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依托吉林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田园欢乐区、生态养生区三大功能区域,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扶贫”、 旅游业与文化、商业等产业相结合等多元化经营,打造农文旅融合休闲养生度假区,提高农业产业价值,提高体验式旅游参与度,成为吉林市新的休闲旅游热点。
1.1.2市场前景
(1)休闲农业的产业现状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家生活、乡村文化为基础,开发农业与农村多种功能,提供休闲观光、农事参与和农家体验等服务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目前,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综合体验模式、休闲旅居模式、康养模式、民俗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模式、体育休闲模式、会展农业模式等。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推动休闲农业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保持不断增长状态;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为6049亿元,减少28.8%,这主要受疫情影响,居民外出旅游需求被抑制,使得休闲农业受到严重冲击;随着外出限制的放开,被压抑许久的旅游消费端迎来增长,进而带动休闲农业稳步增长,2023年中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400亿元,成为旅游业表现亮眼的领域。

当前,休闲农业热度仍集中于假日期间,游客群体更倾向于选择距离市区更近的休闲农业区进行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甚至住宿和度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主体开始发展休闲农业,市面上涌现出一批高质量休闲农园,赛道分工越来越细化。截至2023年末,全国14.7%的村约50万农户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年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传播而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致经历了4段历程: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加速期。起初,休闲农业主要的消费形式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到了20世纪90年代,休闲农业逐渐发展为观光与采摘相结合的体验农业。进入21世纪,休闲农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渐增多,全国涌现出一批休闲农业聚居村、现代农业示范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11年至今,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的拉动下,休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异彩纷呈。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形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为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例如2023年6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申报和监测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持续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资源适度集聚,促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2月发布的《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施休闲农业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遴选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开发差异化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
(2)休闲农业的市场趋势
休闲农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升,主要竞争者包括大型农业企业、旅游公司、地方政府以及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如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这些竞争者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如农业资源、旅游资源、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等。大型农业企业和旅游公司通常具备更强的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休闲农业行业的竞争显著地展现出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因其独特的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风貌。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而西部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休闲农业行业也迎来了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休闲农业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例如,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可以方便地获取旅游信息、规划旅游路线;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游客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在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行业越来越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消费者绿色健康旅游需求的重要途径。
(3)吉林省休闲农业的产业现状
吉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成为有质量、有品位、有规模的朝阳产业。截至2023年末,吉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988个,其中农家乐2335户,休闲观光农园653个,营业收入达到59.8亿元,直接安置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11.6万人次,带动农户5.6万户,年接待2950万人次。这些数据表明吉林省休闲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省的休闲农业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城市依托型:依托大中城市,利用周边农村、田园的自然生态和乡村文化,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
景区带动型: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引导周边乡村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
农业观光型:以特色农业、高科技农业园区、农业遗产、生产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场所,满足游客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体验乡村风貌和生活的需求。
民俗特色型:以民俗村镇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日为特色,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康体娱乐。
农家体验型: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于一体。
吉林省的休闲农业品牌效应也在不断确立。长春市双阳、集安、珲春、临江、敦化、抚松、吉林市丰满、辉南和蛟河等9个县(市、区)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吉林市神农庄园有限公司等16户企业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四平市霍家店村等11个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这些荣誉和认定进一步提升了吉林省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认定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制定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休闲农业行业服务指南。
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等新业态。
2024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遴选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开发差异化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认定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吉林市招商引资政策》中明确吉林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投向吉林市“6411”产业规划中旅游、医药健康、航空、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其它领域。引导基金除采取参股设立子基金的投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跟进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按照国家、省现行税收政策,享受税收减免。对吉林市贡献率较大的项目,依据《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文件精神,由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依法合规申请税收减免。
(2)资源优势
吉林市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油页岩等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吉林市境内水系发达,水电资源充沛,由松花江、拉林河、牡丹江3个水系的部分河段和支流组成。年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7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北方城市的5.4倍,既可充分发展水电项目,也具备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条件。各地区风电的等效满负荷上网小时数主要分布在2000小时-3300小时区间不等。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太阳能总辐射量在4800-50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全市各地区辐射量基本相同。年日照分布与太阳辐射分布基本一致,年平均发电小时数1320小时。吉林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作物秸秆及林业加工剩余物资源丰富,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条件优越。其中:农业秸秆资源年产量653万吨、林业资源年产量150万吨,均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条件丰富,区域地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稳定,为发展核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前期已在舒兰亮甲山、蛟河松江以及桦甸点将台进行了核电项目选址,同时就推进核能供热小堆项目进行了研究,具备一定的开发核能资源基础。
(3)产业优势
吉林市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围绕南楼山和白马夫河,依托北大湖滑雪资源和独特优势,规划了吉林市北大湖田园综合体项目,并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级试点,争取中央财政支持1.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3亿元。吉林市北大湖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经过3年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培训文旅“三位一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吉林市近三年组织夏令营、帐篷节等活动30余场、接待乡村旅游人次超20万,培训100余场、培训3000余人,培养滑雪指导员和业务管理员600余名,直接满足北大湖滑雪场就业岗位需求。试点区域内餐饮和民宿规模由原来的42户增加到147户,床位接待数量由原来不足800张增加到近2000张,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截至2023年末,试点区域内的农民年人均收入达3.2万元,比2021年增长28%。财政部对吉林市北大湖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2022年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试点经验做法被财政部采纳推广。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高校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吉林市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田园欢乐区、生态养生区三大功能区域。
①智慧农业示范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设连栋智慧温室大棚(开展四季采摘、花海观赏、农事体验)、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教育研学实践活动,提供科普长廊、农业科技展示等)、动植物资源观赏中心(以热带植物资源、北方寒地植物资源及珍禽为主,建设大型连栋温室观赏厅)。
②田园欢乐区,规划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室内儿童乐园(儿童城堡、旋转滑梯、海盗船、海洋球池、旋转木马、儿童拓展项目、亲子活动项目、家长休闲区)、室外沿湖水上乐园(夏季垂钓、水上游乐,冬季冰上休闲运动)、丛林探险基地(林地野外拓展训练、真人CS等)、文化演艺中心(民俗演出)、特色餐饮(可移动餐车)、生态餐厅。
③生态养生区,规划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特色民宿、农家小院、商业街区。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6000万元,流动资金2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6667万元,利润29070万元,投资回收期6.3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9%。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乡村旅游度假风情园项目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还融入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和历史传承。通过农耕文化博物馆、农业科技展示等场所,向游客展示农业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增强游客对农业的认知和兴趣。同时,项目还能促进农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项目的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作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娱乐、养生、教育、居住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风情园,它将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吉林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繁荣。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
2.2概况
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位于吉林市南部,幅员面积1353.9平方公里,由吉林北大湖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三部分组成,整合域内全国排名前三的两大雪场资源,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吉林北大湖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是2003年4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体育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126平方公里,核心区35平方公里。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联 系 人: 段明奎
电 话:+86-432-64202626
+86-18643213711
电子邮箱:1419035232@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