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本项目利用吉林市无取向硅钢、镀锌等材料生产智能家电电机、电器外壳、背板等,延伸产业链,带动行业发展。
利用硅钢和镀锌材料生产的各种电机、发电机以及外壳等可以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品质,突破传统造型,可塑性强。
1.1.2市场前景
(1)智能家电市场现状分析
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能够与住宅内其它家电和家居、设施互联组成系统,实现智能家居功能。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产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智能家电市场不断加快发展。2022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为6552亿元,同比增长13.75%,2023年约为7340亿元。2024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超过7500亿元。

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智能家电行业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市场成熟期。其中探索时期,中国智能家电市场探索期较长,这一阶段智能家电主要在部分别墅、高端住宅中。2010年后,由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智能家电新产品不断涌现。2013年以后智能家电产业迈入市场启动期,中国智能家电市场涌现一批智能硬件创业企业。该阶段家电制造商与互联网企业齐头并进,开发智能家电产品。2018年智能家电产业迈入高速发展期,智能家居系统平台及服务平台搭建完毕,产品被市场所接受,行业标准逐步统一,巨头之间竞争加剧,市场快速发展。2022年以后智能家电市场趋于成熟,进入门槛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向巨头进一步提升。
智能家电行业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元器件和底层技术提供商,到中游的家电制造商,再到下游的销售渠道和最终消费者等多个环节。上游环节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PCB、MCU、通讯模块等关键组件的供应商。下游环节主要包括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实体商店、专卖店等。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进一步支持智能家电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智能家居的普及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家电行业的发展得到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次政策支持,这些政策涵盖了研发创新、环保节能、消费刺激、智能家居推广等多个方面,为智能家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6月,商务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组织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实体商业、回收企业建立对接机制、搭建协作平台、明确换新流程等方式,提升废旧家电交售和补贴领取便利性,促进绿色智能家电升级换新消费。积极推进绿色家电、智能家电认证,引导家电企业进一步丰富绿色智能家电产品供给。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巩固提升新区千亿级及主导产业竞争优势,聚焦汽车、新型显示、装备制造、石化化工、智能家电、纺织等新区年产值达到千亿元产业或1—2个主导产业,由所在省(市)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水平,吸引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
(2)家电零部件市场
家电零部件是家用电器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构成、支撑和实现特定功能的单个部件或组件,包括电子元器件、机械零件等。家电行业是一个细分品类众多、市场容量巨大的行业,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家电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家电零部件产业可以细分为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制冷零部件(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显示面板(用于彩电等)、控制元器件(如电磁阀、电磁泵、传感器)、电机及泵类(如洗衣机电机、洗碗机泵)、外观复合材料(如覆膜板、涂层板)以及玻璃深加工产品(如彩晶玻璃、镀膜玻璃)等。这些零部件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功能部分。
家电零部件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基础原材料生产,如塑料、金属、电线、软管等大宗材料;中游为家电零部件的生产,包括压缩机、离合器、排水泵、覆膜板、显示产品等;下游主要为各类家电制造,包括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黑电(彩电等)及各类小家电(咖啡机、扫地机器人等)。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企业包括上游原材料公司(如中国铝业、金发科技等)、中游零部件制造商(如三花智控、盾安环境等)以及下游家电制造商(如美的、格力等)。
近年来,家电零部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2年,中国家电零部件行业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规模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其中,营收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四家,分别是三花智控、海立股份、长虹华意和盾安环境。这些企业在家电零部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较高。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家电下乡、家电消费,重点发展智能家电和绿色家电。家电零部件领域聚焦轴承、齿轮、紧固件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例如,《中国家电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家电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渗透,家电产品向智能互联发展。高性能、环保、可靠的材料和零部件是家电产品实现智能化和高效能耗的关键。因此,家电零部件制造商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
家电零部件市场需求主要受到下游家电市场的影响。随着消费者对家电产品品质和性能要求的提高,对家电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相应提高。同时,智能家电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家电零部件市场的增长。例如,咖啡机对电磁阀的灵敏度和水流控制要求提高,智能马桶需增强水泵的出水量和水压等。
家电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上升等。然而,随着家电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升级,家电零部件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为我国家电零部件行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国内家电零部件厂商已经掌握了一批精密零部件的制造工艺,逐步实现了核心零部件的深度国产替代;智能家电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为家电零部件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1.1.3技术分析
不局限于当前技术,如入驻企业有创新技术,则采用入驻企业技术,该技术分析仅作为参考。
智能家电配件等技术工艺:
开料:将原材料按照规格要求切割成相应的形状。
冲压:用冲床将开好料的零件冲压,这些零件是智能家电的配件的基本组成部分。
折弯:将冲好的零件通过折弯工艺,使其成为成品所需的形状。
冲孔:对成品进行冲孔,以便安装电器元件。
焊接:将各个部件进行焊接,形成完整的家电配件。
烤漆:将焊接好的配件进行表面处理,使之外观光滑,并且防止氧化。
组装:将单个配件组装成完整的家电零件。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明确要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智能家电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推广智能家电、集成家电、功能化家具等产品,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2023年工信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2024年工信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创新联合体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在钢铁、石化化工、家电等行业建设一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绿色低碳关键计量技术、设备研发。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提出聚焦汽车、新型显示、装备制造、石化化工智能家电、纺织等新区年产值达到千亿元产业或1-2个主导产业,由所在省(市)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水平,吸引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
《吉林市招商引资政策》中明确吉林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重点投向吉林市“6411”产业规划中旅游、医药健康、航空、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其它领域。引导基金除采取参股设立子基金的投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跟进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按照国家、省现行税收政策,享受税收减免。对吉林市贡献较大的项目,依据《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文件精神,由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依法合规申请税收减免;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进“6411”产业体系中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支撑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鼓励引进医药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优先推荐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2)资源优势
龙潭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6.66平方公里,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吉林市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油页岩等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全市电源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新增装机327.9万千瓦,年均增长8.3%,其中:燃煤发电307万千瓦,占30.7%;燃气发电86万千瓦,占8.6%;风电154万千瓦,占15.4%;光伏发电70万千瓦,占7%;水电350万千瓦(常规水电320万千瓦,抽水蓄能30万千瓦),占35%;生物质发电27万千瓦,占2.7%;垃圾发电5.8万千瓦,占0.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60.7%。预计2025年发电量206.3亿千瓦时,城乡电网总变电容量达到4891.1兆伏安。
(3)产业优势
吉林市轻工行业以吉林化纤集团、吉林晨鸣纸业为龙头,规上企业 32 户,主要分布在纺织、造纸、纸包装、塑料、木制品加工等方面,2020 年实现产值98.8 亿元。吉林化纤集团在全省纺织行业带动作用明显,“十三五”期间,化纤集团产品结构进一步向复合型、功能型发展,以质促销,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强化产业链延伸和新产品开发,做大腈纶,做精粘胶,做强原料基地,做优竹、碳产业;是我国保健功能纺织品原料基地和国家差别化腈纶研发生产基地。吉林晨鸣纸业是东北最主要造纸基地,公司年产精制轻涂纸、轻型纸、双胶纸、教辅专用纸、A3铜版纸等高档文化纸 22 万吨。
吉林市未来轻工行业发展以经开区和龙潭区为核心,2025年行业产值达到 50亿元。支持吉林晨鸣纸业开发生活用纸产品领域,到2025年公司造纸产能达到30万吨/年;积极谋划和重点推动恒源纸业年产10万吨A级高强原纸项目;推动城发集塑管业、大成广盛塑业等塑料制品企业大力开发建筑塑料制品及汽车塑料制品等新产品;加强技艺的传承创新,推动绿色空间、一力乌拉草等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推动荣升木业等木加工企业向高端实木家具领域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吉林建龙钢铁有限公司2022年涉足硅钢赛道,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聘请多位硅钢行业资深专家组建科研团队,目前可以生产出0.2毫米新能源高端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是市面上的顶级产品,各项性能指标更为优异,与普通硅钢产品相比,0.2毫米产品轧制成本大概高出20%到30%,但是效益更高,应用领域也更广。
项目上游材料均可与区域内原材料企业合作,保证产业链的完善,保证原材料的供应。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这些院校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同时吉林市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吉林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5)区位交通优势
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市区西北部,龙潭区东部与蛟河市接壤,东南与丰满区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昌邑区隔江相望,北部与舒兰市毗邻,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间位置,处在环渤海经济圈辐射范围内,距离长春经济圈和城市圈100公里,幅员面积1208.9平方公里。长春—珲春高速公路在开发区内设有入口,开发区至长春88公里,至沈阳446公里,至大连港861公里,距吉林机场20公里,距吉林火车站6.5公里,距编组站吉林北站1.5公里。开发区南区已建成以汉阳南街与徐州西路为主干道的公路网,而且区内有铁路专用线。方便的交通环境,为开发区内的客流、物流畅通流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15万平方米。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原材料厂房、生产厂房、冲压厂房、装配厂房、设计研发中心、库房、办公用房、宿舍以及购置相关生产设备。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1000万元,流动资金19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1290万元,利润20161万元,投资回收期7.2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吉林建龙无取向硅钢产品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围绕其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能够有效解决中间过渡环节,直接为终端产品提供配套服务,形成协同效应,符合产业集聚发展方向。
项目建成后利用吉林建龙生产的无取向硅钢、镀锌等产品作为原材料,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智能家电配件的生产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研发能力,项目的建设也将激发吉林市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创新。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龙潭经济开发区
2.2概况
龙潭经济开发区坐落在吉林市北部,龙潭区境内,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支撑区域,2020年4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龙潭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以冶金、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2023年,开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191亿元。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联 系 人:于学明
电 话:+86-13704316345
电子邮箱:804196585@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