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效率、高品质、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生产的下一代制造装备。

项目将依托永吉经济开发区内先进装备制造业优势,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辐射带动一批装备制造业企业及配套企业入驻,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1.1.2市场前景

1.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近年内,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颁布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如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工业4.0、日本新机器人战略和欧盟工业5.0等,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争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在产业政策支持和宏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向智能化、柔性化、无人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及柔性控制等新兴技术的引领下,传统制造业加速了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为智能制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需求规模为45429.91亿美元,与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需求规模41818.35亿美元相比,增加3611.56亿美元,同比增长为8.64%,并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7875.4亿美元。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业已从科学概念、基础科学等领域逐渐开始商业化实施,以及政府对制造过程中工业自动化的日益重视、下游企业对节省时间和成本的需求激增、供应链复杂性增加以及更加重视监管合规性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2.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2023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在3.5万亿元左右,2021年和2022年产业规模分别为3万亿元和3.2万亿元,近三年产业规模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从产业规模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全国占比超过40%,中南地区产业规模全国占比为26.8%,华北和西南地区稍逊,全国占比为11.4%10.7%

2)产业结构

2023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重大成套设备产业规模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4.1%。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占比分别为4.4%11.1%。增材制造设备所占比重较小为1.1%。其余部分为其他智能设备主要包含行业通用或专用的独立机械设备,产业规模占比达到22.3%

3)产业进出口规模

1)进口规模近三年保持下降趋势

近三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进口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下降幅度最大,达到8.1%。进口规模的持续下降表明了国内的市场满足率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稳定向好,制造业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加速变革。

2)出口规模增幅较上年小幅增加

近三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出口额稳定增长。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出口增速有所下降,2023年有所回升。虽然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出口下行,但行业企业抢抓外贸机遇,深耕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等重点市场,逐步建立起多元共进的外贸市场新格局。

4)发展前景

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带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6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强调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包括智能焊接机器人、超快激光等先进激光加工装备、激光跟踪测量等智能检测装备和仪器等。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加快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成形工艺技术产业化应用。

《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汽车、医药、装备、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领域提出多项政策,进一步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资源优势

矿藏资源:永吉已发现的规模矿种主要有钼矿、石灰石矿、硫铁矿、铜矿、金矿、萤石矿、硅石矿、方解石矿、闪长岩、花岗岩和蛇纹石等,其中,钼矿储量16.5亿吨、石灰石储量1.2亿吨。石油、天然气、地热以及矿泉水等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上乘,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电力资源:永吉处于东北三大梯级水电站——白山、红石、丰满水电站的下游。永吉经济开发区变电所装机容量4万千伏安,富余电容量2.5万千伏安。

水利资源:永吉地处松花江上游,是我国少有的几个富水地区之一。引松工程日供水能力5万吨,尚有3万吨可供利用。

土地资源:工业园区内,规划工业用地5.5平方公里,可为投资者提供充足的工业用地。

3)产业优势

近年来,永吉县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增强,聚集发展成效明显。永吉县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强工业产业与数字永吉创新融合发展,优化升级工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省级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钼尾矿综合利用园区、冀东水泥配套建材园区建设,打造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综合隆起带,为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先行区提供强大支撑。

永吉经济开发区内已引进工业加工型企业148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配套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企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汽车部件、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永吉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永吉工业的密集区、经济发展的主载体、财政收入的主支撑、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县域突破的增长极。

4)人才优势

吉林市共有9所驻吉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0万人,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约3万余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约6.1万人,技能人才49.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4万人。

永吉经济开发区内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县城内职业高中,可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周边城乡劳动力资源充足,用工成本较低。

5)区位优势

永吉经济开发区交通网络发达,物流快捷便利。境内有各级公路干线94条。其中,202国道北起黑河直到大连港;302国道起于吉林珲春,止于内蒙古乌兰浩特;通往宁波、天津、沈阳等地的铁路干线途经永吉。吉沈高速、吉长高速、哈大高铁、长吉高铁贯通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和高铁网络。永吉经济开发区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65公里,距哈尔滨230公里,距沈阳400公里,距珲春口岸350公里,距大连港700公里,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投资者带来了无限商机与便利。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购置智能装备制造生产线设备并配套建设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及附属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3000万元,利润11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2%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产业园将重点引进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从而形成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服务兼顾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提升吉林市智能装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永吉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永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永吉县口前镇吉桦路91

2.2概况

永吉县地处吉林省中东部,松嫩平原向长白山过渡地带,东、北靠吉林市,西连长春市双阳区,南接磐石市、桦甸市,全境纳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腹地和长吉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全县幅员面积2625平方公里,辖72乡(其中岔路河镇委托中新食品区管理)和永吉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城位于口前镇,吉林市市属的北大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坐落在永吉县境内。全县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有汉、满、朝、回等22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80%

永吉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9年,是吉林省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是永吉县工业和商贸业的集聚区、与吉林市同城式发展的承载区、长吉一体化重要战略的先行区。坐落于吉林省永吉县,幅员面积50.7平方公里,规划区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开发区现已形成汽车部件、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集聚、综合环境优越的一流开发区,连续11年被省政府评为先进开发区,在全省120余家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中,发展实力始终名列前茅,位居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是投资者的沃土、创业者的家园。

开发区坚持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工业提质增效,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坚持“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原则,突出开发区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按照“两翼一体”的空间布局,实现与吉林市的深入对接。经过多年的快速科学发展,优势产业格局已渐次形成,区内已引进工业加工型企业148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配套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企业集群,突出以汽车部件、装备制造、战略新兴等“三大特色产业功能区”集聚和大项目支撑,努力打造成为经济带动能力强劲、核心竞争优势明显、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现代化开发区。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200

  人:高嘉兴

   话:+86-432-64230002   

          +86-13384411817

电子邮箱:63310539@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86-1584321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