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年产5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分子量在100万~500万的聚乙烯所纺出的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70%用于防弹衣、防弹头盔、军用设施和设备的防弹装甲、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高性能纤维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物资基础。

1.1.2市场前景

1)新材料产业现状分析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往往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新材料按机构组成分类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

中国新材料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年至1978起步阶段,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基础薄弱,我国新材料行业在这一阶段的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当时,我国的新材料主要是从苏联等国家进口的,国内生产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材料上,如钢铁、铝、铜等。国内的新材料研发能力尚未形成,主要以学习和模仿为主。

1978年至1999初步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我国新材料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国家开始重视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才的引进,我国新材料行业开始从进口转向自主研发,逐渐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新材料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光电、通信等高端领域,同时,环保型材料的研发也开始起步。

2000年至2015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新材料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如高温超导体、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值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

2016年至今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我国新材料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新材料行业继续向更高端领域发展,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军用材料的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国家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发展的高端领域之一。

新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建筑材料、纺织材料等,其中化工材料包括原油、煤炭、天然气、化学助剂、单体中间物等。产业链中游为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生产环节,涵盖了多种新材料类型,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这些新材料在性能、功能和应用领域上各具特色,广泛应用于多个下游行业。产业链下游涵盖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家电行业、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纺织机械、建筑化工等多个行业。

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国内外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目前,作为全球第二梯队的“领头羊”,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约为1/42010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从0.65万亿元增加到6.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6%2023年,全球、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3万亿美元、7.9亿元人民,同比分别增长13%16%。预计到2025年,全球、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分别达到5.6万亿美元、10亿元人民币;到2026年,全球、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分别达到6.4万亿美元、1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均超过10%

新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新能源、医疗、航天航空、新型建筑等领域。随着制造业的日趋完善和下游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新材料产品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形成较强的拉动作用。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通信终端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显示器件制造等数字产品制造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3%7.7%,分别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1.7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2.4%12.0%

随着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愈发显著,各地纷纷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培育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区域万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在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走在前列。在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新材料产业集群分别达到7个、14个,占比分别达到16%21%

展望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新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全球新材料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

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的现状分析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FiberUHMWPEF),是指采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100万以上的聚乙烯作为基体树脂材料的一种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为了保证纤维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一般采用分子量在300~600的聚乙烯作为基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高性能纤维,与芳纶、碳纤维并称当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特种纤维。

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CCFA 01061-2023《超高强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其断裂强度大于等于36cN/dtex,且初始模量大于等1300cN/dtex

超高强型UHMWPE纤维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树脂、溶剂、萃取剂等,中游的超高强型UHMWPE纤维生产,以及下游的防弹、防爆等国防军工以及高端绳索应用领域三大环节。其具体产业链结构如下

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关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基础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利兹大学的CapaccioWard首先研发分子量为10万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成功,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期,荷兰DSM公司首次研发出以十氢萘为溶剂的干法纺丝技术,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并于1990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随着生产工艺和技术研发水平的不断进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欧美国家率先将超高强型UHMWPE纤维应用在国防军工领域,包括单兵防护装备如防弹衣、防弹头盔、防弹插板、防弹盾牌、防爆服、搜爆服、排爆服等、直升飞机/坦克/运钞车和舰船的装甲防护板、雷达的防护外壳罩、导弹罩、降落伞等。

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军事冲突不断,军事装备及用品消费需求增长,带动超高强型UHMWPE纤维消费需求明显上升。2023年全球超高强型UHMWPE纤维总产量达到26787吨,2021-2023年复合增速超过2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军费支出国家,2023年中国军费支出规模占全球的12%,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军事装备及用品用具的主要制造国家之一,对应用在国防军工装备领域的超高强型UHMWPE纤维的消费需求较大。2023年中国超高强型UHMWPE纤维产量达到13300吨。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我国迫切需要的重要战略物资,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队中。近年来我国国防装备投入占比不断提升,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需求。

1.1.3技术分析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主要生产工序如下:原料的制备——双螺杆挤压机——纺丝箱——喷丝板——萃取——干燥——加热牵伸——卷绕成型。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提出,推进前沿新材料研发应用。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研发,推进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新材料产业强弱项。围绕保障大飞机、微电子制造、深海采矿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在光刻胶、高纯靶材、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强高导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大尺寸硅片、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实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升稀土、钒钛、钨钼、锂、铷铯、石墨等特色资源在开采、冶炼、深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在光电子、航空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吉林市招商引资政策》中明确吉林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重点投向吉林市6411”产业规划中旅游、医药健康、航空、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其它领域。引导基金除采取参股设立子基金的投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跟进投资、直接投资等方式;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招商项目,按照国家、省现行税收政策,享受税收减免。对吉林市贡献率较大的项目,依据《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文件精神,由相关部门协助企业依法合规申请税收减免;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进“6411”产业体系中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支撑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鼓励引进医药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重点倾斜,优先推荐国家、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

2)资源优势

吉林市资源发展潜力较大。全市电源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其中“十四五”期间新增装机327.9万千瓦,年均增长8.3%,其中:燃煤发电307万千瓦,占30.7%;燃气发电86万千瓦,占8.6%;风电154万千瓦,占15.4%; 光伏发电70万千瓦,占7%;水电350万千瓦(常规水电320万千瓦,抽水蓄能30万千瓦),占35%;生物质发电27万千瓦,占2.7%;垃圾发电5.8万千瓦,占0.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60.7%。预计2025年发电量206.3亿千瓦时,城乡电网总变电容量达到4891.1兆伏安。

吉林市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为853公顷,其中商服用地74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00公顷,住宅用地179公顷(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其他用地100公顷(含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产业优势

吉林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被誉为全国化学工业的摇篮、第一个冶金工业基地、新中国水电之母,“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在吉林市的达到“7个半”(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吉林炭素厂、吉林铁合金厂、吉林热电厂、新中国制糖厂建设投产和丰满发电厂改扩建),为国家贡献了第一袋化肥、第一桶染料、第一炉电石。化工产业方面,拥有化工工业级规模以上装置近千套,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丙烯酸甲酯等11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前三位,总投资339亿元的吉化120万吨乙烯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中石油集团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建成投产后中油吉化公司将向世界一流企业进军。碳纤维产业方面,拥有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形成了从“丙烯腈—丙烯腈基原丝—碳丝—下游制品”的国内最完整碳纤维产业链条,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冶金产业方面,拥有全省最大的冶金基地,2个国家级冶金技术中心,建龙集团已成为全省第一的钢铁生产企业。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拥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高校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这些专业技能人才还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吉林市具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化工人,经过企业及公益机构培训后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5)区位优势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

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形式。 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吉林机场,以及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等交通干线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年产5000UHMWPE纤维。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原料库房、生产车间、烘干车间、成型车间、产品库房、交易中心、办公中心等,购置可年产5000UHMWPE纤维的生产线。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6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7450万元,流动资金1755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5000万元,利润1625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的开展,将有助于推动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该纤维具有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耐磨损等优点,可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应用还将提高相关产品的性能指标,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2.2概况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建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郊,距省会城市长春85公里,2010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93.0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规划区四至范围为区块1:东至松花江,南至九站乡九站村,西至九站乡头台子村,北至通溪河。区块2:东至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南至开发区九龙路,西至长图铁路,北至开发区九兴路。区块3:东至长图铁路,南至九站乡繁荣村,西至九站乡寇家村,北至九站乡头台子村。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吉林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是东北最具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2.3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二局

  人:杨丰翰

联系电话:+86-432-63501333  

          +86-17644290027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商务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人:姜雨秀

联系电话:+86-432-62049694    

          +86-15804325460  

电子邮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