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生物质热电联产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作为燃料的热力发电形式,将生物质中的生物质能(化学能)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并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热电联产是指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汽对外供热,同时在供热过程中利用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的生产方式,是热能与电能的联合高效生产。

项目将依托吉林市丰富的农林作物秸秆资源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率满足当地供电和供热需求

1.1.2市场前景

1.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

1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

我国生物质资源储量丰富、政策支持社会用电量上升利好因素推动下,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正朝着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装机规模持续上升。数据显示,其累计装机容量已由2018年的1781万千瓦上升至2023年的4414万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33%。随着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上升,其发电量也在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906亿千瓦时上升至2023年的198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92%相较于风电和光伏发电,热电联产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能源。尤其是在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更加严格,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效的提高已成为各国减排的主要途径。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系统的平均综合效率多年来一直维持在35%~37%的较低水平,相比之下,热电联产系统的综合效率远高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系统,其效率可以达到60%~80%,甚至最先进的热电联产系统的综合效率能超过90%。除了显而易见的效率优势,热电联产还具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热电网输送系统的投资、增强能源供给稳定性等价值。未来,在双碳战略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下,我国生物质发电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相关利好政策持续推行、生物质资源利用率提升和商业模式逐渐成熟等,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图表1  2018-2023年我国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及同比增长

图表2  2018-2023年我国生物质发电量及同比增长

目前,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是我国生物质发电主要发电地区,2023年前三季度发电量分别达到172.9亿千瓦时、141.1亿千瓦时、110.6亿千瓦时、105.7亿千瓦时和95.6亿千瓦时。

图表3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生物质发电量TOP5地区情况

2生物质发电市场以垃圾焚烧发电和农林生物质发电为主

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近年来,随着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断加强,对于垃圾焚烧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使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在生物质发电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由2019年的50.48%上升至2023年的58.38%。农林生物质发电面临着成本相对较高,且盈利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也因此,其累计装机容量增长速度要小于垃圾焚烧发电,且在生物质发电市场中的占比呈现下降态势,由2019年的46.39%下降至2023年的38.24%。沼气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则始终很小,不足4%2023年达到3.38%

图表4  2019-2023各类生物质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情况

2.生物质热电联产未来可期

生物质热电联产作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受到了行业尤其是专家学者、科研团队的广泛关注。相对于目前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普遍存在的纯发电项目盈利模式单一、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利用方式,展现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发电项目发展的主要方向,能够因地制宜地满足工业园区及附近城乡居民的供热需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双碳”大背景下,热电联产作为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方式,正在发挥着低碳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从近期综合行业数据来看,我国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行业大概有3~5家企业单体项目年供热量超150万吨。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实际项目投资建设,热电联产行业正稳步发展。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工业和居民采暖的热力需求将继续上升,再加上利好政策的持续推进,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领域的发展前景更加可期。

1.1.3技术分析

生物质转化是将生物质转化为可用于发电供热的能源的过程。用于生物质热电联产的主要转化技术为直接燃烧技术与气化技术。气化技术与直接燃烧技术相比,具有气体燃料用途广泛、适于处理不同类型的生物质原料以及低排放量的特点,是一项很有潜力的技术。一些研究甚至表明气化热电联产与传统的燃煤热电联产厂经济性相同。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到有序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指出提高热电联产比例和效率,扩大生物质能源应用,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

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超低排放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和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逐步发展电力、工业余热、核能供暖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清洁供暖项目稳妥有序实施。

《国家能源局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为具备资源条件的县城、人口集中的农村供暖,以及为中小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鼓励地方对生物质能清洁供暖项目积极给予支持,创造有利于生物质能供暖发展的政策环境。

《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提出支持在具备清洁采暖需求和条件的乡镇地区,因地制宜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集中式生物质锅炉供暖等不同方式,实现乡镇地区清洁供暖。在大气污染防治非重点地区乡村,可按照就地取材原则,因地制宜推广户用成型燃料炉具供暖。

2)资源优势

水电资源:船营区区域内地表水充裕,地下水丰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区域内电力工业雄厚,总装机容量424万千瓦,年发电量88亿千瓦时,处于东北电网核心地位。

土地资源:船营经济开发区,长吉南北线、城市西南环线、长吉高速公路引线两侧以及4个乡镇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农业资源:船营区是水稻、玉米、大豆、小杂粮等国家商品粮的主产区之一,是长白山绿色食品以及中草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区域内有林业用地面积2.36万公顷,活林木蓄积量146万立方米。

3)产业优势

吉林市全地区既有建筑1.8亿平方米,其中城区0.93亿平方米,县城0.36亿平方米,农村0.52亿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8643万平方米,占比94.3%;燃煤区域锅炉房供热面积340万平方米,占比3.7%;生物质、燃气等其它方式供热面积182万平方米,占比2.0%

2024年吉林市化工园区拟开复工项目35个,其中新建项目23个。船营区以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为龙头,推动新能源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建设;签约绿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发展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农光互补新能源项目

4)人才优势

吉林市共有9所驻吉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0万人,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约3万余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约6.1万人,技能人才49.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4万人。

船营区区域内的产业工人文化层次高、技能型人才分布十分广泛,产业工人储备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花费较低的成本就可获得更多的劳动力。

5)区位优势

吉林市地处东北亚枢纽要穴、长吉图核心腹地,东临延边通江达海,西连哈长沈大,南贯辽丹大通道,北接三江平原。道路交通便利,距龙嘉机场64.5公里、长春117公里、沈阳397公里、哈尔滨355公里、距大连港780公里、天津港1020公里。可对接京津冀,辐射东北亚,地缘发展优势明显。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四射路网,铁路形成十字支撑。拥有长珲城际,长图、吉舒、沈吉等铁路,九江、九棋、西哈等铁路专用线及联络线。吉林地区铁路发送货运量2670.6万吨,到达货运量2817万吨。

船营区地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是吉林省长吉一体化战略的前沿,是吉林市向西扩张与长春市对接的重要端口。是吉林市打造旅游文化名城、现代产业基地、创新创业高地、生态宜居城市的关键地带,是吉林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节点。船营区交通便捷,区内有解放大路、雾凇路、北京路、松江路、越山路、珲春中街、吉林大街等十几条主干道。长吉高速公路、吉草高速公路、长吉南线、长吉北线出口都在区内。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购置2×90t/h高温高压燃生物质锅炉,1×30MW双抽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同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相关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3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000万元,流动资金7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0000万元,利润4500万元,投资回收期10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2.86%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充分利用吉林市农作物所剩余的秸秆废弃物资源,可以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一次能源消耗,推进生物质能清洁取暖,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同时,可有效保障吉林市供热、供电安全,并满足产业生产需求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市船营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市船营区商务局

地址:吉林市松江中路87

2.2概况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全国唯一与省同名城市。幅员面积27711.4平方公里,占全省14.8%,其中市区面积3774.6平方公里。现辖永吉县1个县,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4个县级市,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4个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和1个国际合作区(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户籍人口399.6万,有汉、满、朝、回、蒙等40余个民族。

船营区地处吉林市中西部,东、北与昌邑区接壤,西与九台区、永吉县毗邻,南与丰满区隔江相望,南北长约31.38公里,东西宽约43.74公里,辖区面积612.64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街道、4个乡镇,61个社区、59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6.5万,其中农业人口7.35万。

船营区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金融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所在地。银信、保险、证券企业集中,区内有高中、初中、小学等各类学校60所,全市重点高中、重点初中、重点小学基本都在区内,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城区西部。有433家区属医疗机构及诊所,中心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院、九六五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全市主要医疗机构也坐落在区内。

船营区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占GDP80%左右,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是第三产业的主要行业。目前,全区有2000多户商贸企业、2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业79户,专业市场10个。全区工业企业570余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9户,主要分布在机械加工、木制品加工、食品、电力电子等行业。农业属城郊型农业,以粮食、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2.5万吨水平;牧业以猪、牛、鸡养殖为主,占农业产值的一半左右。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人:贾子健

    话:+86-432-64831206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86-1584321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