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碳纤维无人机生产基地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无人机是指以空气动力为升力来源、无人员搭载的空中飞行器,通常用于娱乐、航拍、农业、物流、测绘等行业。

项目依托吉林化纤集团在碳纤维全产品链产量、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使用其碳纤维产品生产碳纤维无人机。

1.1.2市场前景

1.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发展现状

1)在册通用航空机场数量超过400

据中国AOPA通用机场研究中心数据,2016-2023年,我国颁证通用航空机场数量呈现增长状态。截至20231231日,全国在册通用机场已达449个,其中取得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机场106个,通过通用机场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备案的机场(B类通用机场和仅供直升机起降的A类通用机场)343个。

2)通用航空业作业量呈波动增长态势

2010-2019年,我国通用航空业作业量整体呈增长态势。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中国通用航空年作业量为98.4万小时,同比下降7.6%2023年,中国通用航空作业量为135.7万小时,较2022年增长11.3%

3)通用航空飞行器保有量超5000

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不含无人机)保有量约为5000架,比2022年增长5%。传统通用航空运营企业(不含无人机)690家,比2022年增长4%

4)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120万架

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以及无人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智能生活的需求增大,带动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注册数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120万架,同比增长25%

2)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无人机在各场景基本均已实现试飞,但仍有技术、基建、生态等方面的限制瓶颈。预计未来借助低空飞行手段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场景将越来越多,在诸如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安防、海关缉私、政务飞行中将会有更多体现。尤其是无人机以其便捷、高效、低成本、适用面广的特点,将成为政府执法、社会服务等部门的有效工具。

根据《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披露的信息,到2035年,中央对国家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预期超过6万亿元,由此测算出2022-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为6.9%,预测到2028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

2.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发展现状

20241026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发布了《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年增长率比传统通航年增长率高10个百分点,成为低空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力。在市场需求牵引下,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结合2023年全球无人机市场中民用无人机所占份额(76%),2023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1545.1亿元。

2)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广东分布最集中

从无人机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四川以及东部地区部分省份。其中,军用无人机行业龙头航天彩虹、中无人机分别分布在浙江和四川,广东省无人机公司分布最为密集,但大部分是以民用无人机为主。

2)企业竞争:无人机企业布局各有侧重

按机翼构造来分,无人机主要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复合翼无人机四类。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固定翼无人机企业主要包括中航无人机、航天彩虹、天宇长鹰等,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大疆创新、科比特、飞马机器人、极飞科技等是国内的主要参与者,无人直升机主要参与企业有北京中航智科技、重庆舵航、珠海紫燕等,复合翼无人机市场中,主要参与企业有纵横股份、天峋创新、亿维特等。

3)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未来无人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技术条件逐渐成熟以及下游消费需求释放的推动下,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2029年间持续上升,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2024-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5.6%

2)微型化、高速长续航化、智能自主化是主要趋势

目前,中国无人机企业在飞行控制系统、导航技术、传感器、续航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正逐步从依赖进口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向自主研发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型无人机的发展正在加速。更小型的传感器、电池、处理器等核心组件,使无人机整体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微型无人机在军事、侦察、监视和消费市场中的应用潜力巨大,特别是在需要隐蔽性和灵活性的场景中。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能够实现更精准的自主飞行、避障、目标识别和任务执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1.1.3技术分析

常用的无人机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工艺主要有以下四种:

1.真空袋成型

真空袋成型工艺简单且前期不需要过高的投入,操作难度适中,但是成型的压力相对比较小,因而适用于对于质量标准要求不高的复合材料构件制作中。在实际的无人机制造中真空袋成型技术多用于不超过1.5mm的蜂窝夹层结构和层压板结构的制造生产。

2.模压成型

模压成型工艺综合了热压罐成型技术和真空袋成型工艺的优点,模压成型工艺较为简单。无人机中舵面等采用泡沫夹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大多采用该种成型工艺。模压成型就是先制作泡沫芯并将其铺贴蒙皮,铺贴好的泡沫芯便可以放入成型模之中,在成型模复合材料被压紧和固化。

3.低温成型技术

低温成型技术可以视作热压罐成型技术的补充,热压罐成型工艺成本和耗能都比较高,因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其他的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低温成型技术是一种在60—80将材料进行固化成型的工艺,低温聚合树脂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成型。

4.热压罐成型

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所制造的无人机复合材料构件的相对质量更轻、力学性能出色、内部质量较好且树脂的含量较为均匀。对于速度要求较高的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构件和主要承重构件多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进行生产制造。但是热压罐成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该工艺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前期投入和加工过程成本都比较高,经济性相对比较差。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提出从生产制造、登记注册、运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对无人机飞行活动进行了规范,为无人机“飞得起来、飞得顺畅、飞得便捷、飞得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同时为规范无人机产业发展、营造无人机应用生态提供了有力指导和良好环境。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无人机企业数量达到18000家,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持有数达到22万人,推进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驱动的低空新经济。

2)资源优势

吉林化纤集团立足于突破T800T1000级高性能指标的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于20244月正式投产。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干喷湿法技术,产品强度达到T800级水平,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市场。同时吉林化纤向多领域拓展碳纤维复材市场,在无人机和风电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80%90%2024年与德州、北京等地43家企业签订了碳纤维复材生产协议。吉林化纤集团旗下吉林国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现拥有碳纤维拉挤板产能2万吨、碳纤维编织布产能800万平方米、碳纤维预浸料产能500万平方米、轻量化制件产能10万只的生产能力,可保证项目生产原材料。

吉林市水电充沛,火电发达,电力供应充足。目前大工业电价平均每度0.6元,全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成后,吉林经开区碳纤维产业将大量转化消耗松原、白城等地生产的绿电,价格可控制在平均每度0.4元以内,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地表水资源量78.5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8.42亿立方米。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113.5亿立方米。

3)产业优势

吉林市是国家首批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区域、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科技部唯一认定的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工信部唯一认定的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碳纤维原丝产能居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吉林市全力建设碳纤维新材料产业园区,努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的产业新形态。目前,园区占地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已入驻4户碳纤维企业,主要产品有针刺毡、碳毡、石墨毡等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单晶硅、多晶硅、真空炉、航空航天等领域。

4)人才优势

吉林市共有9所驻吉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0万人,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约3万余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约6.1万人,技能人才49.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14.4万人。

2024年,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就建设无人机组装和关键部件生产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民用航空地面服务人才就业基地达成一系列合作。吉林化纤集团与吉林化工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高校签署低空飞行器轻量化技术推广及复合材料加工人才培养协作体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4所服务通用航空产业的高职院校共同签署了《低空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培养联盟合作备忘录》。

5)区位优势

吉林市地处东北亚枢机要穴、长吉图核心腹地,东临延边通江达海,西连哈长沈大,南贯辽丹大通道,北接三江平原。道路交通便利,距龙嘉机场64.5公里、长春117公里、沈阳397公里、哈尔滨355公里、距大连港780公里、天津港1020公里。可对接京津冀,辐射东北亚,地缘发展优势明显。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四射”路网,铁路形成十字支撑。拥有长珲城际,长图、吉舒、沈吉等铁路,九江、九棋、西哈等铁路专用线及联络线。吉林地区铁路发送货运量2670.6万吨,到达货运量2817万吨。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完成后,年产10万架碳纤维无人机。

1.2.2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购置生产线设备,并配套建设生产车间、仓库、综合楼、研发中心及场区管网等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9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吉林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空间优势、设施优势、产业优势、教育优势、材料优势和市场优势等各项优势,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吉林市振兴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其他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吉林市九站街道九江大路499

2.2概况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吉林市西北郊,1998年建区,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面积93平方公里,建成区20.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有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碳纤维为主的化工新材料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信部认定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家级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化纤协会认定的大丝束碳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东北最具竞争力的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区内供电、供热、供气、给水、排水、通讯、污水处理等设施完备,研发检测、企业孵化等功能齐全。在新区开发中,建设了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高性能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着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今年,又新规划了碳纤维“零碳”制品产业园,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配套功能和产业承载能力,可为入区项目提供完善的公用工程及要素保障服务。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2000

  人:柴茂

    话:+86-432-66490891  

          +86-17704321998

电子邮箱:33591982@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86-1584321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