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吉林市 > 招商项目
吉林市年产10万件碳纤维动力电池箱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作为动力电池的外部承载件,动力电池箱体一般安装在车体下部,主要用于保护动力电池在受到外界碰撞、挤压时不被损坏。

本项目建设碳纤维动力电池箱生产线,形成年产10万件碳纤维动力电池箱生产能力。碳纤维动力电池箱,与传统由铝和钢材质的电池箱相比,重量减轻约40%,实现动力电池轻量化。同时具有耐腐蚀性、冷热屏蔽性能以及改善防火和车身底部的防护性等,市场前景广阔。

吉林市是中国碳纤维产业“摇篮”,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球第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碳纤维全产业链条。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1.1.2 市场前景

1电池箱市场现状

电池箱体(电池托盘)是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电动汽车定制化程度较高的零部件。汽车电池总体结构可分为动力电池模块、结构系统、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BMS等。电池结构系统,即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是电池系统的骨架,可为其他系统起到抗冲击、抗震动及保护作用。

电池箱体主要作用包括强度支撑、防水防尘、防火防热扩散、防腐蚀等。动力电池箱体一般安装在汽车底盘下方的安装支架上,包括箱体上盖、端板、托盘、液冷板、底护板等金属结构,上下箱体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中间结合面运用IP67级别的密封胶垫密封。

电池箱体业务市场规模随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迅速上升。从全球市场规模来看,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盒市场规模约为 586 亿元,增速超35%,预计 2030 年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盒市场规模将达到 2085 亿元。其中,电池盒箱体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 293 亿元, 2030 年预计将突破 1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2020-2030年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盒市场规模、增速及预测

电池包中箱体重量占比较大,轻量化是发展趋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2035年纯电动乘用汽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同时将车辆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作用衡量整车轻量化的依据。在电动汽车的各总成系统中,动力电池系统总成的重量占比约30%;在动力电池系统中,以特斯拉Model 3电池包为例,电芯、下箱体、上盖、模组壳体及支架和BMS系统的质量占比分别为63%6%3%12%11%,其中上下箱体和模组壳体及支架的重量占比合计约20%,因此电池箱体轻量化成为提高电池包质量能量密度的重要途径。

2)碳纤维电池箱市场需求

电动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技术相对成熟,只需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就可以让汽车充电等等,但是电动汽车也具有明显的缺点,最为明显的就是汽车电池箱过重和锂电池蓄电量少,如果增加电池数量势必会加重汽车负担,影响汽车行驶的性能。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在设计方面进行优化外,选择碳纤维代替传统金属也是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新能源汽车迎来了良好的前景。各个新能源汽车厂家为了能让自家生产的车更多地占据市场,纷纷在续航里程方面加大投入研发。目前,虽然新能源车的未来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它的续航里程一直是硬伤。很多车主是更看重新能源车的,但是由于续航太短因此放弃了新能源汽车,投向了燃油车的怀抱。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汽车厂家在研制更高效的电池的同时也在通过降低汽车重量来提升续航,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电池箱体更有优势。

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量轻,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可谓是天作之合,与传统金属材料电池盒相比碳纤维电池盒可以实现减重40%。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是非常友好的。大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盒的强度也更加强大,有着很好的抗冲击性,即使在汽车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碳纤维电池盒可以很好地吸能,从而保护电池安然无恙。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箱体的热胀冷缩系数很小,不管是在高温的环境还是低温环境,碳纤维电池盒都可以保持性能的稳定。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爆发式增长,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且,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202112.1个百分点。

其中,纯电动汽车依然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核心,2023年销量为668.5万辆,同比增长24.6%。而插电式混动汽车虽然在销量上暂时比不上纯电动汽车,2023年销售280.4万辆,但增长速度却更快,同比增长了84.7

随着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会对碳纤维电池箱需求量进一步加大,未来碳纤维电池箱的发展前景良好。

1.1.3技术分析

碳纤维动力电池箱主体结构层由碳纤维布铺附而成,并且辅以树脂,在连接处使用了金属接头,金属接头和主体结构层之间用结构胶连接。电池模块组和箱体之间采用金属紧固件进行连接。

为了增加零件的强度和模态,在一些大面积的结构面上,加强筋是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典型形式,而帽形筋条相对来说承载效率高、重量低,本电池箱体采用了类似帽形筋条凸筋和凹筋对结构进行了加强。鉴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特性,碳纤维加强结构凸筋和凹筋处做等厚设计。

在铺层设计方面,电池箱可采用共10层碳纤维平纹织布加树脂的设计。铺层时主要考虑了以下注意事项:铺层角的均衡性、同一铺层方向的数量要求、铺层的对称性、铺层层间角度的偏差、限制最大连续铺层数。

在连接设计方面,电池模块需要通过电池箱体连接在车体上,电池箱体在连接处采用了金属紧固件进行连接,这些紧固件部分采用埋入方式,通过控制埋入的深度使连接处能够承受较高的拉伸强度;部分紧固件和碳纤维本体之间采用结构胶粘结在一起。

最后可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以上设计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示该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箱在结构模态、机械冲击和结构疲劳方面完全满足要求,并且轻量化效果明显。

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箱可达十年以上的使用年限,相较传统材料车用电池箱,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箱在轻量化、耐用性以及使用年限等方面都拥有明显优势。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层面政策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材料,高端碳纤维自力更生是唯一途径。因此高性能碳纤维的国产自主化生产是唯一途径。近年来,我国推出了诸多新政策以促进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并且开始为碳纤维产业配套专项扶持基金。

2021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中提出要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加强碳纤维等材料的研发应用,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

20219月,科技部拟推动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政府引导下,联合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突破全产业链共性技术,突破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企业实现技术、技术装备和产品创新。

吉林地区政策1.厂房租赁补贴:引进企业以租赁形式落户各园区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对履约情况良好的企业,实行租赁费补贴政策。即前三年给予全额补贴,第四年、第五年分别补贴50%。依据:《吉林市引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项目优惠政策》(吉市政办发〔202240号);

2.保证原材料供应:支持原料企业通过订单调配、采购需求、投资合资等方式吸引下游企业来吉投资设厂,对新引进的企业优先保证原材料供应。依据:《吉林市引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项目优惠政策》(吉市政办发〔202240号);

3.实行固定资产投资奖补政策:对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项目,企业资本全部到位且完成投资的,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给予相应奖励。对投资1000万元至5000 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给予1%奖励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1亿元的项目,给予2%奖励对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给予3%奖励,奖补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依据:《吉林市引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制品项目优惠政策》(吉市政办发〔202240号)。

4.具有能源保障优势,吉林省对碳纤维相关项目优先给予能耗指标;吉林市水电、火电发达,无供电限制,能够为碳纤维相关企业生产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现市场平均电价为每千瓦时0.58元,目前正在争取绿电指标,与吉林省风电、光电项目相匹配,使新建项目用电享受绿电价格,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2)产业优势

吉林市是中国碳纤维产业“摇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碳纤维研发与生产,20101月,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203月,被工信部批准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19月,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授予“大丝束碳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吉林市原丝产能达到16万吨,碳丝产能达到4.9万吨,均位列国内首位。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球第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碳纤维全产业链条。为碳纤维下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吉林经开区多方筹措资金,打造并建成了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中国吉林高性能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着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启动了总占地面积185公顷的中国·碳谷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园、碳丝产业园、碳纤维制品产业园、碳纤维原辅材料产业园4个园区,专门为碳纤维及其下游应用项目提供定制服务。

吉林经开区是我市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碳纤维原丝产能16万吨,碳丝产能4.9万吨,复材及制品产能1.5万吨,规格已涵盖1K50K,性能稳定达到日本东丽公司T400水平,12K25K35K部分产品突破了T700级性能指标,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中油吉化公司丙烯腈厂是目前全国大型丙烯腈生产基地之一,商品量30万吨/年,吉化转型升级12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增加丙烯腈商品量26万吨,完全满足碳纤维生产需求,与吉林化纤集团之间管道运输,有助于降低原料采购成本。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加速建设,可为碳纤维下游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3)区位优势

吉林市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系统均在吉林经开区范围内设有主要通道。距省会长春市85公里,距龙嘉国际机场60公里。铁路运输:东北地区铁路主干线长图铁路贯区而过,区内有九站和新九站两个铁路中间站;新开通的长吉城际客运专线在区内设双吉停靠站。公路运输:东北高速公路网主干线长珲高速公路在经开区设有出口。航空运输: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仅60公里。水上运输:松花江吉林港选址在经开区内。经开区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优势。

4)人才优势

吉林市是新中国化工产业的摇篮,更是我国碳纤维产业人才的输出基地,依托吉林化工学院等驻吉院校的培养,特别是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纤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历练,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化工、纤维、复材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且用工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发达地区。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设碳纤维动力电池箱生产线,形成年产10万件碳纤维动力电池箱生产能力。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670万元,利润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正在通过推广电动汽车来调节国家能源结构,加大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力度,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将会为电动汽车提升整体优势,为其创造更多的竞争力。本项目碳纤维电池箱的应用,不仅在安全性方面有所保障,实现汽车轻量化更是在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项目可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同时带动本地就业,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市经开区九江大路499

2.2单位概况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建区,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腹地、吉林市北部工业核心区,是吉林市经济发展主战场、工业经济的排头兵。2010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93.06平方公里,国批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01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203月被工信部认定为碳纤维及差别化纤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219月被化纤协会认定为大丝束碳纤维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和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基地。

吉林经开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几何中心、东北交通主干枢纽距省会长春市85公里,距龙嘉国际机场60公里。区内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铁客运站、铁路货运中间站,长珲高速公路、沈哈高速公路相通,长珲城际快速铁路和沈哈复线铁路相连,与即将启用的二台子机场构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构建起基础设施完善、要素保障齐全的产业发展平台。生活水日供水能力8万吨,自备工业净水厂日供水能力20万吨,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6万吨,三座二次变供电能力20万千伏安,工业供汽能力每小时790吨,天然气年供气能力达1.3亿立方米。拥有吉林省首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不出区即可办理口岸报关、出口退税、保税仓储等业务。吉林经开区坚持“软环境”建设无止境的宗旨,秉承“保姆式、跑步式、精准式”的服务理念,推行“全天候”“一站式”“代(带)办制”的服务方式,实施 “新建项目容缺审批制”,为项目落地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专项服务。

2.3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局

联 系 人:林志明

联系电话:0432-66490609

          13596202835

传 真:0432-66490916

邮 箱:jkkj07@163.com

联系单位:吉林市合作交流办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艳超

联系电话:0432-62048941

传 真:0432-62049608

邮 箱:jlstzcjfw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