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辽源市 > 投资硬环境 >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1年04月11日    来源:辽源市政府网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辽源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十余种,储量在吉林省占据明显优势;森林覆盖率较高,所辖东丰、东辽两县均是国家命名的生态县和“百万亩人工林县”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人工饲养梅花鹿和柞蚕养殖是辽源的一大特色。

  辽源地区属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3-5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升温迅速、干燥,多西南大风;6-8月为夏季,湿热多雨,盛行西南风;9-10月为秋季,温凉短暂,多晴好天气,盛行偏西风,始降霜雪;从11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盛行西或西北风。

  

  全市矿产资源表现为“两少一小”:一是矿产资源种类少,已发现矿种仅占全省发现矿种数的24%;二是金属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少,且分布不均;三是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小,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客观上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不可能很大。目前查明的矿产中,中到大型矿床资源储量只占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8%,除煤炭、水泥用石灰岩、伊利石有一定规模外,其它均为小型矿床或矿点,且质量不稳定,开发规模较小。此外,境内已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分布相对比较集中,煤、膨润土、沸石主要分布在辽源盆地、辽河源盆地、平岗盆地和金岗地区;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主要分布在椅山、安恕地区;贵金属、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椅山——建国一带;饰面石材主要分布在东丰县影壁虎顶山一带,这为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资源条件,也为实施绿色开采,开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基础。通过首轮规划的实施,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又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对伊利石、沸石、膨润土和陶瓷土的勘查,证明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为本市矿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辽源市跨辽河、松花江两个流域三个水系。东辽县及城区属东辽河水系。东丰县属辉发河和饮马河水系。境内有东辽河、莲河、梅河、伊通河及若干支流。其中,东辽河是辽河左侧一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萨哈岭西侧的安福村,自东向西流经辽源市区、东辽县、伊通县、公主岭市、梨树县、双辽县及辽宁省的西丰、昌图县,在辽宁省的福德店附近与西辽河汇流入辽河。境内流域面积26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9%。该河是辽源市区城市供水、东辽县农业用水的主要河流。莲河是辽源市另外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东丰县杨木林镇老爷岭,是东丰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境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1048平方公里。流经东丰县10多个乡镇后,在梅河口市莲河村汇入辉发河。梅河是东丰县境内中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东丰县小四平乡,于梅河口市区汇入辉发河。境内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416平方公里。伊通河是饮马河支流,境内河长18.2公里,流域面积151平方公里。全市河流密布,河长在3-10公里的有257条,全长1543.6公里。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以56条,全长888.4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23条,西部12条,东部11条。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坡降陡,河床浅,多弯曲,地表径流快,汇流时间短,河道多沙滩,河床不固定。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 64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多0.0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06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量为1.47亿立方米。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全市水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是南部、西南部偏多,北部偏少,整个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地表径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径流量的70-80%,7、8月份为丰水期,1、2月份为枯水期,年际变化很大。地下水资源几乎全部是浅层地下水,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所以,受降水影响。地下水位是一峰一谷的变化形态。1-6月份降水较少,地下水位下降,最低水位出现在3-6月份,7月中旬进入雨季,地下水位开始上涨,最高水位出现在7-10月份,

  10月份以后,地下水位又开始下降。

  辽源市现有中型国管水库八座,即杨木水库、聚龙潭水库、金满水库、椅山水库、八一水库、三良水库、龙头水库、仁合水库。其中杨木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待全面竣工后经省、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可增型为大型水库。全市现有小一型水库有33 座,小二型水库有102座。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于长白山系老爷岭山脉,处于东部长白山区与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海拔214米至914米之间。辽源市地貌复杂,地势高差较大,区域性气候寒暖不一,自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植物群落。我市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森林草原类型,森林组成主要以人工落叶松林、人工樟子松林和次生柞树林为主。林下植被主要有莎草、苔草、蕨类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狗(软)枣子等。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76,802公顷 ,其中有林地面积162,21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1160.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2.1% ,林木绿化率为32.5%。在有林地中,国有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分别为70,401公顷、607.2万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的43.4%和52.3%,集体及私有林等面积和林木蓄积分别为91,813公顷、552.9万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和蓄积56.6%和47.7%。

  在全市有林地面积中,幼龄林面积44,279公顷、蓄积773,148立方米;中龄林面积41,564公顷、蓄积3,065,737立方米;近熟林面积47,430公顷、蓄积4,539,797立方米;成熟林面积28,752公顷、蓄积3,195,670立方米;过熟林面积189公顷、蓄积26,669立方米。按林种分:用材林面积118,674公顷、蓄积9,397,933立方米;防护林面积37,566公顷、蓄积2,160,212立方米;特用林面积399公顷、蓄积40,747立方米;经济林面积5,486公顷、蓄积635立方米;薪炭林面积89公顷、蓄积1,494立方米。

  全市现有人工林面积为113,577公顷,人工林蓄积为8,586,409立方米,分别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70.02%和蓄积的74.01%;天然林面积为48,637公顷,天然林蓄积为3,014,612立方米,分别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29.98%和蓄积的25.99%。

  人工林主要以人工落叶松林为主,人工落叶松面积为57,313公顷,占全市有林地总面积的35.33%;蓄积为5,335,796立方米,占全市有林地蓄积的45.99%。

  天然林主要以柞树林为主。面积为23,824公顷、蓄积为2,040,523立方米,分别占全市有林地总面积的14.69%、总蓄积的17.59%。

  主要乔木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黑松、红松、云杉、榆树、扬树、柳树、柞树、

  胡桃楸、椴树、色树、白桦、水曲柳、黄波萝等杂木。

  我市共有国家重点公益林20,800公顷,其中天然林为6,733公顷。共涉东丰县、东辽县、市区及21个国有林场,全部为国有林。其中东丰县9,733公顷,东辽县9,800公顷,市林场1,267公顷。每年全市可享受中央补偿的国家重点公益林资金148.2万元。全市共设国家重点公益林监管员25名,其中县局2名,林场23名,全市共配备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124名。

  2007年,按省级重点公益林要求,全市共区划界定省级重点公益林8,000公顷,其中东丰县4,667公顷,东辽县3,333公顷。

  我市以哈达岭为界东南为辉发河水系,西北为东辽河水系,全市水利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辽源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对两大水系起到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为全市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市林业行政管理机关有:辽源市林业局、东丰县林业局、东辽县林业局、龙山区农林水利局、西安区农林水利局、经济开发区农村事务管理委员会。基层单位有30个乡镇林业站,21个国有林场,林业职工2,6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