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展,休闲农业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的风尚,当前有一些集蔬菜、花卉种植参观、瓜果蔬菜采摘以及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为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成为城乡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休闲场所。休闲农业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里人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情趣。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项目将利用地域优势和环境优势,依托龙泉湖山庄等各类休闲度假山庄和自然资源,推广垂钓、骑行、徒步、露营、拓展、摄影等户外活动,发展以文化体验游、户外休闲游和健体养生游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域内旅游、餐饮服务业发展,打造寿山乡村旅游服务业品牌。
1.1.2 市场前景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各部门积极发布多项政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驶入增长快车道。
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健康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强,乡村旅游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1)中国乡村旅游趋势分析
趋势一:客源市场趋于多元化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乡村旅游吸引的客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驾游、亲子游等。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通过乡村旅游来接触自然风光、认识乡土风情及传统文化,也策划出社交和交友的需求。同时,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乡村旅游市场的一员,促进了年轻人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高的认可程度。
趋势二: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
在中国的乡村旅游市场,除了观光旅游之外,其他形式游也得到了不断拓展。比如,种植、采摘、DIY、度假康养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使得乡村旅游变得更加多彩多姿,而且有助于游客更好的了解和融入当地风俗、文化等。
趋势三:旅游业与一二产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旅游,更多关注体验、交流、互动、品位等综合性需求。针对这些综合性需求,很多地方在营造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当地特色品牌,将农民和游客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产业集群的模式。
趋势四:旅游市场迎来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
旅游消费的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推动着乡村旅游的升级。当前,中国旅游市场迎来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在住宿、交通、导游等环节,智能化、数字化创新持续推动着旅游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同时,在乡村旅游领域,很多地方智能化推进的速度明显快于城市,可以实现一些城市尚未覆盖的功能,如虚拟导游、农场预约等。
趋势五:农村旅游发展之下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一些顽固性问题,推进了农村旅游和农业发展的协同发展。通过村民的创业、就业与增收,加速了当地农产品的产业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等方面的发展。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加强规划和制度引领,发布新版《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出台十四部门关于露营旅游休闲的指导意见。不断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23个省(区、市)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新评定1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出首批5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4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推出第四批29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发布“乡村四时好风光”系列主题线路369条。
(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数据分析
2021年,我国乡村旅游总收入约为6300亿元,同比增长50.00%。游客规模方面,2021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约为16.22亿人次,同比增长14.55%。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十分的迅速,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发展旅游业的乡村在中国大地上不断的铺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继续增加。
图表12016—2022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及营业收入

(3)全国不同省份乡村旅游示范数量
2019—2022年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量达到80个;浙江省位列第二,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均为55个;江苏省紧随其后,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为54个。
图表2 2019—2022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省份分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落地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发掘乡村文化、生态等价值,为市民打造休闲慢生活,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4)吉林省乡村旅游
近几年,吉林省积极寻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式逐渐由简单粗放式转变为精细高效式,旅游服务也由“农家乐”模式逐步转变为休闲度假综合体模式。目前,许多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已涉及采摘体验、拓展训练、民俗文化、农业研学等内容,乡村旅游产品逐步丰富,旅游体验不断升级,文化内涵不断拓展。2021年8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镇、通化市通化县西江镇、通化市东昌区金厂镇三地入选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吉林省文旅部门还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精品村打造工程建设,提升全省乡村旅游品牌吸引力。避暑休闲旅游渐成体系。吉林省持续推动避暑休闲旅游产业向纵深推进,在优化提升传统业态的同时,积极培育康养避暑、运动休闲避暑、亲子研学等融合型新兴业态,实现更广泛的要素集成,加速形成体系化的避暑休闲旅游产品,并已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如长白山的山地避暑产品,查干湖、莫莫格、雁鸣湖等的滨水避暑产品,以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现代田园风光产品等。连续考察多年开展消夏避暑主题活动并形成品牌,“十三五”期间,长春市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
(5)辽源市乡村旅游
近年来,辽源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现有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7家,其中4A级2家、3A级8家。东辽县朝阳村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东丰县四平村、东丰县一面村、龙山区永治村被评为首批吉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结合国家“乡村振兴”,在省市相关部门推出多项政策鼓励下,积极开展“周游辽源”等系列活动,推动乡村生态游持续有力的发展,乡村游的消费比例逐渐有了提升。为克服疫情影响,落实141万元专项资金,帮助乡村游企业纾难解困。2020年,全市乡村游收入约为2235.85万元。辽源市主要推出了辽河源头梨花园、湿地、花海等生态乡村游;东丰农民画、皇家鹿苑博物馆等文化乡村游;以东丰鹿宴、东辽黑猪、烧全羊等的美味乡村游;依托东辽县彩色自行车赛道,举办了吉林省“农信杯”公路自行车赛,依托东丰西城花海、南照山和养鹿官山园,举办了“国华秋韵·周游辽源”徒步之旅活动等动感乡村游。2021年,辽源市续建乡村旅游重点项目3个。
“十四五”期间,辽源市将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的新机遇,把旅游业摆上位置,探索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将景点“穿珠成串”,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热点。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制定乡村游的“吃住行游购娱”提升方案,逐户研究设计游客来辽源、到乡村吃什么、住什么、听什么、看什么、玩什么、买什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旅游领域,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在乡村旅游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深度开发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产品,推动重大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生态旅游小镇,创新营销管理,促进旅游区域合作,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满足辽源人的体验式旅游需求,努力吸引以长春市民为主的周边游客,拉动旅游消费。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及技术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旅游休闲环境,完善相关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休闲内涵,促进相关业态融合。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着力改善旅游消费软环境,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中,对全国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做出了合理部署,提出了生态旅游协作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重点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风景道等发展任务体系,并提出了配套体系及相应的实施保障。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将承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绿色载能、现代化工、现代纺织、文化旅游七大产业。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达到万亿级产业规模时,全省形成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0亿元;形成休闲农业、农特产品、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森林康养、生态观光、森林运动等森林旅游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形成旅游商品、文创产品等旅游购物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000亿元。
《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双创”向农村延伸,搭建农村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一批农创园、共享农庄、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双创”模式,以农村“双创”助推乡村振兴。坚持借势错位发展,充分挖掘旅游潜力,整合各类资源,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全省旅游产品、礼品制造地和集散地,打造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吉林省扶持涉企业发展奖补细则》(吉文旅发〔2022〕349 号)明确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景区、乡村旅游经营企业、工业旅游经营企业,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涉旅企业进行奖补。
2021年辽源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加快服务业恢复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辽府办发〔2021〕4号)在金融、税收上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提出发放消费券、鼓励银行机构为消费领域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对销售额满足条件的企业等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
辽源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年平均气温5.8℃,年均降雨量623毫米,年有效积温2950℃,无霜期143天。拥有土质肥沃的东北黑土地,是世界玉米种植、畜牧业养殖的黄金带,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现代农业条件。
寿山镇地处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距辽源市区仅十几公里,沿途乡道平整,两旁绿意相伴,丘陵环绕、溪流纵横,太平河自东而西横穿而过,山、水、林、田构成一幅乡村美景图,出行体验非常舒适。目前经过村容村貌的改造,现在建设有主题公园与文化广场,形成有乡村特色的景观带,适合采摘娱乐、家庭小聚、骑行游玩、婚礼拍照等近郊旅游。同时寿山镇的农业种植情况较好,订单农业发展迅速,棚膜经济推广较好,目前食用菌、樱桃、草莓、西红柿等季节性蔬菜产量较为稳定,非常适合发展种植、采摘、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旅游
寿山镇现建有龙泉湖山庄,是辽源市“十佳山庄”之一,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辽源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规模。龙泉湖山庄位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然景色秀美,原生态植被覆盖率96%,空气中天然负离子含量丰富,适宜休闲、养生。本项目建成后将,增加乡村旅游景点,与龙泉湖山庄形成连带效应,形成规模化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3)产业优势
辽源市依托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厚重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资源,促进特色乡土资源向乡村旅游产品转化,形成了生态乡村游、文化乡村游、美味乡村游、动感乡村游、欢乐乡村游等五大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
辽源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差异化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实现处处是风景、村村有看头。在东辽朝阳村、安北村、梨花园、大顶山杜鹃花海、江诚森林植物园、芍药花谷、矿山湿地花海、紫梦香谷等景区景点,突出打造生态乡村游。位于东辽河源头的辽河源镇根据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打造辽河生态屏障保护体系,努力创建生态旅游体系,现已成为“春赏梨花品寒葱、夏寻源头游花海、秋食野果观红叶、冬滑瑞雪住民宿”的好去处。以东丰农民画为代表的乡村艺术文化,以皇家鹿苑博物馆、养鹿官山园为代表的梅花鹿文化,以扎兰芬围、八铺炕为代表的关东文化,以朝阳村、东辽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当地丰富多元的文化乡村游产品。围绕美食主题,辽源推出了东丰鹿宴、东辽黑猪、烤全羊、金红苹果、东辽乌米等美味乡村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展自行车赛、“十里花径”现生态徒步等户外旅游活动,发布户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乡村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鹿业发展大会、东辽乌米文化节、金红苹果采摘节、草莓采摘节等活动扎根乡土,为游客提供了看山望水忆乡愁的好去处,也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了新空间。
(4)人才优势
辽源市委、市政府建立硕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22年以来一次性招聘硕博人才713人。同时,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组织开展星期天工程师兼职计划等技术对接活动,全市63家企事业单位与吉大等23家高校院所合作,“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92人。
辽源市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持续开展服务“五个一线”活动。2021年以来,共选派144名大学生人才到经济项目、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入校招聘,采取“事业招聘、服务企业”的方式,选派26名企业急需紧缺的专业硕博人才赴企业服务,实现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预计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垂钓园、骑行训练场、徒步栈道、星空露营基地、团队拓展基地、摄影采风点等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600万元,流动资金2400万元。
图表3: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8461.54万元,利润2142.86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7.86%。
图表4: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带动地方农业、手工艺、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缩小城乡差距。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一些顽固性问题,推进了农村旅游和农业发展的协同发展。通过村民的创业、就业与增收,加速了当地农产品的产业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等方面的发展。
1.5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处于项目谋划中。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
地址:辽源市龙山区
2.2 概况
寿山镇永治村地处辽源市东部,耕地5400亩,人口1803人。四季分明,适应多种农作物的种植。2015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示范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距长春市100公里,距辽源市区3公里。
2.3 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00
联 系 人:艾晶
电话:+86-18643787709
邮箱:lyjhjxmc@163.com
联系单位: 辽源市龙山区商务局
联系人: 许江峰
电话:+86-437-3166166+86
-13943799807
邮箱:lyslsqsw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