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项目立足林下参、沙棘、蒲公英、五味子、苍术、白藓皮、黄精等中草药种植基地的资源优势,建设常温冷库、交易大厅、集散场、综合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仓储库等设施,打造一个集中药材交易、储存、加工、研发和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1.1.2 市场前景
(1)中药市场发展趋势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中医的地道药材,具有天然、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2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渐下降,受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实施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产量随之下降,价格相应上涨。到2022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到2084.67亿元,同比上升8.79%。随着上游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为中成药产品的生产增加了成本。
中药产业包括中草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产业。其中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中成药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指中药材的种植、采集以及初加工,中药材大多以植物为主,还包括一些动物和矿物类药材,为中游环节的精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最后通过医疗机构、药店、电商平台等渠道将中药产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图表1:中国中药行业产业链结构

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将会直接影响中成药的加工。随着国家多项政策的出台,推动中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17年《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发布,促进各地区中药材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40万亩,较2018年同比上升5.7%,到2021年,我国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增长至5638万亩,同比上升3.35%,但202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渐下降,降幅为6.88%。
图表2:2016—2022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情况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中医的地道药材,具有天然、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受自然因素影响,中药材产地受灾面临减产,价格相应上涨,此外,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实施,导致部分品种标准有所改变,原有的规格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合格品规总量减少,但市场需求大,导致价格上涨。据统计,2015—2021年,我国中药材的市场成交额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到2084.67亿元,同比上升8.79%。预计2023年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将达到2232.89亿元。
(2)中药材行业商业模式
①采购模式
中药材企业主要采购用于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消耗的各种物资,包括原辅料、包装物以及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的各种设备等。企业采购部根据生产部下发的生产计划制定原辅料的采购计划,公司在综合比较后,选择市场上优质的供应商进行采购。购进原辅料经质量控制部验收合格入库后,公司支付供应商相应价款,所购进原辅料由仓库管理员科学管理。公司也要根据原辅料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灵活调整采购计划,在保证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原辅料的库存并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②生产种植模式
企业种植基地根据生产部门的原材料需求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在经过严格的种植管理流程后定期进行采收。然后对采收的药材进行检验、加工,形成产品,流向药材市场。计划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各产品年度销售预测以及月度发货情况,结合各产品产能,制定生产计划;生产部门协调和督促生产计划的完成,同时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质量标准、卫生规范等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由各生产车间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管理;质量保证部、质量检验部对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关键生产环节的原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监控。
③销售模式
按照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相应的样品,并对质量、配送和检验标准等具体细节进行确认,双方对报价、付款期等进行确认后,签订购销合同。公司根据合同组织配货、加工等系列工作,将中药材加工至客户约定的要求后,直接将货物发给至客户,客户检验合格则作收货处理,公司据以确认收入,客户将在一定时间内支付全部货款。
(3)中药材市场发展趋势
中药材行业监管趋严,如国家药监局发布省级中药材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收载使用的标准物质有关事宜、《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中药材产业成为国家重点监管的产业之一,监管范围囊括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以此保证中药材产业发展安全有效。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认可了针灸和中草药等传统中医药疗法,从而使得这种疗法得到了更多主流医学的承认。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最近海内外中医药界一直在分享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配方,中药材也逐渐得到海外的认可。中药作为民族品牌,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与国际接轨,“走出去”的步伐应该加快,进一步推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
中药材的跨界合作已成为一种新趋势。打造“中药+时尚”新国潮,共同开发与中医药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推动中药老字号焕发新活力。“中药+文化体验”打造出集中医、休闲康养、中医药博物馆、具有中草药属性的场景沉浸式的产品。
中药材作为前端的农副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而随着中药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不断完善,中药材产业链的下游,如中成药、饮片、中药保健品、药妆,尤其是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会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推动中药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扶持中药材行业发展的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因此中药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4)吉林省中药材
吉林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是我国的北药基地,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雄厚的中医药研发力量,拥有许多著名的老中医,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完善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近年来,吉林省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及壮大中药产业发展均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促进其发展,启动了“吉林人参振兴工程”“优秀中医临床研究项目”“道地中药材提取物研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和120多个新药创新项目及有关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十几个中药项目,使吉林省中医药在医疗、教育、科研、中药生产、药材基地建设等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从全国来看也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吉林省将会从强链、补链与延链这三个环节对中药行业进行进一步发展。
在国家注重全民健康、振兴东北的背景下,吉林省中医药长足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医药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同时,吉林省作为中药产业大省,东部的长白山素有“世界生物资源金库”之称,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具有生长天然绿色中药材的良好生态环境,中药材质量优良,中药资源优势较大,为全省中药产业发展创造了先天条件,同时也为中医药企业的需求提供了大量可供交易的原料,未来吉林省中药材交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及技术优势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将承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绿色载能、现代化工、现代纺织、文化旅游七大产业。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做强中药,推进大品种、新剂型、新给药途径、新适应症的二次开发和应用。
在2021年2月8日,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吉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力争建设国家(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5个,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个,国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20个,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10—15条。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企业和品牌,基本形成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吉林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
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中药质量源头管理、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药上市后管理、加大中药质量监管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6方面措施,促进中药传承创新,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提出,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产地自建、共建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药材生产基地。
2021年辽源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加快服务业恢复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辽府办发〔2021〕4号)在金融、税收上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提出发放消费券、鼓励银行机构为消费领域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对销售额满足条件的企业等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辽源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场和独特的山地景观。为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产业优势
辽源市2022年全市中草药实有种植面积269公顷,产量195吨。重要品种有林下参、沙棘、蒲公英、五味子、苍术、白藓皮、黄精等。长期以来,辽源市将中草药种植作为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科学规划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编制了《辽源市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研判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趋势,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重点发展品种及规模。
(4)人才优势
辽源市委、市政府建立硕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22年以来一次性招聘硕博人才713人。同时,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组织开展星期天工程师兼职计划等技术对接活动,全市63家企事业单位与吉大等23家高校院所合作,“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92人。
辽源市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持续开展服务“五个一线”活动。2021年以来,共选派144名大学生人才到经济项目、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入校招聘,采取“事业招聘、服务企业”的方式,选派26名企业急需紧缺的专业硕博人才赴企业服务,实现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常温冷库、交易大厅、集散场、综合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仓储库等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3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880万元,流动资金3120万元。
图表3: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2608.7万元,利润2826.09万元,投资回收期6.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1.74%。
图表4: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整合本地及吉林省的中药材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中药材及其制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为中药材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将进一步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医药、保健品等领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原料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项目的建设还将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面议。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处于项目谋划中。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
2.2 概况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幅员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3个街道,总人口40万,是著名的“中国梅花鹿之乡”和“中国农民画之乡”,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普法先进县、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武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吉林省阅读之乡、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
2.3 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00
联 系 人:艾晶
电话:+86-18643787709
邮箱:lyjhjxmc@163.com
联系单位: 辽源市东丰县商务局
联系人:景斌
电话:+86-437-6317090
+86-13694054132
邮箱:13724814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