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辽源市 > 招商项目
辽源市中成药生产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5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中成药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方便等特点。

项目依托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资源,建设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中成药生产基地。通过扩大产能,购进配套先进设备,采用优化的生产工艺,实现传统中药饮片生产技术参数化,产品标准化,使产品达到安全、高效、质量可控性好的效果,打造地域领先品牌。

1.1.2 市场前景

(1)中药市场发展趋势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中医的地道药材,具有天然、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2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渐下降,受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实施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产量随之下降,价格相应上涨。到2022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到2084.67亿元,同比上升8.79%。随着上游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为中成药产品的生产增加了成本。

中药产业包括中草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产业。其中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中成药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指中药材的种植、采集以及初加工,中药材大多以植物为主,还包括一些动物和矿物类药材,为中游环节的精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最后通过医疗机构、药店、电商平台等渠道将中药产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图表1:中国中药行业产业链结构

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将会直接影响中成药的加工。随着国家多项政策的出台,推动中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17年《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发布,促进各地区中药材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40万亩,较2018年同比上升5.7%,到2021年,我国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增长至5638万亩,同比上升3.35%,但202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渐下降,降幅为6.88%。

图表2:2016—2022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情况

中药材是中国传统中医的地道药材,具有天然、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受自然因素影响,中药材产地受灾面临减产,价格相应上涨,此外,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实施,导致部分品种标准有所改变,原有的规格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合格品规总量减少,但市场需求大,导致价格上涨。据统计,2015—2021年,我国中药材的市场成交额保持稳定增长,到2022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到2084.67亿元,同比上升8.79%。预计2023年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将达到2232.89亿元。中药材是中成药加工的主要原材料,随着上游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为中成药产品的生产增加了成本。

图表3:2018—2023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预测趋势图

中成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中成药相关企业众多,主要包括同仁堂、康弘药业、健民集团、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天士力、三九药业等等。从营业收入来看,2017—2021年,康弘药业的总营业收入保持逐年上涨的状态,202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36.05亿元,较2020年上升9.4%,其中中成药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0%,营业收入为10.84亿元,同比上升18.91%。健民集团在2021年的营业收入逐步增长至32.78亿元,较2020年同比上升33.48%,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27.95亿元,同比上升7.25%。

(2)中成药市场发展趋势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成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的中药制品。中成药制造在中药制造产业中占重要地位。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方面具备独特作用,是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人群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中成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中成药产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中成药产量累计值达231.80万吨,同比增长6.50%。中国中成药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约6252 亿元增至2019年的约81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 6.85%;中成药总市场规模预期将由2020年8763 亿元进一步增至2023年约11721亿元。

图表4:中国中成药市场规模情况

中医药在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治疗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中国中医药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来鼓励中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而中成药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受到政策红利的影响不断发展,相关企业将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加快推进相关中药创新药上市速度,促进中成药创新药的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批准了12个中药新药,超过了前四年的总批数。未来,中成药将紧跟现代临床的脚步,逐步加快对中成药的创新研究,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供临床应用的中成药,根据病患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剂型,目前,常见的剂型主要有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型、口服固体剂型等。由于人们养生观念很重,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使用中药或者中成药治疗,市场需求量巨大,但是,中成药的产量逐渐下滑,导致市场供应紧张。2017年在医保控费、重点监控辅助用药、限输令、新药审批从严等政策影响下,2018年中成药的产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中成药的产量达到259.01万吨,较2017年下降32.48%,到2019年产量有所上升,但此后均处于下降态势,2022年,中国中成药的产量降至227.7万吨,同比下降1.77%。但随着更多中药新药获批上市,中成药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2023年以来,国内已有12款中药新药报产,数量大幅提升;44款中药新药申报临床,同比增长63%;心脑血管、呼吸、儿科、消化等中成药是研发热门。

中医药在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病治疗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中国中医药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来鼓励中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在《“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就提到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等,同时,国家也高度重视中药监管工作,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与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行有机衔接,进一步加强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而中成药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受到政策红利的影响不断发展。

1.1.3技术分析

中成药采用炮制技术,经过净制、炮炙、切制、粉碎、提取、分离与精制、浓缩、灭菌等流程,完成中成药的生产。项目技术可靠,应用范围较广。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及技术优势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系列行业相关政策,重点发展濒危药材人工繁育技术,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推进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倡导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病证结合、专病专药等多种方式开展中药新药研制,加强开展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有效成分或组分等的中药新药研发;加强医院中医服务质量,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将承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绿色载能、现代化工、现代纺织、文化旅游七大产业。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做强中药,推进大品种、新剂型、新给药途径、新适应症状的二次开发和应用。

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支持中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中药质量源头管理、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药上市后管理、加大中药质量监管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6方面措施,促进中药传承创新,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提出,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产地自建、共建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药材生产基地;加快发展道地药材,开展道地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探索产地初加工和饮片炮制“一体化”生产模式;加快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实现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和追溯信息互通互享;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指导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

2021年辽源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加快服务业恢复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辽府办发〔2021〕4号)在金融、税收上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提出发放消费券、鼓励银行机构为消费领域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对销售额满足条件的企业等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辽源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场和独特的山地景观,为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产业优势

辽源市2022年全市中草药实有种植面积269公顷,产量195吨。重要品种有林下参、沙棘、蒲公英、五味子、苍术、白藓皮、黄精等。长期以来,辽源市将中草药种植作为促进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科学规划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编制了《辽源市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研判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趋势,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重点发展品种及规模。

(4)人才优势

辽源市委、市政府建立硕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22年以来一次性招聘硕博人才713人。同时,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组织开展星期天工程师兼职计划等技术对接活动,全市63家企事业单位与吉大等23家高校院所合作,“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92人。

辽源市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持续开展服务“五个一线”活动。2021年以来,共选派144名大学生人才到经济项目、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入校招聘,采取“事业招聘、服务企业”的方式,选派26名企业急需紧缺的专业硕博人才赴企业服务,实现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原料库、常温冷藏库、加工车间、研发中心、实验中心、可视化参观厂房、成品库等设施,购置蒸馏机、粉碎机等设备。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600万元,流动资金2400万元。

图表5: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384.62万元,利润2083.33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83%。

图表6: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整合本地及吉林省的中药材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中药材及其制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为中药材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将进一步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为医药、保健品等领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原料和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项目的建设还将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技术、设备,其他方式可面议。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处于项目规划中。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

2.2 概况

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型民营制药企业。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现有批准文号240余个,12个剂型的生产线全部通过新版GMP认证,拥有发明专利5项,有吉林省著名商标和吉林名牌产品各一个。

2.3 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00

联 系 人:艾晶

电话:+86-18643787709

邮箱:lyjhjxmc@163.com

联系单位: 辽源市龙山区商务局

联系人: 许江峰

电话:+86-437-3166166

      +86-13943799807

邮箱:lyslsqsw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