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辽源市 > 招商项目
辽源市高档针织内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6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高档针织内衣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国内高档针织内衣市场主要被进口品牌所占据,而国内品牌在产品质量、设计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建设高档针织内衣生产基地,提升国内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主要生产高档针织内衣,包括女士内衣、男士内衣、儿童内衣等,以上产品采用优质的面料和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舒适、透气、抗菌等特点,适合不同人群穿着。

1.1.2 市场前景

内衣被称为人的“第二层”皮肤,是指贴身穿的衣物,内衣行业是指从事内衣的设计、生产、加工及销售,集商业、贸易于一体的行业,其是服装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衣作为消费必需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在需求驱动下,众多资本加入内衣赛道,持续为内衣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全球内衣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685.95亿美元扩大至2019年的755.21亿美元。由于疫情影响,内衣行业市场在2020年陷入低谷期,随着疫情好转,内衣行业逐渐回暖,预计2022年全球内衣市场规模达821.72亿美元。

图表1:2013—2026年全球内衣市场规模及预测

近十年来,内衣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该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在资本持续进场和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内衣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内衣,是指贴身穿的衣物,包括背心、汗衫、短裤、胸罩等。内衣指穿在其他衣物内的衣服,通常是直接接触皮肤的,是现代人不可少的服饰之一。内衣有吸汗、矫形、衬托身体、保暖及不受来自身体的污秽的危害的作用。

内衣行业是指从事内衣的设计、生产、加工及销售,集商业、贸易于一体的行业,其是服装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士内衣产品主要包括基础内衣、功能内衣等。

内衣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制造和下游经销网络三个环节。以女士内衣为例,上游原材料通常包括棉、纱等面料、金属材质配附件、花边纹饰、丈根、印染处理、辅料等等。设计部门作为内衣生产企业的核心环节,需要结合流行趋势以及终端销售数据,针对消费者的喜好,进行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下游经销网络层级较多,主要线下渠道为各大城市的品牌专卖店、百货商场、大型卖场以及小型超市等。线上渠道除了品牌自营的官方旗舰店之外,还包括直播电商、社区团购、品牌代理店铺等其他线上销售渠道。

图表2:内衣行业产业链

从社会角度来看,女性人口红利为内衣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近十年间,中国女性人口数量从2012年的66262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68949万人,并稳定在约6.8亿-6.9亿人之间,这为内衣市场奠定了良好的人口基础。从国内市场结构来看,女性内衣市场为国内内衣行业主要市场。据统计,2021年女性内衣市场规模达到1803.4亿元,男性内衣市场规模为713.3亿元。

图表3:2016—2026年中国内衣市场规模结构

我国女士内衣行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样式特征。中国女士内衣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唐代女性喜欢穿半露胸裙装,两肩、上胸、后背都袒露,为了配合这种穿着习惯发明了一种无带内衣,称为“诃子”。受到外来民族的文化影响,宋代女性开始流行穿束胸。元代女性主要穿着合欢襟。明代流行主腰,清代则流行肚兜。近代开始,我国女性习惯穿着小马甲,现代的文胸就是由小马甲吸收西方特点发展而来。

在女士内衣原材料中,布面料尤其棉布面料生产成本占比较大。近年来,我国布产量和棉布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纺织业出现订单缺乏、低价竞争等现象,布产量持续下滑。2021年纺织业回暖,全年布产量502亿米,同比增长8.53%;棉布产量为374.52亿米,同比增长4.58%。

国内女士内衣零售市场在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两条路径:一类是以品牌塑造为核心、多品牌延伸、终端多为百货和购物中心、自营比重较高的中高端品牌成长路径,代表企业有汇洁股份、爱慕、安莉芳等;另一类是以街边店渠道扩张为核心的、大众化高性价比品牌定位、经销加盟为主要经营模式的成长路径,代表企业为都市丽人等。第一类为了保证品牌的研发和品质,往往自己控制或者拥有核心环节供应链;第二类为了保证快周转,专注渠道拓展和产品开发,供应链往往外包。

从女性的购买偏好来看,线上已成为中国女性购买内衣的主要渠道。2021年有40.2%的女性倾向于网购内衣,其中25-34岁群体偏好程度最高,达47.2%;同时品牌独立门店和百货专柜等线下渠道仍不可忽视,尤其在45岁及以上的成熟女性中占据一定地位。优秀的品牌商需要针对线上线下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渠道融合提升用户黏性。

近年来,传统内衣品牌深陷经营困境,“内衣第一股”都市丽人关店千家、安莉芳业绩大幅下滑、汇洁股份陷入滞涨。从经营业绩来看,2017—2021年,都市丽人和安莉芳的营业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其中都市丽人营业收入下降最为明显。爱慕股份后来居上,五年间逐渐成长为国内营收规模最大的女士内衣企业,在2020年赶超都市丽人,其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35.19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2.57%。同时,爱慕股份、安莉芳控股、汇洁股份三家企业的毛利率均在60%—80%之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强。从偿债能力来看,除都市丽人外,我国女士内衣行业代表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不高,财务风险较小。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女士内衣行业的主要企业共有45260家,其中以2017年为主要注册热潮,2017年注册企业数量为3484家,而2022年已有682家。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的女士内衣企业数量较少,目前共有5635家,占比仅12.45%。

图表4:2013—2022年中国女士内衣企业注册数量

近年来,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就业情况的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让女性消费欲望和需求不断壮大。2007年,教育部把“她经济”纳入汉语新词。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逐渐崛起,“为自己花钱”“生活仪式感”等促使“她”经济日益蓬勃发展。自2012年以来,中国内衣消费需求量不断增长,2019年达到167.7亿件;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经初步统计,2021年疫情稳定后,我国内衣消费需求量将反弹至169.3亿件。

2012年至2019年,中国内衣市场规模以8.23%的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2019年达到2461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降至2227亿元,2021年疫情稳定后又回升至2319亿元,市场规模庞大。据爱慕股份招股说明书,中国女性内衣市场零售额约占内衣行业市场规模的70%,2021年中国女士内衣市场规模为1623亿元。

2021年中国女士内衣行业消费者偏好调研中,在承托方式的选择上,超半数的消费者偏好软钢圈内衣。软钢圈内衣以乳胶、塑料等代替合金、不锈钢等材料作为内衣的承托结构,一方面提升了内衣穿着的舒适度,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无钢圈内衣支撑性弱的缺点,同时还有利于乳腺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国内的女士内衣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长三角等地。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成本的增加、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以及内陆地区物流条件的改善,中国女士内衣生产基地逐渐向河南、山东、江西等省份转移,形成新的生产基地集群。

女士内衣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中,上市公司女士内衣业务主要以中高端品牌为主,新兴女士内衣企业主要以中低端品牌为主。在销售渠道方面,所有女士内衣上市公司均采取了“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的模式。由于营业收入和毛利率较高,爱慕股份的业务竞争力最强。传统企业汇洁股份、都市丽人和新兴企业彼悦、三立人等的业务竞争力较强。

从产品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女士内衣将朝着多元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绿色环保型、智能型、保健美体塑身型内衣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对于女士内衣研发生产厂商而言,如何生产出更加体现女性身材曲线美感、更加时尚和个性化定制的内衣产品,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未来女性内衣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将是大势所趋。新兴品牌层出不穷,行业将迎来大整合和大洗牌。此外,在销售渠道上,线上线下的全渠道整合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也将推动女士内衣行业更加注重场景消费和体验。

一方面,我国女性消费者的基数庞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中国女性人口为6.8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48.80%,且女性人口数仍以每年约0.5%以上的增速增长。另一方面,就内衣的穿着适龄人群看,10-15岁的少女已经开始穿戴内衣,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也需穿戴内衣,所以未来内衣的总体消费群体较大。此外,随着我国女式内衣细分化趋势更明显,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运动内衣、孕妇内衣、哺乳内衣等专柜,且深受女性各消费群体的喜欢,这将进一步扩大国内女性内衣的市场规模。

2021年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我国女士内衣市场规模有所回升。预计随着全国经济的恢复及电商热度的加持,到2027年我国女士内衣市场规模将达2722亿元,2022—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速将保持9%左右。

1.1.3技术分析

采用无缝生态内衣生产技术,利用进口成套内衣生产设备,生产高端内衣。无缝生态内衣生产技术,技术成熟、市场应用广泛,生产出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及技术优势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将承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绿色载能、现代化工、现代纺织、文化旅游七大产业。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重点发展纤维、纺织、袜业、服装、家具及木制品、造纸等行业。加快发展碳纤维、差别化纤维和生物质纤维及制品。研发非木板材等接续替代产品,扩大绿色环保高档家具、高档纸制品、服装服饰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规模。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建成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速产业链现代化。深入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对产业链增减整合、重组再造,有效解决产业链低端化、低质化、低效化等问题,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产业格局。到2025年,形成钢铁绿色智造、时尚纺织袜业、蛋品全加工、玉米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包、汽车模具、汽车和轨道列车轻量化、梅花鹿食品健康、现代医药创新、先进装备智能制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通过打造东北袜业园、欧蒂爱袜业等标杆企业,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智能制造、品牌再造为重点,拓展产业链条,打造现代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基地。积极对接浙江天圣、山东明胜等企业,加快引入包括氨纶、涤纶、竹纤维、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等纺织原料生产补链企业和项目。

2021年辽源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加快服务业恢复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辽府办发〔2021〕4号)在金融、税收上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提出发放消费券、鼓励银行机构为消费领域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对销售额满足条件的企业等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

辽源市纺织业有着100多年历史。享有“中国棉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辽源市大力发展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纺织袜业,建成了全球链条最完善的棉袜生产基地和国家袜子标准制定和检测基地。

(3)产业优势

辽源市以“中国袜子、辽源制造”,以品牌打造为引领,大力发展高端化、个性化、功能性产品,销售网络、综合服务平台一体化的袜业+纺织产业集聚区域。2022年“袜业+纺织”产值同比增长1.2%,占工业比重2.2%。

(4)人才优势

辽源市委、市政府、企业等均建立硕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22年以来一次性招聘硕博人才713人。同时,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组织开展星期天工程师兼职计划等技术对接活动,全市63家企事业单位与吉大等23家高校院所合作,“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92人,辽源拥有2.5万名纺织技术熟练工和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

辽源市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持续开展服务“五个一线”活动。2021年以来,共选派144名大学生人才到经济项目、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入校招聘,采取“事业招聘、服务企业”的方式,选派26名企业急需紧缺的专业硕博人才赴企业服务,实现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原料库、检验车间、加工车间、成品库房、电商中心、综合办公楼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购置设备50台(套)。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21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800万元,流动资金42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3600万元,利润420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实施将有利于提升国内高档针织内衣产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强内部研发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增强国内品牌的竞争力。为国内高档针织内衣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档针织内衣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面料、辅料和生产设备等,项目的实施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当地就业、提升国内高档针织内衣产业的整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等。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技术、设备。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经济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处于项目谋划中。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辽源市东辽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

2.2 概况

东辽经济开发区于2005年11月由省政府开发办批准成立。2009年6月,组建东辽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2013年6月,正式更名为东辽经济开发区。东临辽源经济开发区,南至白泉镇龙潭寺、永清水库,西至四梅铁路3.5公里铁路桥,北至东辽河。批准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3平方公里,现已建成面积约6平方公里。

目前,开发区内已落户企业42家,其中生产企业21家,在建企业6家。初步形成三大主导产业,一是以辽源市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吉林省正轩车架有限公司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及总装产业;二是以吉林省元隆达工装设备有限公司、辽源飞跃工模具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模具加工产业;三是以辽源市同城医药药材连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健康产业。

东辽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现已达到“五通一平”标准,形成“三横六纵”的路网格局。目前,区内公路里程已达到12.18公里,绿化面积0.8平方公里,铺设供水主干线17公里,污水管网10.87公里,已与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主干线贯通,日处理2000吨污水处理厂于2019年投入使用,同年实现集中供热。开发区目前设有220Kv输变电站1座、66Kv输变电站2座。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光缆覆盖全区。

2.3 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00

联 系 人:艾晶

电话:+86-18643787709

邮箱:lyjhjxmc@163.com

联系单位:吉林东辽经济开发区

联系人: 王欣宇

联系电话:+86-15948996885

邮箱:dlxzs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