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辽源市 > 招商项目
辽源市滑雪服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7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随着冬季运动在国内的普及,滑雪服市场逐渐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辽源市拥有丰富的轻工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合发展滑雪服制造业。项目旨在利用本地资源,建设一条专业的滑雪服生产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打造地域领先品牌。

项目主要生产高品质的滑雪服,包括外套、裤子、手套、帽子等各类冰雪运动装备。产品定位为中高端市场,注重品质、设计及功能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质量的材料,确保产品的耐用性和保暖性。同时,结合时尚元素,使产品不仅实用,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1.1.2 市场前景

(1)滑雪运动市场前景分析

冰雪旅游目前还属于高端小众旅游,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居民对高品质冰雪旅游的需求也日渐增加。此外,受疫情影响,以往享受海外如日本、韩国、欧洲等滑雪胜地的高端消费者开始逐渐回流至国内,冰雪旅游基础相对完备、先发优势明显的东北三省等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偏爱。

冰雪产业是指以冰雪资源为依托,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附带产生社会或经济效益的一系列与冰雪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数据显示,中国冰雪运动行业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冰雪运动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852.9亿元,其中核心市场规模为713.9亿元,2025年上述两项统计分别达到11703.9亿元和1245.5亿元。随着冰雪运动赛事的数量增多,以及冰雪政策多重利好,冰雪运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图表1:2021—2025年中国冰雪运动核心市场和带动市场规模及预测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指导下,冰雪运动、冰雪旅游逐步从小众参与向大众普及转变,冰雪旅游产业正处在发展的风口期,目前供给和需求呈两旺发展格局,整个产业正在向千亿元规模扩张。数据显示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至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在2021-2022年度达到3.05亿人次,整体冰雪旅游收入达到3233亿元,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构筑了客观的消费人群蓄水池。

2021-2022国内新建并投入运营的滑雪场12家,包括6家室内滑雪场和6家户外滑雪场,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未对外营业的场数为35家,实际处于对外营业状态的场总数为692家。截至2022年4月30日,新增4家有架空索道的滑雪场,全国有架空索道的场达到163家。自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止,国内滑雪场的滑人次统计为2154万,相比上年的2076万,同比增长3.76%。滑雪场数量及滑雪人次的走势受疫情反复的影响,旅行社组织的滑雪活动明显减少,导致跨省的一次性体验客群大幅度下滑。但冬奥季带来的红利明显,在疫情影响不大的区域,本地市场参与滑雪的热情高涨。根据白皮书滑雪人数的模型测算,2021-2022期间,参与滑雪的人数为1202万人,相比上年的1086万人,增加10.68%。2021-2022,滑雪者在国内滑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由上年的1.91下降为1.79。

(2)滑雪装备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冰雪运动的普及,滑雪装备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019-2020雪季,中国滑雪人次达到2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 5%。预计到2025年,中国滑雪人数将达到5000万人次。随着滑雪人数的增加,滑雪装备市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滑雪装备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1.9亿元,同比增长14. 6%。预计到2025年滑雪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6.5亿元。可以看出,未来几年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产态业势链。

滑雪装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技术研发和设计公司等;中游主要是滑雪装备生产商和销售商;下游则是消费者和各种滑雪场、冰雪运动俱乐部等。

图表2:滑雪装备产业链上下游

在上游方面,中国滑雪装备行业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纺织品、皮革、橡胶等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国内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此外,国内部分设备制造商也开始进入滑雪装备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

在中游方面,中国滑雪装备行业中游的企业数量较多,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整体竞争力较弱。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滑雪装备品牌有哈尔滨冰蓝、沈阳怪坡等。这些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研发和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品牌影响力和营销手段上仍需进一步提高。

在下游方面,中国滑雪装备行业下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除了滑雪爱好者之外,还有大量冰雪运动俱乐部和滑雪场需要采购专业的滑雪装备。此外,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冰雪运动推广时也会采购一定数量的滑雪装备。这些市场对于中游企业和上游供应商来说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图表3:中国生产的冰雪装备占全球市场份额

推进冰雪运动和发展冰雪旅游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长期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红利必将长期助力滑雪服等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中国冰雪经济大热也令滑雪服企业嗅到商机,而在2015年前,国内仅有伯顿、菲尼克斯、Salomon三家国际滑雪品牌。然而2021年12月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三家国际品牌首店落地中国。BOGNER博格纳的首家中国直营店在北京王府中环商场开业,HEAD SPORTSWEAR海德大中华区首家运动服饰店也落地北京。

截至2022年3月,中国已集齐了包括Burton、Descente、Salomon在内的14大国际专业滑雪服品牌。不少奢侈品也在积极拓展滑雪领域,Fendi在2021年冬季推出新一季滑雪服系列,使用可持续环保面料。Chloé也与法国滑雪品牌Fusalp联名推出胶囊系列。

此外,“冰雪热”未来不确定的根源在于现阶段中国滑雪群众基础尚不稳固,用户黏性低,主要滑雪的人群还是以旅游体验为主。根据《2020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国内滑雪场中旅游体验型的滑雪场占比75%,其中90%为一次性体验客户。

而滑雪服的销量与滑雪者的滑雪次数呈正相关。根据品牌数读所问卷数据,超过50%的人在第一次滑雪时,选择自备羽绒服或者雪场租赁滑雪服,只有在准备长期滑雪之后才会购入滑雪服。

面对未来市场不确定性与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内外滑雪服品牌通过多端定位,打造自身标签,吸引目标客群。

目前瑞士的滑雪服市场渗透率为35%,位居全球第一,而日本、美国分别为9%、8%。反观中国,滑雪市场人口渗透率仅为1%,未来中国滑雪服市场空间广阔。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同一针“强心剂”,有力助推了国内冰雪产业的发展。未来随着冰雪文化的普及,滑雪服产业需求有望继续发展。

(3)吉林省冰雪产业

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是我国冰雪积雪区,总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地形呈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东部山地起伏,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山地条件。吉林省河流众多,省内流域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水源充足,分布广泛,为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吉林省充分利用冰雪资源优势,打造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这一“金字招牌”,已经取得良好口碑;通过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将冰雪体育与冰雪旅游充分融合,提升长春市在国内外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了“长白天下雪”“不到长白山,不知雪滋味”的浓厚冰雪氛围,得到了国内外冰雪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和好评。

图表4: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

2023年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建设行动,突出旅游“双环线”布局、冰雪和避暑“双产业”架构,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农文旅、商文旅、林文旅、体文旅等深度融合为主线,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为王,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谋定“产业集群、空间集聚、主体集成、产品集萃、服务集客、要素集中”的发展思路,突破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努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避暑胜地。同时明确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规模,全省形成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0亿元。

1.1.3技术分析

滑雪服的设计采用纳米科技,防水式设计,生产工艺设计面料选择、裁剪、缝制等多个环节。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及技术优势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冰雪运动补短板工程提到科学规划冰雪场地设施布局,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引导支持配建一批举步可就、经济环保的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加强冰雪运动技能、场地设施、器材装备、从业人员、安全规范等方面标准化建设。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冰雪运动基础更加坚实,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竞技实力极大提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冰雪运动普及度大幅提高,群众冰雪活动极大丰富,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稳步增加,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文化旅游项目。

《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达到万亿级产业规模时,全省形成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0亿元;形成体育赛事、体育装备等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亿元。

《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发越野滑雪项目,推进体验式滑雪场、冰雪景区开发建设和提档升级,培育发展造雪机、滑雪鞋、滑雪板、滑雪服(袜)、打蜡车等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构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产业链,完善冰雪运动、游乐体验、休闲观光等特色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2021年辽源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加快服务业恢复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辽府办发〔2021〕4号)在金融、税收上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提出发放消费券、鼓励银行机构为消费领域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对销售额满足条件的企业等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

辽源市属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陆度为77.22,干燥度为0.86,一年四季分明,3~5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升温迅速、干燥,多西南大风;6~8月为夏季,湿热多雨,盛行西南风;9~10月为秋季,温凉短暂,多晴好天气,盛行偏西风,始降霜雪;从11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盛行西或西北风。辽源市冬季雪期长、雪质好温度适宜,干燥的空气使粉雪可以一直保持干爽,适宜开展冬季冰雪运动。

(3)产业优势

辽源纺织业有着100多年历史。近年来,辽源成为全球知名的棉袜制造基地,每年35亿双棉袜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享有“中国棉袜之乡”的美誉。2022年辽源市东北袜业已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确定了合作关系。研发出一批6款特种纱线型自发热冰雪袜,冰雪袜已成为辽源市发展新的增长极。辽源市在吉林省冰雪经济发展整体框架布局下,围绕冰雪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东北袜业园、贵春皮革、辽源兴黉制衣、汽车改装等重点产业和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滑雪服、滑雪袜、滑雪鞋、滑雪板、雪蜡车、造雪机等主打产品的研发生产。

(4)人才优势

辽源市委、市政府建立硕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22年以来一次性招聘硕博人才713人。同时,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组织开展星期天工程师兼职计划等技术对接活动,全市63家企事业单位与吉大等23家高校院所合作,“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92人。

辽源市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持续开展服务“五个一线”活动。2021年以来,共选派144名大学生人才到经济项目、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入校招聘,采取“事业招聘、服务企业”的方式,选派26名企业急需紧缺的专业硕博人才赴企业服务,实现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钢结构厂房3栋、综合办公楼1栋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购置设备60台(套)。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22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760万元,流动资金244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3208.96万元,利润2276.12万元,投资回收期6.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8.66%。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实施将优化辽源市的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滑雪服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提高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水平。同时项目还能有效提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北方冰雪旅游装备知名度,延长冰雪运动旅游产业链条,扩大相关产业的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周边群众收入,具有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技术、设备。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经济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处于项目谋划中。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辽源市东辽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白泉镇

2.2 概况

东辽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白泉镇东交大街384号。园区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农业科技,食品工业,机械工业。整体占地5.3平方公里, 目前正以10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完善园区周边配套,医院、学校、超市、便利店、食堂餐厅、图书馆、网吧、银行ATM、菜场、健身房、汽车维修、宠物店、家政服务、快递点、理发店、酒吧、咖啡馆、公交站一应俱全等一应俱全。同时,园区周边商业环境也正在飞速建设中,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区内有地价评估事务所、房地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

2.3 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00

联 系 人:艾晶

电话:+86-18643787709

邮箱:lyjhjxmc@163.com

联系单位:吉林东辽经济开发区

联系人: 王欣宇

联系电话:+86-15948996885

邮箱:dlxzs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