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本项目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运动服,包括跑步服、健身服、户外服、球类运动服等各类运动装备。产品定位为中高端市场,注重品质、设计和功能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品质的材料,确保产品的舒适度、透气性和耐用性。同时,结合时尚元素,使产品不仅实用,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辽源市拥有丰富的轻工业基础和地理位置优势,适合发展运动服制造业。本项目旨在利用本地资源,建设一条专业的运动服生产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打造地域领先品牌。
1.1.2 市场前景
(1)国际市场
《2023—2032年运动服装市场:全球机会分析和行业预测》的报告显示,大众对运动服装的需求增加,主要得益于健身和积极生活方式意识的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运动服装逐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一部分。此外,运动休闲风的兴起,也将市场的吸引力扩展到运动圈层之外。2022年全球运动服装市场规模为230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4108亿美元,从2023年到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消费者对可持续与环保材料的选择越来越偏向。他们更加关注运动服装面料的排湿、抗菌和温度调节特性的创新。这些特性不仅能够保证运动服装的性能,还能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因此,对于具备这些特性的运动服装,消费者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
报告还指出,亚太地区在2022年营收方面占据最高市场份额,约占全球运动服装市场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主要得益于亚太地区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购买力的提高,以及品牌采用大型营销和名人代言等举措。因此,亚太市场在未来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报告的预测,亚太地区在2032年之前将保持复合年增长率6.7%,成为所有地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这是由于亚太地区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购买力的提升,以及品牌采取的各种营销策略的成功。亚太地区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运动服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大众对健身和积极生活方式的关注不断提升,推动了运动服装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环保材料和创新面料的偏爱,也促进了运动服装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亚太地区作为运动服装市场的重要地区,在未来依然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2)国内市场
运动服装是指专用于体育运动竞赛的服装,运动服饰按用途细分为休闲运动服饰、业余运动服饰、专业运动服饰3大类。按照运动普及化程度分为大众运动服饰、潮流运动服饰2大类。
休闲运动服饰是指普通民众在进行户外活动或室内健身时穿着的服装,其主要特点是造型简洁,衣身宽松合体,便于运动,易洗免烫,强度高,吸湿性好等;专业运动服饰是指专业运动员、裁判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穿着的服装,如田径服、体操服、球类服、滑冰服、击剑服、游泳衣等,竞技运动服装的特点是简练、舒适、防护等。
图表1:运动服饰分类

中国的运动服饰行业从1978年起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 1978—1990年)、发展阶段( 1990—1999年)、成长阶段 ( 2000—2011年)、调整阶段 ( 2012—2014年)和整合升级阶段(2015年至今)。
图表2:中国服饰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运动服装供需现状而言,2011—2015年期间,我国运动服装行业处于去库存调整期,整体国内需求下降,同时随着国际市场低端市场订单逐步转向东南亚等劳动成本的国家地区,我国整体运动服装出口量快速下降, 2015—2019年是国内高端消费的旺盛期,行业品牌效应较高,消费者更加偏好国际品牌,Nike和Adidas在中国区的收入复合增长达到了20%,这一时期国内运动服装出口仍表现下降态势,但幅度趋缓,随着国内品牌竞争力走高,叠加2021年3月新疆棉事件爆发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偏好大幅提升,安踏等国产品牌运动服装份额开始走高。2022年我国运动服装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7.38亿套和6.85亿套,进口和出口量分别为47.75万套和5360.9万套。
图表3:2011年—2022年中国运动服装供需和进出口变动

在旺盛的运动健康需求以及赛事催化下,运动服饰产业维持高景气状态。2018—2022年我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整体持续稳步增长,从2691亿元增长到4107.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82%。2020年受制于疫情,运动服饰规模小有缩减,但随着经济环境改善,我国运动服饰恢复增长态势。
图表4:2018年—2022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

从运动服饰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行业整体表现为持续集中态势,主要品牌市场份额占比持续提升,CR5(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份额)从2012年的45.2%提升至2021年的71.0%,2022年小幅度下降至70.9%。其中耐克稳居龙头地位,市占率从16.9%提升到25.2%,2022年安踏市场份额下降至22.6%,2021年,安踏超越Adidas成为市占率第二的品牌,从12年的7.2%提升至21年的16.2%,2022年市场份额继续提升至20.4%,随着本土品牌在科技端、设计端的不断投入,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同时在国潮背景下,市占率也呈稳步提升趋势。
图表5:2022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格局占比

随着国内品牌在设计、品质和功能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新疆棉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和信任度逐渐提高,推动国产品牌在市场中的份额增长。同时国产品牌在营销策略上更加本土化,更了解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和喜好。未来,随着国内品牌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以及消费者对国货的追捧,运动服装市场的国产份额有望继续走高。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这也推动了运动服装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例如,更多的品牌开始使用可再生材料、环保染料等来生产运动服装,还有一些品牌开始推行“回收、再利用”的策略,通过回收旧衣物和材料来生产新的产品。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2020年的疫情席卷全球,让团体运动、室内运动项目无法开展,这就导致近三年全球人民的运动偏好发生了根本变化。
受出游限制的影响,这三年参加滑雪和其他冬季运动人数减少,冬季运动服装的销量也随之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个人运动,包括瑜伽和普拉提。疫情期间民众所能外出实施的项目不多,主要是徒步以及跑步,造就户外服装和步行装备行情大好。也因此,结合了瑜伽服、运动服和休闲服的特点的运动休闲服装(轻运动)市场随着民众居家办公、上网课而成为大热品类。
欧洲TOP50零售商的访问流量占比来看,超过78%搜索关键词“运动休闲”,21%单独搜索“时尚”。这意味着运动服装、运动休闲和运动时尚将成为越来越多服装品牌的产品线。
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信心不断提升,在龙头品牌门店数量普遍相对饱和的背景下,行业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将有所变化,即从过去的“量”增为主转向“量价”齐增。在海外成熟市场中,龙头品牌(例如耐克)仍然处于量价齐升的阶段,这也增加了行业对国内市场运动服饰消费升级的信心。
运动服饰行业的下游为经销商、零售运营商和消费者。我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随着扩大内需和提高居民收入具体政策的落实,未来运动服装消费增长空间较大。
1.1.3技术分析
项目拟引入成套流水线进行生产,同时引入运动服行业内资深设计师进行面料选材、款式设计,确保产品实用性与消费者审美结合。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及技术优势
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健康运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提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等发展目标。此次的全民健身计划有望对体育服饰器材及产业链形成中长期利好,并且国产品牌的替代趋势更为明确。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将承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绿色载能、现代化工、现代纺织、文化旅游七大产业。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育运动、养老托育等领域服务供给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中介服 务 业、体育培训业,促进我省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力争将体育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
《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培育体育休闲消费产品,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辽源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消费扩内需加快服务业恢复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辽府办发〔2021〕4号)在金融、税收上对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提出发放消费券、鼓励银行机构为消费领域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对销售额满足条件的企业等政策支持。
(3)产业优势
辽源纺织业有着100多年历史。近年来,辽源成为全球知名的棉袜制造基地,每年35亿双棉袜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享有“中国棉袜之乡”的美誉。
辽源市东北袜业园区是全国第二大纺织袜业生产基地。园区现有企业1210户,其中织袜企业301户,涵盖袜品织造、针织服装等领域,可生产棉袜、地毯、内衣、运动服装等高品质产品。
(4)人才优势
辽源市委、市政府建立硕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22年以来一次性招聘硕博人才713人。同时,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组织开展星期天工程师兼职计划等技术对接活动,全市63家企事业单位与吉大等23家高校院所合作,“靶向”引进高层次人才92人。
辽源市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持续开展服务“五个一线”活动。2021年以来,共选派144名大学生人才到经济项目、改革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入校招聘,采取“事业招聘、服务企业”的方式,选派26名企业急需紧缺的专业硕博人才赴企业服务,实现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双赢”。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钢结构厂房4栋、综合办公楼1栋、仓库1栋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购置设备120台(套)。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2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600万元,流动资金24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7647万元,利润2205万元,投资回收期6.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8.38%。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优化辽源市的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本项目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运动服装制造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体育运动产业的发展,提高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水平。项目还能有效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相关产业的规模,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域内群众收入,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技术、设备。
1.7 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经济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正处于项目谋划中。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省辽源市东辽经济开发区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
2.2 概况
东辽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白泉镇东交大街384号。园区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农业科技,食品工业,机械工业。整体占地5.3平方公里, 目前正以10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完善园区周边配套一应俱全。同时,园区周边商业环境也正在飞速建设中,区内路、水、电、气、通讯、光纤、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
2.3 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00
联 系 人:艾晶
电话:+86-18643787709
邮箱:lyjhjxmc@163.com
联系单位:吉林东辽经济开发区
联系人: 王欣宇
联系电话:+86-15948996885
邮箱:dlxzs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