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辽源市 > 招商项目
辽源市年产10万套汽车内饰件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6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汽车及零部件

辽源市年产10万套汽车内饰件项目

 
时间:2025-03-18 20:14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汽车内饰是指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及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属性的车内零部件和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汽车内饰大体可以分为硬内饰与软内饰。汽车硬内饰产品主要包括仪表板、门板、立柱护板和座椅背板等,主要是以塑料粒为核心原材料,以注塑为核心工艺,辅以发泡、搪塑、包覆、包边和装配等工艺。汽车软内饰产品主要包括在车辆内部接触面较为柔软且具有装饰和舒适功能的部件,汽车顶棚、汽车地毯、隔音棉、隔热棉、汽车座椅等都属于软内饰。

项目依托辽源市产业基础,生产自动驾驶汽车配套的汽车座椅、车门内板、汽车地毯及汽车行李舱内板等汽车内饰件。

1.1.2市场前景

(1)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

汽车零部件根据具体的功能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动力总成、车身系统、底盘系统和电气设备四个大类。其中,车身系统是用来容纳驾驶员、载运乘客和装载货物的空间结构,其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外饰件、内饰件、座椅和车身附件等。汽车内饰系统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的工况环境比较复杂,在具备美观性的同时,还承担着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内饰系统的设计工作量占到车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型,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汽车内饰件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包括聚氨酯、聚丙烯、PVC、TPO、PU等化工材料,用于制造内饰件的基材和填充物。织物、真皮、人造革等,用于座椅、车顶棚、门板等的表面材料,以及用于座椅骨架等结构件的金属材料。汽车内饰件行业产业链中游为零部件、内饰件生产商。汽车内饰件行业产业链下游为汽车整车生产厂、汽车维修店及汽车零件制造销售商。

目前,汽车内饰件中汽车座椅在汽车内饰件中价值量占比最高,为45%。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汽车内饰件细分产品繁多以及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高度分散竞争局面。

汽车内饰件产业链下游为应用市场。汽车内饰件是汽车必备零部件,汽车行业的景气度对汽车内饰件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推动汽车内饰件行业向好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47.7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中国乘用车产销连续两年保持在2500万辆规模以上。2024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和3.9%。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2023年相比,客车产销小幅增长,货车产销小幅下降。

此外,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驱动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有4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汽车内饰件十分重要。未来,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汽车内饰件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市场将进一步扩张。

(2)汽车内饰行业发展趋势

①行业集中度提升

汽车内饰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国内内饰CR3仅为25.21%。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技术要求多样、开发费用大、单件价值量低,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优质的自主内饰企业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并不断拓展新的产品品类。

②就近定点配套模式

为满足汽车制造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生产方式)的主流生产管理模式的配套需求、配套整车产能,与整车产能分布相适应的就近定点配套模式成为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已形成围绕整车制造企业聚集、配套的区域产业集群。

③内饰单价提升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推进,内饰中引入了更多的高科技元素,例如智能座舱、数字仪表盘、触控屏幕和语音控制系统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内饰布局的改变,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汽车消费属性升级和内饰智能化变革,催化汽车内饰单价提升。

④汽车内饰件产品持续升级

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日渐提高,消费需求逐步升级,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情感需求等,以高级别、豪华车为代表的高端车受到追捧,中高端品牌汽车销量增长迅速。中高端品牌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消费者对中高端汽车内饰件的需求,促进了汽车内饰件产品的升级换代。此外,消费升级趋势下,汽车的代步属性逐渐弱化,消费者逐渐关注汽车内饰件的功能性、舒适性、外观性等方面,追求消费品为自己带来的附加价值,不断促使汽车内饰件企业从材料、吸隔音性能、舒适化、时尚化、电子及网络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研发,新材料、新技术在各车型中不断被应用,加速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更新迭代。

⑤汽车内饰历史性发展机遇

国家继续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针对新能源汽车延续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支持,有利于提振汽车消费市场信心,也有利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发展。此外,国家政策也提出了针对汽车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要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在动力系统、高效传动系统、汽车电子等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鼓励资本和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领域。国家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路侧感知、网联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车端、路端、网端标准体系,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研发设计、产品创新方面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断优化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协同设计能力,才有利于行业向更加集中化、规范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汽车内饰件行业依托材料革新、工艺升级、集成多样化的电子功能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座舱驾乘体验。汽车内饰升级趋势明确,叠加国内企业具备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的服务优势,自主内饰供应商有望在行业技术变迁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成为Tier0.5级别供应商,量价齐升推动头部自主内饰企业规模增长。

我国汽车内饰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走向资本市场,凭借在汽车内饰行业多年的积淀,将会在此轮行业大发展及变革中脱颖而出。

⑥与主机厂同步设计开发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加快新车型的开发速度和降低开发成本,部分主机厂在进行新车型开发时,已开始将汽车内饰件的部分开发设计任务同步转移给汽车内饰件供应商。同步开发模式在国际上已逐渐成为汽车内饰件行业的主流研发模式,该种模式下,汽车内饰件厂商通常从车型设计之初就开始介入开发,根据主机厂对设计、质量及成本的要求、车型的风格和市场定位等因素,通过优化组合不同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创新工艺等来实现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最优设计和生产。未来,同步开发模式预计将被更多主机厂采用,我国汽车内饰件企业与主机厂的同步设计开发程度将持续提高。

⑦汽车内饰件环保化与轻量化

汽车行业对节能和环保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节能与环保成为推进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驱动汽车零部件朝向轻量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未来,汽车内饰生产企业将在材料开发与选用、生产工艺和产品再利用等方面更加注重轻量、环保化与产品的融合。在材料开发与选用上,新型环保、轻质的汽车内饰件材料逐渐受到主机厂的青睐;在生产工艺上,汽车内饰生产企业通过不断调整工艺参数、改进生产设备来改善产品气味、降低生产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在产品再利用上,逐渐重视汽车报废后内饰件材料的二次利用,减少污染,推动了可持续和环保材料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如可再生纤维和环保塑料。

项目依托辽源市产业基础,生产自动驾驶汽车配套的汽车座椅、车门内板、汽车地毯及汽车行李舱内板等汽车内饰件,可与主机厂同步设计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汽车内饰件的制造工艺多种多样,根据不同内饰件的产品特性通常会选用不同类型的成型加工方式,主要包括注塑、压塑、层压、吹塑、发泡、吸塑和搪塑等。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吉林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

2024年5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省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0%。新能源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显著提升,占比达到70%。

2023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集群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全面构建,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构建以长春市汽车集群为核心,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白城、延边、梅河口等地区专业化“配套集群”协同联动的新发展格局。一汽集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长春建成世界一流汽车城,引进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品牌、引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创建一批创新平台、促进一批产教融合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搭建一批应用场景,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全国,并具有一定国际辐射能力。

2020年,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辽源市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实施办法(试行)》,提出;采取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应当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限原则上以10、20、30、40年为土地出让年期。允许企业在期间自愿选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实施办法》在降低辽源市工业用地成本的同时,完善了辽源市土地供应体系。

(2)资源优势

近年来,辽源市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全面启动北方清洁能源供热示范市建设,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改造项目47个,预计可减少用煤量折合标煤51万吨。此外,辽源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资源丰富,为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3)产业优势

近年来,吉林省全力推进“六个回归”,破除协同壁垒,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产业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日益成熟,努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吉林振兴优势。

为巩固拓展产业优势,壮大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辽源市加强与一汽集团合作,科学制定了《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了《辽源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打造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东辽模具产业园两个平台。

吉林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出4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相关行业。

4)人才优势

辽源市人力资源丰富,市区设有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辽源市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距全国知名的“大学城”、“汽车城”长春仅115.13公里,能够满足企业各类人才需求。

5)区位交通优势

辽源区位优势明显,北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40公里,南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40公里,处在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和沈铁城市群的重要轴带上。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有2个省会城市和8个地级市,辐射人口近4000万。市区已建成“三环四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区域间公路、铁路交通发达,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辽西、辽长铁路和长辽、营梅、吉草、辽西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辽源民用机场,构成进入东北腹地和入海进关的综合交通体系。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汽车座椅、车门内板、汽车地毯及汽车行李舱内板等内饰件10万套产能。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厂房、仓库、研发用房、设备用房等,并购置生产线。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00万元,流动资金6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0000万元,利润5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6.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促进辽源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延长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可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当地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辽源市财富大路1633号

2.2概况

辽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2001年。2019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6.22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地处长春和沈阳两大经济区轴带,北距长春100公里,南距沈阳200公里,距离大连港500公里,国道303线和四梅、辽西、辽长铁路贯穿全境,与长辽、伊开、营梅、吉草高速构成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作为吉林省向南开放门户的核心,在全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产业升级的引擎、招商引资的窗口、经济发展的龙头,辽源高新区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之路,推动创新创业、提高供给质量,开启产业集群化、链条化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被列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辽源高新区精准规划定位,形成“双核驱动、一区四园”功能布局,“4+1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扩张,落户企业2111户。纺织袜业独树一帜。撑起“中国棉袜之都”“中国袜业名城”美誉,棉袜产销量全国第一,先后成为国家级出口袜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精铝型材挤压技术世界领先。以启星铝业、巨晟轻合金、利源精制为龙头筑起北方高精铝加工基地,高速列车车体型材市场份额占国内近60%,轻量化产品跃入高端市场,与中车、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等世界500强企业成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医药健康产业优势明显。拥有药号176个,正在建设占地2.62平方公里医药精细化工园区。在博大制药、博大伟业、百康药业、银鹰药业等多家重点企业的带领下,抗肿瘤、抗病毒、保健品等研发体系日趋成熟,成为吉林省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规模迅猛扩张。规划建设4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基地,形成以鸿图锂电隔膜、中聚新能源、均胜电子、晟源新材料、锦程重工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体系,被省政府定为一汽战略合作伙伴,与一汽弗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代服务业推动产城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京东商城、云享智慧物流产业园、启星智选假日酒店、开元酒店、欧亚购物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水、电、气等生产性要素服务保障完备。筹划北江商业街,盘活茵特拉根广场,改造友谊大路商业街,全面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贸等业态,吃喝玩乐购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99

联 系 人:宋扬 

电   话:+86-437-3292088

传   真:+86-437-3292088

电子邮箱:jllyjk@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辽源市商务局

联 系 人:艾晶

联系电话:+86-18643787709

电子邮箱:lyjhjxmc@163.com

 
(责任编辑: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