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聚集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吉林东辽经济开发区,依托辽源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引入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发展。
1.1.2市场前景
(1)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近五年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118.1万辆,同比下降6.1%;到2021年其产量增长至367.8万辆,同比增长168.5%;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至944.3万辆,同比增长30.3%。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
近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21年,全年注册量同比激增112.3%至18.1万家,达近十年增速高峰,在此基础上,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加38.3%至25.1万家,2023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30万家,同比增加26.1%至31.6万家,创近十年新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9月,中国汽车出口53.9万辆,环比增长5.4%,同比增长21.4%;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1.1万辆,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0.9%。1至9月,汽车累计产量2168.3万辆,同比增长2.7%,累计出口量为431.2万辆,同比增长27.3%;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为831.6万辆,累计出口量为92.8万辆,同比增长12.5%,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1.5%。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欧洲市场,尤其是比利时、西班牙、德国,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东南亚市场,如泰国和菲律宾,是我国电动车品牌的重要市场。中东市场,以色列、阿联酋等国也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预计2024年至202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由13139.7亿元增长至29361.3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4.34%,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带动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讯、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增长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市场前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上游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电服务及后市场服务。上游主要是为中游的整车制造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原材料包括锂、钴等矿产资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共同构成电芯及PACK;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三大系统是构成整车的核心部件。中游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功能细分为乘用车、商务车以及专用车。下游为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两大部分,充电服务包括充电设备、换电设备及电池回收,后市场服务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维修养护及汽车拆解回收。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引导汽车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支持优势特色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动了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已初步形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电池及电机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有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第二层是电控系统、充电设备、车身部件及整车生产商,主要有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车、上汽集团等;第三层是配套服务企业,主要有特斯拉、滴滴出行、蔚来汽车等。

动力电池产业方面,根据GGII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动力电池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景气度的不断提高,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业内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我国目前已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的绝对领先位置。根据 SNE Research 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是宁德时代、比亚迪集团、LG集团、松下、SK On、中创新航、三星 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中国企业已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 63.00%的份额。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直接推动和促进了以电池盒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综上,项目依托现有基础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提供生产厂房,市场前景广阔。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吉林省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
2024年5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位居国内前列。省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0%。新能源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显著提升,占比达到70%。
2023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产业集群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全面构建,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构建以长春市汽车集群为核心,吉林、四平、辽源、松原、白城、延边、梅河口等地区专业化“配套集群”协同联动的新发展格局。一汽集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长春建成世界一流汽车城,引进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品牌、引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创建一批创新平台、促进一批产教融合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搭建一批应用场景,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全国,并具有一定国际辐射能力。
2020年,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辽源市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实施办法(试行)》,提出;采取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应当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限原则上以10、20、30、40年为土地出让年期。允许企业在期间自愿选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实施办法》在降低辽源市工业用地成本的同时,完善了辽源市土地供应体系。
(2)资源优势
近年来,辽源市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全面启动北方清洁能源供热示范市建设,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改造项目47个,预计可减少用煤量折合标煤51万吨。此外,辽源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资源丰富,为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3)产业优势
近年来,吉林省全力推进“六个回归”,破除协同壁垒,凝聚各方力量,整合产业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日益成熟,努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吉林振兴优势。
为巩固拓展产业优势,壮大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辽源市加强与一汽集团合作,科学制定了《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了《辽源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打造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东辽模具产业园两个平台。
东辽经济开发区作为东辽县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基地,发挥着引领和带头作用。目前,已构建起零部件供应、技术研发、磨具制造等产业链条,正逐渐显现出其强大的产业优势。其中,格致汽车加快建设高端欧标汽车模具生产实训基地、万通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等数字化、智能化项目,推动格致汽车、正轩车架等与一汽集团及各主机厂深化对接合作,提高配套份额。
(4)人才优势
辽源市人力资源丰富,市区设有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辽源市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距全国知名的“大学城”、“汽车城”长春仅115.13公里,能够满足企业各类人才需求。
(5)区位交通优势
辽源区位优势明显,北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40公里,南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40公里,处在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和沈铁城市群的重要轴带上。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有2个省会城市和8个地级市,辐射人口近4000万。市区已建成“三环四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区域间公路、铁路交通发达,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辽西、辽长铁路和长辽、营梅、吉草、辽西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辽源民用机场,构成进入东北腹地和入海进关的综合交通体系。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506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厂房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23953.9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9000万元,流动资金4953.97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利润1800万元,投资回收期15.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7.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入驻提供有力保障,为一汽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提供配套服务,为吉林省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带动本地就业,有效改善周边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东辽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东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东辽县白泉镇永清路007号
2.2概况
东辽经济开发区于2005年11月批准成立,2021年2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12.15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3平方公里,建成区6.4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现已达到“九通一平”标准,形成了“三横六纵”路网格局。初步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模具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
开发区采用组团式布局方式合理布局各功能片区。经济开发区内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心、一带、三轴、六区。“一心”:指经济开发区北侧的商业服务中心,是整个功能区的商贸、服务中心。“一带”:指沿永清河滨河绿带。“三轴”:指沿东交大街、东文大街、永清路形成的产业发展轴线。三条轴线串联了各个产业区,构成了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框架。“六区”:包括装备制造业园区、汽车配套园区、休闲服务区、化工园区、产业服务区、弹性发展区。近年来,东辽经济开发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高速度发展,经济生产总值逐步上升。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600
联 系 人:杜洋
电 话:+86-19904370336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辽源市商务局
联 系 人:艾晶
联系电话:+86-18643787709
电子邮箱:lyjhjxm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