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秸秆综合利用是指将农作物秸秆通过多种方式转化为有用的资源或能源,以解决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其主要利用方式包括秸秆还田、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生物质发电等。
项目依托辽源市现有产业基础,在东丰县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利用秸秆生产包装及餐具,相对于传统的塑料包装及餐具,可以完全降解,不产生垃圾污染,更加环保。

1.1.2市场前景
秸秆是中国粮食作物的最大副产品。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全国玉米、水稻、小麦、油菜、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生量为8.65亿吨,可收集量7.31亿吨。

从产生量来看,秸秆产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华南区,分别占全国秸秆总量的27.18%、24.47%、24.35%、9.19%、8.87%、5.94%。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产业导向,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持续提升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效能,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形成肥料化、饲料化为主,兼顾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多元利用格局。目前,综合利用率达88.1%,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57.6%、20.7%、8.3%、0.7%和0.8%。

目前我国植物纤维包装材料相关专利一共有249项,其中植物纤维餐饮具就有100项。如将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等植物纤维原料与聚丙烯充分混炼,添加光敏剂后通过模制工艺生产快餐盒、净菜盘等,更换模具则可生产超市环保托盘、豆腐盒、冰淇淋杯、果蔬包装盒、鸡蛋托、育秧盘等环保制品,相关技术已较为成熟,并实现了产业化。
更有不少纯植物纤维原料餐饮具及包装制品见于中高端消费市场,比如由小麦秸秆和甘蔗渣提取出的植物纤维,制作成的一次性全降解纸浆模塑餐盒,可在40-90天堆肥全降解,无化学废水产生和残留,但价格偏高,主要面向国外市场。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及消费市场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显著,经济发展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植物纤维餐具市场逐年稳步增长。
在内卷严重的包装行业,业内龙头频频将战略目标对准“植物纤维包装”市场,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植物纤维包装俨然成为业内企业寻求更好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植物纤维包装之所以能在包装界异军突起,源于终端用户对其的热情追逐。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以来,使用植物纤维包装的知名终端品牌已超过50个。
就目前来看,植物纤维包装行业占比微小,行业产值也只有千亿级别。全世界每年有1.4亿多吨塑料是由石油合成的,我国产量约为800万吨,只要1%的制品用植物纤维环保材料代替就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综上,项目依托辽源市现有基础,利用秸秆生产包装及餐具,市场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项目采用机械方法制作纤维,不改变木素的分子结构,使纤维撕裂、压溃、帚化、润涨,具备成浆的条件,利用木素在80-130℃的温度条件下会由硬而脆的玻璃态转化为偏软的橡胶态特性,与纤维间横向固结力减弱的特性,使秸秆中的木素形态发生一些变化,木素大部分依然保持原结构存在于纤维中。通过真空吸附,用模具模塑成制品的过程。在以微晶膨化秸秆纤维原料为主体不添加任何有害化学助剂和增白剂的同时,经过常温真空脱水成型、冷压脱水、热压定型、脱模、切边、检验、消毒、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
该方法不同于化学制浆方法,不用蒸煮,不产生污染严重的废水,且纤维的得率远远大于化学法制浆,可达85%。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与2007年国办发布的“限塑令”相比,新版“限塑令”明确提出“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大宗农作物秸秆及剩余物等非粮生物质)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培育优质企业,引导石化、化工企业发挥产业优势,开展生物基材料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培育一批打通从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到下游制品全产业链路径的骨干企业,聚焦工业菌种选育、酶蛋白元件制备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要优化区域布局,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生物基材料创新资源和要素向粮棉油糖大宗农作物主产区集聚,打造分布式非粮生物质糖化基地,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高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由集聚向集群转型提升,提高规模效益与影响力。
自吉林省发布《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吉林省围绕秸秆原料化利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秸秆高值化利用,积极推进秸秆新型建材、秸秆制浆造纸、秸秆碳基肥利用,发展秸秆包装材料、秸秆餐具等产品,探索秸秆纤维素乙醇、秸秆制糖、秸秆化工醇、秸秆丁醇等利用新途径,全面推动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项目建设。
辽源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辽源市秸秆综合整治和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技术工艺先进的高端化利用产业。重点支持秸秆利用率高的企业,确保秸秆稳定供应。
《东丰县2024年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以秸秆“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利用为重点,“工用农用”相结合,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力推动县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并对秸秆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作业,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进行补助。
(2)资源优势
辽源市是吉林省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东丰、东辽两县均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市耕地面积363万亩,其中:坡地、平地、洼地各占三分之一,农民人均耕地5.5亩。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40亿斤以上,2023年全市秸秆产生量151.8万吨,可收集量135.1万吨,原材料充足。
(3)产业优势
2021年以来,东丰县、东辽县被评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每年争取扶持资金与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保护性耕作等政策衔接配合,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为辽源市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4)人才优势
辽源市人力资源丰富,市区设有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辽源市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距全国知名的“大学城”、“汽车城”长春仅115.13公里,能够满足企业各类人才需求。
同时,辽源市鼓励企业与签约合作的高校院所共建专家工作室、研发中心、大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基地,组织开展事业单位高校专业人才定向招聘,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专家工作站(室)”,柔性引进域外人才。
(5)区位交通优势
辽源区位优势明显,北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40公里,南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40公里,处在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和沈铁城市群的重要轴带上。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有2个省会城市和8个地级市,辐射人口近4000万。市区已建成“三环四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区域间公路、铁路交通发达,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辽西、辽长铁路和长辽、营梅、吉草、辽西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辽源民用机场,构成进入东北腹地和入海进关的综合交通体系。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476.32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中心、备料区罩棚、秸秆原料存储罩棚、生产厂房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21200.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960.3万元,流动资金424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3000万元,利润3200万元,投资回收期8.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1%。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秸秆收集与秸秆资源化有机衔接,加固农业循环经济的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可带动本地就业,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东丰农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辽源市东丰县东丰镇东风路226号
2.2概况
东丰农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东丰县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2022年3月1日,是一家以从事商业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农发集团以投融资和现代农牧业产业建设发展为核心业务,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开展服务,依托东丰县农牧业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促进“种养加销”“产学研用”“农食文旅”深度融合,全面助力东丰县高质、高强、高效的现代化农牧业产业发展。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300
联 系 人:马帅
电 话:+86-13694085352
电子邮箱:dfnfjt2022@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辽源市商务局
联系人:艾晶
联系电话:+86-18643787709
电子邮箱:lyjhjxm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