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矿业遗迹指的是矿业开发过程及矿产采空之后遗留下来的踪迹以及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实物,主要包括矿产地质遗迹和矿业生产过程中探、采、选、冶及加工等活动的遗迹、遗物和史籍。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辽源西安区工业集中区,依托辽源西安区工业集中区现有产业基础,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题、以矿山文化为载体、以矿山湿地公园为背景,集观光、文化创意、水上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矿山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1.1.2市场前景
(1)国内旅游市场情况
近十年,国内旅游市场呈现波荡式发展阶段,继2019年达到发展高峰,在经历三年低迷期后,2023年旅游市场强劲恢复。2023年,国内旅游总人次48.9亿,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28%和140.69%,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1%和86%,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旅游业在稳增长、扩内需、促消费、强信心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图表1 2014-2023年国内游客人次及旅游收入情况

从各季度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情况来看,2023年,在文旅市场供需两旺的背景下,各季度之间的差异缩小,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特征,其中,第三季度为传统旅游旺季,受暑期旅游热利好驱动,国内旅游人数最高;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基本持平,均超12亿人次;第二季度最低;与2022年同期相比,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均有所增长,第四季度增长显著,增幅高达约1.8倍,明显高于其他季度。2024年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4.19亿,同比增加2.02亿,同比增长16.7%,增速放缓,但仍然保持向好态势。
图表2 2023年各季度和2024Q1国内游客人次变化情况

随着青年群体作为文旅市场重要消费力量的崛起,体验化、定制化、沉浸式、参与感等文旅需求增强,“为悦己”“为兴趣”“为社交”的消费理念,追求个性、自由、沉浸式的旅游方式,正深刻影响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成为引领旅游消费趋势的新动力,不断地催生、激发出新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年龄方面,途牛旅游网发布《2023年度旅游消费报告》显示,80后、90后主导旅游消费,出游人次占比分别为31%和24%,2023年以来,00后在旅游市场中的权重也在逐步上升,出游人次占比达16%,旅游消费主力年轻化的特征进一步凸显。
图表3 各年龄段出游人数占比

(2)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吉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1449.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3.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1408.33万人次,增长172.8%;接待入境游客41.40万人次,增长496.5%。在入境游客中,接待外国游客36.75万人次,增长639.4%;港澳台同胞4.65万人次,增长136.0%。全年旅游总收入5284.63亿元,增长242.1%。
2024年,春节期间,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2051.7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0.61亿元。全省在线旅游人次同比增长108.4%,在线旅游消费同比增长98.4%。酒店、机票、门票、度假等产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18.8%、84.1%、222.7%、225%,占比71.4%的游客在吉林省停留2天及以上。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吃、住、游、购、娱”场景消费用户数量占总消费用户数的29.6%,较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消费金额占总消费金额的36.9%,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餐饮类消费额同比增长57.6%;住宿类消费额同比增长115%;旅游景点类消费额同比增长272%。银联商务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省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为2.73天,较上年增长11.43%。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车交通量801.79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48.94%;全省各机场保障航班3500架次,旅客吞吐量59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30%、50%以上;全省铁路运输客运量近百万人次,同比增长两位数以上。
(3)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作为旅游的新业态,是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承载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创新性发展,是展现国家工业化成果、宣传民族品牌文化的重要窗口。我国工业体系完整,地域分布广,工业生产与遗产景观丰富多样,具备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基础。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根据《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要求,到2025年,我国将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10个工业旅游城市。
图表4 工业旅游分类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将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工业特色小镇,为全国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找到新的产业着力点,进一步激发产学研结合,从技术研发到市场产品转化的积极性,有助于很多自发性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
近年来,我国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矿业遗迹开发奠定了基础。2016年7月,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破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投入、政策、科研等机制障碍,推进废弃矿山的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尽快恢复矿区的青山绿水,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相关产业发展融合推进。2017年11月,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明确以基金的方式筹集治理恢复资金,用于已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同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监督检查。
为了保护重要的矿业遗迹,促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通过景观手法来解决废弃矿山治理的思路脱颖而出,矿山公园、地质公园随之应运而生。由此,废弃矿山恢复治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地质公园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矿业旅游业以矿业文化、地质景观和矿业活动为主要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矿业文化的关注和矿业活动的可持续性的重视,矿业旅游业发展迅速。未来,矿业旅游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综上,项目以文化旅游为主题、以矿山文化为载体、以矿山湿地公园为背景,打造集观光、文化创意、水上娱乐为一体的矿山特色文化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1年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五大基本原则,七项重点任务,强调旅游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新阶段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迎合多元化消费需求,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该规划将工业旅游提升到了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为各地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动力,促使各地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工业资源,推动工业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旅游强省、冰雪经济强省成效显著,为建设文化强省远景目标奠定基础”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的量化指标。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实现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万亿级”规模,将长白山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突破90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到100家等;建设冰雪经济强省,努力打造1至2家冰雪主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个滑雪旅游度假地,力争冬季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2亿,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元,利用5至10年时间,建设成为中国冰雪经济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2023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导文旅展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展览+旅游”等业态。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建设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主题旅游推广活动。有序发展红色旅游,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西安区作为辽源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主战场,在享有国家城区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搬迁改造三方面的国家政策支持,在项目申报和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持方面拥有独特优势。
(2)资源优势
辽源自1911年就开采煤炭资源,积淀了丰厚的矿业遗迹和人文历史。其中,“日伪时期死难矿工陈列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信一坑”、“泰信采炭所”、“满洲炭矿株式会社西安矿业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本大佐旧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辽源国家矿山公园于2010年5月获得资格认证,矿山公园内珍贵的矿业遗迹不仅是科考、科普、旅游参观的重要场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参观、进行科学考察与科学知识普及的特定的空间地带。
(3)产业优势
辽源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二人转之乡”四张城市名片。
2024年,辽源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文件要求,辽源市采煤沉陷区重新调整发展定位,依托20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生态优势,注重旅游开发和矿山修复治理全面联动,打造集生态康养、观光休闲、工业旅游、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生态产业示范区和长春都市圈“两山”理论转化样板。辽源市聚焦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谋划实施总投资33.75亿元的黑金小镇、环东山文旅综合体、鹿鸣湖休闲旅游度假区、那兔主题乐园、天楹重力储能科普基地、河湖连通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发展体育游、冰雪游、文化游、生态游、研学游、休闲游、工业游,带动形成连结长春、梅河口休闲旅游新线路,加快抢占吉林省万亿级旅游产业新赛道。2023年,全年全市来辽源旅游人数1217.74万人,比上年增长154.1%,旅游收入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9.9%。
(4)人才优势
辽源市实施了“新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冰雪)旅游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对辽源市文旅企业从业人员和有意愿从事冰雪旅游、避暑休闲、乡村旅游、研学旅行、民宿运营、旅游商品研发等新旅游、新业态、新模式的从业者、创业者,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升辽源市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强化旅游人才支撑,不断提高旅游人才供给能力。
(5)区位交通优势
辽源区位优势明显,北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40公里,南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40公里,处在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和沈铁城市群的重要轴带上。周边200公里半径内,有2个省会城市和8个地级市,辐射人口近4000万。市区已建成“三环四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区域间公路、铁路交通发达,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辽西、辽长铁路和长辽、营梅、吉草、辽西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辽源民用机场,构成进入东北腹地和入海进关的综合交通体系。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3.21平方公里,打造以文化旅游为主题、以矿山文化为载体、以矿山湿地公园为背景,集观光、文化创意、水上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矿山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主要建设矿区工厂恢复、辽源名人蜡像馆、艺术培训基地、特色餐饮、办公、影视外景地、公共景观带、特色民宿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8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4000万元,流动资金16000万元。
图表5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8500万元,利润9500万元,投资回收期11.5年(税后,含建设期3年),投资利润率11.9%。
图表6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可有效促进辽源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带动辽源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同时,项目的实施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辽源西安区工业集中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辽源西安区工业集中区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人民大街1076号。
2.2概况
辽源西安区工业集中区是2005年省政府批准成立设立的省级工业集中区,享有部分省级管理权限。位于辽源市西安区境内,规划面积20.74平方公里。集中区距长春、四平仅一小时路程,距沈阳二小时路程。辽源-长春高速公路出口位于集中区境内,两区两园中有三个园区拥有铁路专用线,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外溢的相对区位优势。
文化旅游是西安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区内拥有大量待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国家矿山湿地公园、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和侵华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遗址已成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明确建设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未来将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西安区新的增长极。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699
联 系 人:柏文斌
电 话:+86-18743856040
电子邮箱:xaqswj@126.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辽源市商务局
联 系 人:艾晶
联系电话:+86-18643787709
电子邮箱:lyjhjxm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