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全民健身中心也称公共体育场馆或体育馆,根据各级政府规划与用地大小,通常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如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商务休闲、饮食购物和教育培训等。
全民健身中心的具体功能和设施可以包括网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馆、足球场、健身俱乐部、游泳馆、跆拳道场和轮滑训练场地等。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辽源市龙山区,主要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中心)一栋和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健身公园)一座。
1.1.2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身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广义健身类场馆达到约11.7万家。其中包括商业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工作室,分别为36447家和42177家。这些场馆通过提供专业的设备、多样化的课程和良好的氛围,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2023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场地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1亿平方米,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全国田径场地20.76万个。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3.84万个,占18.50%,其他田径场地16.92万个,占81.50%。全国游泳场地4.02万个。其中,室外游泳池2.15万个,占53.48%;室内游泳馆1.79万个,占44.53%;天然游泳场864个,占1.99%。

随着体育运动的多样化和普及化,消费者对运动场地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田径、足球、篮球等项目外,攀岩、滑板、瑜伽等新兴运动项目也逐渐受到青睐。目前,全国球类运动场地285.12万个。其中,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场地143.55万个,占50.35%;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129.28万个,占45.34%;其他球类运动场地12.29万个,占4.31%。全国冰雪运动场地2847个。其中,滑冰场地1912个,占67.16%;滑雪场地935个,占32.84%。此外,全国全民健身路径105.22万个、全国健身房15.55万个、全国健身步道15.28万个,长度37.10万公里。
2023年全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917亿元,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9%。未来中国健身行业受线上健身市场驱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24年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约达到11197亿元。

在亚健康问题普遍和健康观念转变的双重驱动下,健身人群渗透率不断提升。健康困扰较为普遍:高达84.4%的人群面临各种健康困扰,如体重/体型、心绪不佳、睡眠问题等。
从2017年到2023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显著提升。与欧美相比,增长速度较快:中国健身人群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高于欧洲和美国。数据显示:中国健身人群规模从2016年到2024年持续增长,渗透率也逐步提高,2022-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4%,高于欧洲的2.9%和美国的1.7%。

近几年,我国健身中心消费者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占比持续提升。且由于乡镇的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乡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的增长幅度高于城镇。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分布相对平均,但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20~2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8.2%,7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为26.0%。

消费者行为来看,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35.6%),消遣娱乐(17.4%)和增加体力活动(16.0%)。其它目的依次是:防病治病,减轻压力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巧,社交等。

综上,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产业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建设行业等。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与城乡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人口要素相匹配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至少建有一个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公共体育馆,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短板得到补齐,行政村(社区)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进一步优化提升,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设施等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大幅增加。
2022年2月,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提出:至2025年,全市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深度融合大格局初步呈现,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在“大健康”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群众健身意识显著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6万人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实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标准化,体育器材设施城乡覆盖率达到100%,县区级以上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建设达到100%,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有力推进健康辽源建设。至2030年,全民健身成为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幸福生活的社会风尚,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不少于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区域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特色,呈现辽源健康模式。
(2)产业优势
近年来,辽源市体育局对市区公园和10余个小区老旧损坏健身器材进行排查并及时更换和新建,满足居民健身需求,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让体育健身圈成为居民的“幸福生活圈”。如今,各公园、广场、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已成为邻里交流的“宝地”。
截至目前,辽源共有全民健身中心4个、体育设施类公园7个,由上级体彩公益金配建的健身路径59套。其中,二代智能健身路径5套,社会足球场27个、多功能运动场8个、轮滑场3个、可移动自然冰场4个、“国球两进”乒乓球台32组、健身步道6条。
(3)人才优势
辽源市人力资源丰富,市区设有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辽源市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距全国知名的“大学城”、“汽车城”长春仅115.13公里,能够满足企业各类人才需求。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3.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中心)一栋和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健身公园)一座。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14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120万元,流动资金228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200万元,利润1320万元,投资回收期10.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1.6%。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可为周边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健身设施,有效扩大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补齐健身设施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辽源市龙山区商务局
地址:辽源市辽河大路6889号
2.2概况
龙山区是辽源市中心城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东辽河畔,因境内有龙首山而得名。幅员面积226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辖1镇1乡15个城市社区,1个工业开发区和科技智慧、汽车贸易2个产业园区。
龙山区是中共辽源市委、辽源市人民政府和主要市直党政机关所在地,集聚了全市一流的教育、文化、医疗、商贸资源,不仅是全市创新转型发展的中心区,也是实施“长春—辽源1小时经济·生活圈”战略的核心区。龙山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老爷岭余脉与西部松辽平原过渡带。龙山区四通八达,交通便捷,辽开、辽伊长高速公路和四白、辽那一级公路,四梅、长辽、辽西铁路纵贯全境,南距沈阳200公里,北距长春98公里,90分钟可达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铁路可直达首都北京。龙山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坐拥“三山四水”自然格局。向阳山、黎明山、銮驾山三座森林运动公园成为市民假日休闲、远足健行的天堂,东辽河、梨树河、渭津河、仙人河缠绵环绕,滋养着善良淳朴的龙山人民。
龙山区倾力打造发展平台,“一区两园”从无到有,为创新转型发展装上了新的引擎。龙山工业开发区距市中心4公里,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是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目标的新兴工业化平台。目前,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基本生产要素达到“七通一平”,已经完全具备项目承载能力。汽车贸易产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目前,市交警支队车管所、驾驶员考试中心、东升汽车检测线已投入使用,亚洲最大的交通安全体验公园和13家汽车4s店落户园区,形成了从考证、购车到保险、上牌的一站式产业链条。科技智慧产业园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吉林省创业孵化基地、吉林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吉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建立苗圃培育、中小企业孵化、企业加速成长三大功能区,入驻的IBM、中兴通讯等企业,可以为各类企业提供研发、管理、软件、信息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龙山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基础愈加扎实。立足城市近郊优势,着力打造市民的“菜篮子”和“后花园”,正旭食用菌、吉米飘香、永盛蔬菜、逸德文化庄园等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集农产品供应、农家乐山庄、休闲体验游于一体的近郊特色农业体系。立足工业基础优势,以“中国制造2025”为发展方向,培育形成了以利源精制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以鸿图锂电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天楹垃圾焚烧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立足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同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传统商贸产业、金融服务产业、休闲体验产业、建筑开发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汽车贸易产业和科技智慧产业蓬勃发展、相互融合,占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以上。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00
联 系 人:毕成业
电 话:+86-437-3166166
+86-132587941949
电子邮箱:lyslsqswj@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辽源市商务局
联 系 人:艾晶
联系电话:+86-18643787709
电子邮箱:lyjhjxm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