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产业园是由特定开发主体在特定区域内规划产业定位,以土地为载体,通过提供房屋建筑等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服务,吸引特定类型、特定产业集群的内外资企业落地,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高度集结,产生集聚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并向外围辐射的特定区域。
产业园区按属性可大体上分为科技园、一般工业园、专业园三大类;按承载功能可分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各类专业园区;按开发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合作开发产业园三种;而按开发建设参与主体,可大致分为政府平台企业、专业开发商、制造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及金融机构开发建设的产业园。

项目拟在辽源龙山工业开发区,依托辽源市汽车产业、医用防护、空气净化、轻纺等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建设集原材料生产-复合材料加工-工业产品制造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园。
1.1.2市场前景
(1)产业园市场前景
目前我国共有696个国家级产业园;其中国家级经开区230个,高新区17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171个,边/跨境合作区19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22个,国家级新区19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3个,其他国家级产业园区25个。省级产业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设立,目前数量达到2133个。此外,我国市县级政府还管辖了上万个基层的产业园,这些园区包括一般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
2023年共有54个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较上年增长6个。 67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的产业园,较上年增长2个,49个进出口额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较上年增长9个。同时,2023年百强园区中,共有52家高新区、48家经开区。头部1-30名中,高新区占17席,经开区占13席,高新区优势明显。尾部71-100名中,经开区占18席,高新区占12席,经开区占比较大。
优秀的产业园区具备完整的产业生态和产业聚合发展能力。它们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配套服务和相关设施,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办公环境和良好的产业协同机制。
园区企业通过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企业可以相互合作、分享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通过建立完整的产业生态,产业园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新材料产业市场前景
新材料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新材料不仅是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和各国对新材料研发力度的加大,中国新材料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开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4.5万亿元增长至6.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2023年总产值达到7.9万亿元。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有望破10万亿元大关。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新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化工材料、建筑材料、纺织材料等,其中化工材料包括原油、煤炭、天然气、化学助剂、单体中间物等。产业链中游为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生产环节,涵盖了多种新材料类型,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这些新材料在性能、功能和应用领域上各具特色,广泛应用于多个下游行业。产业链下游涵盖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家电行业、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纺织机械、建筑化工等多个行业。

新材料的投资热潮也得益于下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行业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上游材料项目的投资增加和额度扩大。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特种玻璃、先进陶瓷等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硅片、高纯度化学品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等。
中国重点发展三大类新材料,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每个大类下又包含具体的细分领域新材料,范围广泛。

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集群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构成了“东部沿海集聚,中西东北部特色发展”的空间布局。各区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空间分布都各有优势、各具特点。

京津冀地区:大型企业总部、国内顶尖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集聚,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是我国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用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高精尖材料。
长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交通便利,产业配套完善,新材料产业集群最多,主要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等材料。
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应用市场大,在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
中部地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材料工业基础扎实,通过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形成了江西赣州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湖南株洲硬质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河南郑州超硬材料产业集群等。
西部地区:西部资源能源丰富,依靠资源转化优势和重点企业,在稀有金属材料、新型轻合金、新能源材料等领域集聚形成了一批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东北地区:东北拥有钢铁化工等大宗基础材料优势,且装备制造基础雄厚,集聚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形成了吉林碳纤维产业集群、黑龙江石墨烯产业集群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我国新材料企业的实力也在逐步增强。目前,新材料规上企业超过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9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0余家。此外,新材料领域培育形成了7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项目依托辽源市高精铝和碳纤维产业基础,建设汽车产业、医用防护、空气净化、轻纺等新材料加工基地,市场前景广阔。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目录中提到要着重于三大类新材料的应用推广: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涵盖了299种产品,展示了材料科学的最新成就。
2024年1月,《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材料领域,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动。支持科研单位联合企业,把握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融合发展趋势,发展超导材料、智能仿生、增材制造材料等,推动新的主干材料体系化发展,强化应用领域的支持和引导。
2020年,辽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辽源市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实施办法(试行)》,提出;采取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应当依法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年限原则上以10、20、30、40年为土地出让年期。允许企业在期间自愿选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实施办法》在降低辽源市工业用地成本的同时,完善了辽源市土地供应体系。
(2)资源优势
(3)产业优势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目前,辽源市拥有格致汽车、鸿图锂电、启星铝业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41户,有22户企业纳入一汽集团供应商,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为核心,传统汽车零部件、汽车铝用轻量化、专用车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材料、驱动电机等领域已批量化生产,铝合金电池包箱体、防撞梁及钢制热成形部件等轻量化部件已规模化生产,车用泵总成、重型平衡轴总成、车用模具等传统汽车零部件正在加快升级赋能。同时,在汽车铝用轻量化方面,拥有启星铝业、利源精制、巨晟轻合金等标杆企业,主要涵盖铝合金型材、板带箔材及汽车轻量化产品等领域。
辽源市轨道客车产业已有20年发展历程,随着传统产业不断提档升级,2023年“高精铝+轨道列车型材”产值同比增长15.4%,占工业比重8%。辽源市铝加工业已完成由低附加值建筑型材向高附加值工业型材的蝶变。
吉林省已发展成为国内碳纤维三大产业基地之一,产业集聚优势初步显现。辽源市已初步形成了碳纤维产业集群。
(4)人才优势
辽源市人力资源丰富,市区设有职业院校,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人才。辽源市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距全国知名的“大学城”、“汽车城”长春仅115.13公里,人才需求可得到满足。
(5)区位交通优势
龙山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老爷岭余脉与西部松辽平原过渡带。龙山区四通八达,交通便捷,辽开、辽伊长高速公路和四白、辽那一级公路,四梅、长辽、辽西铁路纵贯全境,南距沈阳200公里,北距长春98公里,90分钟可达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铁路可直达首都北京。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围绕原材料应用建设汽车产业、医用防护、空气净化、轻纺等新材料加工基地。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0000万元,利润13000万元,投资回收期9.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3%。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形成原材料生产-复合材料加工-工业产品制造产业链,推动辽源新材料研发、生产、应用产业集聚;同时,可带动区域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能够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辽源龙山工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热闹小街。
2.2概况
辽源龙山工业开发(集中)区成立于2005年,是经省政府开发办批准设立的县(区)级工业开发区,位于辽源市区东部,总用地面积12.5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2.38平方公里。根据编制的《辽源龙山工业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确定了以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零部件研发制造、新材料研发制造、现代物流、医药健康、食品加工业为核心的产业定位。
开发区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纳本市“退城进区”的机械装备、医药健康等企业,同时,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产品品种,完善产业链条与配套体系,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增值能力,打造培育区内支柱产业。重点围绕产业配套需求、资源优势和周边地区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等打造差异性品牌与特色产品;重点突出龙山工业开发区新材料研发制造产业园建设发展;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低耗能、低排放、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税源型、科技型、民生型项目。目前,开发区已落户企业80家(含代管区),其中规上企业20户。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299
联 系 人:邢天宝
电 话:+86-437-3166166
+86-13904377816
电子邮箱:lyslsqswj@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辽源市商务局
联系人:艾晶
联系电话:+86-18643787709
电子邮箱:lyjhjxm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