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依托四平经济开发区医药健康、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建设集中药提取、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预制菜、绿色食品、物流中心、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基地。包括大健康产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互联网+”智慧型园区三大园区。项目建成后,通过引进中成药及医疗器械、绿色食品深加工、康养旅居等产业,形成围绕健康产业链集聚的产业集群,打造百亿级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基地。
1.1.2市场前景
1.大健康产业市场分析
(1)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在当下迎来了加速发展期,行业景气度高。2014年到2018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整体市场规模保持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元,2021年营收规模达8.0万亿元,增幅达8.1%,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13.4万亿元。
图表1 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

(2)细分市场
中医药行业:中成药是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品。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成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中成药,以及用现代制药方法制成的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还包括专作治病的药酒。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近几年得益于中医药传承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市场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为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7年673亿元增至798亿元。
图表2 2017-2022年中国医药制造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保健品行业:中国保健品市场主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和保健用品,从市场规模数据来看,2018-2022年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6272亿元,同比增长12%;初步统计,2022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超过6900亿元。
图表3 2018-2022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健康体育行业: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从产业规模来看,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1175万亿元,增加值为1.2245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体育产业总产出增长13.9%,增加值增长14.1%。
健康养老行业:根据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8年,中国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8.8万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2.3%。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中国养老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202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4.2万亿元。
图表4 2018—2028年E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2)行业发展前景
①中国大健康产业需求大幅上升,吸纳资本潜力较大
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金额最多集中在2021年,全年达到4169.44亿元。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需求大幅上升;随着疫情形势好转,资本活跃度有所下降;后疫情时代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将不断增加,大健康产业吸纳资本的潜力较大。
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大健康产业影响深远,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成熟加速渗透至医药领域,带来新业态、新场景、新增长,AI+研发、医药电商、在线诊疗等正撬动传统模式与格局。随着疫情的好转,国家出台政策促进解决互联网医疗中医保支付、网售处方药放开等问题,鼓励互联网大健康行业的发展 。
随着中国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病等日益加剧,大健康产业成为未来十年创业黄金赛道,国家更将《健康中国2030》升为国家战略。预测到2030年,大健康产业将达到16万亿市场规模。
2.绿色食品行业市场分析
(1)绿色食品行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行业销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绿色食品行业国内销售规模达到4656.6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
图表5 绿色食品国内年销售额(亿元)

在出口额方面,2021年出口29.12亿美元。从趋势上看,2014-2017年中国绿色食品行业出口额较为平稳,年出口额约25亿美元,2018-2019快速增加,2019年出口41.31美元,但2020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额开始下滑,预计随着2023年新冠疫情的放开,中国绿色食品行业出口额将恢复增长态势。
图表6 绿色食品出口额(亿美元)

2022年年末,中国绿色食品进展中心印发《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进展规划纲要(2022-2025年)》。规划显示,2022年,全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总数已达到19321家,产品总数达到42739个。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42个,基地面积1.7亿亩,绿色食品总量超过2亿吨。
图表7 绿色食品当年获证产品数(个)

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2021年农林及加工产品41248个,占总数的80.77%,占比最大;饮品类产品5477个,占10.72%;畜禽类产品1837个,占3.60%;其他产品1806个,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3.54%;水产类产品703个,占全国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1.38%。
图表8 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个)

(2)绿色食品行业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档次逐渐升级,对优质、放心、品牌农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层次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已成大势,发展绿色食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27万美元,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层次已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优质农产品和农业多功能需求显著提高。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3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发布《关于对拟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公示的通知》,拟在吉林省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平片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平市示范区产业承接布局、产业承接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内容。在产业承接布局上,四平经济开发区以专用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绿色食品(大健康)和现代物流业等产业为主。在承接产业重点上,医药健康产业主要承接中成药、医药耗材等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免疫力、促进细胞再生、促进病体康复等,同时也对健康的居民发挥预防和保健作用。从国家《“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规划政策来看,“十四五”时期大健康政策的利好将有利于保健品产业发展。
《四平市“十四五”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的区域产业布局中,四平经济开发区布局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创建以现代中药为主、化学药为辅、鹿产品深加工为支撑、干细胞药物开发为补充的四平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抓好干细胞治疗新药开发、鹿产品深加工、现代中药数字化提取精制工厂、中成药生产自动化及质量控制等项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管理,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
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完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配套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一流的农产品品牌
为扶持企业发展,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四平经济开发区东山小微园区优惠政策》、《企业入驻绿色食品加工创业孵化园奖励政策》、《四平经济开发区专用汽车孵化园》、《四平市铁东区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实施办法》等系列优惠政策为入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
(2)产业优势
近年来,四平市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以现代中药为主、化学药和原料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全市共有医药生产企业19家,拥有吉春药业集团、一正药业集团、拓华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2022年四平市医药产业规上企业共13户,实现产值13.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同比增长7.9%。截至2023年6月,四平市医药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9.75亿元,同比增长10.5%。
四平经济开发区中成药产业聚集区初步形成,全市企业常年生产中成药品种458个。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心可舒丸、肺宁颗粒等优势产品的销量不断增长,其中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振源片、肾骨片两个产品实现中成药单品种的销售收入超亿元。
四平市立足四平中药材、梅花鹿等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推动“双黄栀胶囊”中药新药开发、“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二次开发、“麻黄汤”等经典名方的产业化开发、鹿元帅牌“鹿茸胶囊”的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进展,建设伊通、梨树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建设铁东梅花鹿特色产业园区,精深梅花鹿产品开发,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
(3)资源优势
2022年上半年四平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8582亩,其中梨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050亩,伊通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4000亩,铁东区中药材种植面积532亩。
目前四平市中药材种植品种覆盖金莲花、黄芩、射干、苍术、蒲公英等几十种,其中梨树县种植品种主要为板蓝根、黄芩、苍术、射干等30多个品种;伊通县种植品种主要为桔梗、黄芪、玉竹、百合等40多个品种;铁东区种植品种主要为五味子、白鲜皮、白芍等品种,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4)土地优势
目前,四平市享受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政策和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政策及一系列国家级发展平台政策。境内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7个工业集中区和10个特色产业园区,为高端企业开拓东北市场提供了项目承载平台。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四平市区将从51.6平方公里扩容到121平方公里,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5)人才优势
四平市汇集了科研、工程技术、勘察设计、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各类人才,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工程学院、四平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四平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体系。
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所、成人高校2所、职业学校22所,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6)区位交通优势
四平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位于东北振兴哈大一级发展轴上,是哈长城市群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主要支点城市。国家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为四平打造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性支点城市,建设绿色产业与物流集散基地、蒙吉辽区域合作示范区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四平市交联辽、吉、内蒙古三省区,南临沈阳、大连,北靠长春、哈尔滨,辐射面积124万平方公里,距大连国际航运中心500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将四平纳入沈阳、长春“半小时都市圈”,四平军民合用机场即将开工建设,搭建起“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
四平市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42公里;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161公里;距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388公里;距大连国际航运中心550公里;距大连港599公里;距丹东港496公里;距营口港四平434公里。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197.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互联网+智慧型园区三大功能区。
项目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物流配送中心、智慧园区互联网+平台、生态旅游度假村以及配套的业务办公综合楼、库房、动力用房、污水处理设施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7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60000万元,流动资金140000万元。
图表9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405000万元,利润23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2.86%。
图表10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项目整合区内重点项目、平台、企业资源优势,聚焦大健康产业领域,发展中药提取、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预制菜、绿色食品、物流中心、生态旅游业,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百亿级的大健康产业融合基地,有助于四平市培育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城融合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全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四平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四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四平市铁东区开发区大路1699号
2.2概况
四平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8年,是四平市第一家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辖区面积71.41平方公里,主要培育医药健康绿色食品(大健康)、汽车及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现有工商注册企业951户。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2个,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省级名牌产品7个,获得发明专利100余项。
开发区交通区位优越。高铁客运线、四梅铁路线、京哈高速公路、303国道、环城公路均贯穿开发区,四平市区唯一高速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站均坐落在开发区。产业基础雄厚。四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医药食品、汽车及装备制作、现代服务等方面产业基础扎实,中航工业、君乐宝、大窑、白象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在区投资。基础设施完备。水、电、气、暖、热、通讯等投资要素供给充足,并在全省均处于低价位标准。人才储备充足。辖区内2所高等院校可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各职业学校可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续航保障。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000
联 系 人:赵峰
电话:+86-13804340051
邮箱:13804340051@139.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四平市经济合作局
联 系 人:温大成
联系电话:0434-3260536
电子邮箱:spjhjjh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