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百合为百合科,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生长于地下的球形鳞茎供药用或食用,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药食兼用”珍贵植物资源。作为中药药材已广泛应用于镇痰止咳、滋阴润肺、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等。
1.1.2市场前景
中国是百合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食用和药用百合产品研发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生产情况看,已形成集药食同源、赏食同源功能为一体的系列百合特色品种和产品,其中食用百合种植达30余万亩且呈增加态势;从消费情况看,主要以鲜百合和百合干形式的初加工产品消费为主;从市场角度看,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差异较大;从未来发展前景看,百合精深加工产品及观赏百合新品种研发与推广将给百合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1.我国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分布广泛,不同品种种植面积差异显著。
我国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百合品种,百合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呈西部和南部多、东部和北部少的区域分布特点。现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的集药食同源、赏食同源功能为一体的系列百合特色品种。
图表1我国百合五大分布带

(2)产业链长,产业处在初级加工阶段。
百合产业链长,从繁殖、养护、采收、加工处理、冷藏到销售投资大,成本更高。百合产业包括观赏百合、食用百合、药用百合、百合保健品等,我国食用百合90%属于初级产品。
图表2我国百合产业链情况

(3)食用和药用百合产业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
百合是药膳食疗的佳品,鳞茎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醇,营养丰富,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吃百合。由于我国食用、药用百合种植历史悠久,又有特产品种,因此在国际食用药用百合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生产的食用和药用百合,除在国内各大城市销售外,还出口东南亚和欧美许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巨大的食用药用百合市场。
(4)百合区域消费差异明显,观赏百合消费期相对集中。
我国北方地区的百合消费主要以药材和保健品为主,兰州百合主要为地方标志性鲜食蔬菜。南方主要用于药材、保健品、蔬菜及佐料等,品种以卷丹百合、宜兴百合和龙牙百合为主。受传统文化和节日影响,80%观赏百合消费主要集中在元旦至次年元宵节期间,消费期相对集中。
(5)百合加工与流通情况
1)我国食用、药用百合研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食用、药用百合种植历史悠久,产品研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巨大的百合消费市场,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2)流通以批发市场销售和企业收购为主。
百合流通主要从零散农户生产到批发市场和各级加工企业,再通过终端销售超市到达消费者。
2.我国百合产业发展趋势
(1)综合优势显著。
百合集食用、药用、保健、观赏、绿化等多用途于一体,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经济收益较高。百合适应环境和抗灾能力比一般作物强,百合球茎精选后的剩余产品还可作深加工产品的原料,经济价值高。
(2)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发展潜力大。
百合深加工产品市场广阔,需求量以每年25%的幅度递增。美国及北欧一些国家也开始从我国购进百合,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医疗方面,已开发出200多种以百合为原料的中药,医药行业需求潜力大。2019年,全国保健品市场,包括“药食同源”产品产值已达3000亿元以上,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发力,我国药食同源品种消费需求总量持续上涨,远高于非药食同源品种。预计到2023年底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可达14万亿元,药食同源产业规模尚有广阔增长空间。
(3)产业链结构进一步优化。
百合产业链涵盖繁育、养护、采收、冷藏、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各环节既有独立性,又紧密协作。产业各环节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通过强强联合、紧密协作,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同时,通过提高科研创新和深加工能力,有利于优化产业链整体结构。
1.1.3技术分析
百合饮料通过对百合进行淀粉降解、灭酶处理、柠檬酸添加等工艺流程操作,能使百合中可溶性营养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工艺流程:
挑选、剥片→清洗→沥干、称重→打浆→预处理→磨浆→粗滤、静置沉淀→吸取清液→配料→精滤→高压均质→脱气→灌装→封罐→高压灭菌→保温→揩罐→检验→贴标→入库。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3年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发布《关于对拟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公示的通知》,拟在吉林省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平片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平市示范区产业承接布局、产业承接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内容。在产业承接布局上,四平伊通经济开发区重点承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承接产业重点上,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主要承接发达地区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引导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重点推进玉米、杂粮杂豆、果蔬、生猪、肉牛、梅花鹿、特色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资源整合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精深加工领军型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四平特色的粮牧特系列加工产品。
《四平市“十四五”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区域产业布局中,依托满族自治县布局中药材种植业,药品包装产业,以鹿养殖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产品开发和深加工产业,满族医药及健康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医药康养产业,保健食品产业。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中药材专业市场。
(2)资源优势
伊通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和地理气候特点,不断发展壮大百合产业,现已建成东北最大的食用百合开发繁育基地。目前,已经繁育出适宜东北栽植的耐寒品种卷丹百合、山丹百合、亚洲百合(黄、红、白)、细叶百合、兴安百合、垂花百合、轮叶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川百合等10多个品种。
伊通百合花色艳丽异常,可用于装饰插花、庭院园林美化、街道路旁绿化、盆景等栽植;百合鳞片肉质嫩白肥厚,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和滋补营养作用,是菜中珍品,为纯天然绿色食品,曾被称为百蔬之尊。伊通百合还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益智健脑、利脾健胃、镇静助眠、调节内分泌等功效,可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3)土地优势
为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伊通凭借交通动脉重要点位,在原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上,集中强化规划布局、资金土地、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要素配置,打造了城北新区和长伊、景台、新兴三个开发区片区。城北新区规划设计初具雏形,着力构建集满族文化、商务科创,医疗康养特色街区,打造新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长伊片区目前征收土地约235公顷,现已通过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景台片区3.45平方公里起步区土地收储工作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编制中。正在着手总规扩展修编设计,由原来的8.71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新兴片区计划扩区到25平方公里。
(4)产业优势
伊通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依托吉林省金利百合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推进百合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扎实推进百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县建设了景台镇石灰村、三道乡胜利村、伊通镇建国村、二道村、大孤山镇大孤山村、二道镇石场村等6个食用百合基地,栽培面积2600多亩,建成东北最大的食用百合开发繁育基地。通过公司的形式经营运作,先后和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建立合作关系,带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3000多农户栽植百合,种植面积达到20000多亩。
伊通中药材、食用百合产业链条长,产业优势突出,百合加工年产量为1200吨,产业链条涉及育苗、加工、旅游等,辐射带动公主岭市、双阳区、梨树县、东丰县等其他种植主产区。伊通百合开发生产的系列产品,诸如百合饮料、百合酒、百合罐头、百合饼干、百合月饼等已经远销和推广到了上海、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成功打造了伊通中药材产业品牌知名度,加快了伊通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百合花行销全国步伐。如今,伊通正在努力打造百合产业航母,实施“千顷百合富万家”工程,使百合产业成为全县农民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致富项目。


(5)人才优势
四平市汇集了科研、工程技术、勘察设计、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各类人才,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工程学院、四平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四平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体系。
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所、成人高校2所、职业学校22所,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6)区位交通优势
长春都市圈一小时环线高速,将伊通城环纳其中,设计规划中的长春——辽源——通化高铁,伊通被列入七站之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有效辐射东北三省一区,能够大幅缩减产品运输半径、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供应效率。在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伊通处于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等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随着长春南扩、伊通北融,与长春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人流、物流、资金流进一步集聚,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焦点区域。
伊通距长春最近仅17.2公里,县城距省会长春市区48公里,仅需30分钟车程,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77公里,需1个小时车程。长白、长辽、长梅和环长春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吉林省中南部4个地区、16个市县通往长春的必经之地。辽长铁路伊通段于2016年建成通车,结束了伊通没有铁路的历史。长伊中线一级路建成后,伊通接受环长春经济圈辐射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年消耗鲜百合7000吨,用于生产百合酒、百合营养粥、百合挂面、百合饮料、百合口服液、百合含片、百合面膜等百合产品。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原料仓储保鲜库、百合食品加工厂、百合产品储藏库、百合产品研发中心、百合艺术馆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26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080万元,流动资金252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6700万元,利润23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8.2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该项目通过开发调理型百合新产品,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伊通满族自治县
地址:伊通满族自治县
2.2概况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幅员2527.1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5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7个行政村(1个回族村,1个朝鲜族村),1209个自然屯(5个民族屯,其中3个朝鲜族屯,2个回族屯)。全县总人口45.6万,其中农村人口37.7万,有满、汉、回、朝、蒙古等27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17.3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8%。
伊通满族自治县作为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和聚集地之一,有柳条边、御围场等众多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和满族民俗,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特色旅游名县、中国生态魅力县。
伊通致力于软硬环境建设,全力为客商打造无顾虑投资、无干扰建设、无障碍发展,审批环节最少、办结时限最短、收费标准最低、服务质量最好、投资环境最佳的“三无五最”县份。全县本着“必须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放开放活,可管可不管的一律不管”的服务理念,做到企业办到哪里,项目建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以良好的信誉赢得外商和投资者,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良好的资源禀赋和生态条件,赋予了伊通更宽松更优越更舒适的创业发展环境,正呈现出一股难以抗拒的引力,吸引着省内外投资者的热切目光。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6000
联 系 人:杨明
电话:+86-18643489888
邮箱:jlytswj@126.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四平市经济合作局
联 系 人:温大成
联系电话:0434-3260536
电子邮箱:spjhjjh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