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冰雪旅游归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吸引物,体现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项目。
项目选址双辽市,建设集冰雪旅游、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冰雪观光、户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
1.1.2 市场前景
(1)冰雪旅游市场现状
在2023至2024年度的冰雪季节,我国参与冰雪休闲旅游的人数已超过3.85亿人次,2024至2025年度,该数字将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同时,我国冰雪产业的规模自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约达到9700亿元,而2025年预计将达到10053亿元。这些数据明确地表明,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预计将继续保持其增长势头。
冰雪旅游主要集中在冬季,但随着冰雪运动设施的持续完善和冰雪旅游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冰雪旅游的季节性限制正在逐步减少。我国的冰雪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然而,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旅游产品的创新,南方地区也开始发展冰雪旅游,形成了南北互动的新格局。冰雪旅游的消费者群体覆盖了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人群。从高端的冰雪度假村到经济型的冰雪旅游景区,都有各自的消费者群体。
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滑冰和滑雪场馆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冰雪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刺激和休闲的需求。
然而,冰雪旅游行业也面临着季节性限制、资源分布不均、产品同质化等挑战。随着冰雪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冰雪运动的普及为冰雪旅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冰雪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为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模式的创新,为冰雪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冰雪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这反映了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也是冰雪旅游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北方扩展到全国的生动写照。
目前,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目前仍面临技术创新、专业人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挑战。聚焦当下,随着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的需求愈发旺盛,在即将到来的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市场将再次迎来小高峰。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需求,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将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从传统的滑雪、滑冰项目,到新兴的冰雪观赏、冰雪节庆活动,再到结合VR、AR等高科技手段的冰雪体验馆,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冰雪旅游的内涵,也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特别是“玩冰乐雪”的概念,更是成为吸引家庭游客、年轻群体的热门选择,让冰雪旅游不再只是冬季的专属,而是成为全年皆可享受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区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南北方各省份均呈现出良好的冰雪旅游发展趋势,“专业运动+大众娱乐”“北上南进+主客共享”的冰雪旅游休闲消费态势正在形成。一方面,北方地区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成熟的冰雪产业基础,持续推出高品质的冰雪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南方地区也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打造冰雪主题乐园等方式,积极挖掘冰雪旅游市场潜力,实现了冰雪旅游的“南移西进”。这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冰雪旅游市场的全面繁荣,也为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我国冰雪旅游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消费者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以及冰雪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冰雪旅游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全球冰雪旅游市场的重心逐渐东移,中国作为冰雪旅游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冰雪季里,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国内外游客带来更多惊喜和欢乐。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30条工作措施。《若干措施》中,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这些措施,都跟温泉旅游行业的发展直接相关。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指出:到2023年年底,全省旅游业发展全面超越上一年水平,旅游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5亿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24%、117%;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入境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0%、9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42%以上。力争5年内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2)产业优势
吉林省双辽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地道的特色美食、良好的生态保护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构成了其显著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双辽市拥有辽阔的草原、湖泊和湿地,如双辽草原、月亮湖等,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同时,这里历史悠久,辽代文化遗址、清代建筑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双辽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多民族聚居地的特色,使得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浓郁,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平台。在红色旅游方面,双辽市拥有许多红色革命遗址,如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此外,烤全羊、手把肉、蒙古族奶茶等特色美食,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还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冰雪节等节庆活动,都进一步丰富了双辽市的旅游内涵,使其成为游客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3)区位优势
双辽区位优势显著,处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已把双辽定位为吉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双辽是东北地区西部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双辽至大虎山、四平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大庆至广州、长春至深圳、集安至锡林浩特、嫩江至丹东、双辽至白城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双辽交汇,是吉林省唯一一个拥有多条高速公路节点、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城市;沈阳至明水、集安至锡林浩特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G231嫩双线贯穿南北;长春至双辽省级干线公路横跨东西。双辽距离通辽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均150分钟车程。双辽将融入长春1小时经济圈、沈阳2小时经济圈。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文化旅游
四平市冰雪旅游建设项目
时间:2025-03-21 13:18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打印| 字号:中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冰雪旅游归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吸引物,体现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项目。
项目选址双辽市,建设集冰雪旅游、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冰雪观光、户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
1.1.2 市场前景
(1)冰雪旅游市场现状
在2023至2024年度的冰雪季节,我国参与冰雪休闲旅游的人数已超过3.85亿人次,2024至2025年度,该数字将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同时,我国冰雪产业的规模自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约达到9700亿元,而2025年预计将达到10053亿元。这些数据明确地表明,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预计将继续保持其增长势头。
冰雪旅游主要集中在冬季,但随着冰雪运动设施的持续完善和冰雪旅游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冰雪旅游的季节性限制正在逐步减少。我国的冰雪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然而,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旅游产品的创新,南方地区也开始发展冰雪旅游,形成了南北互动的新格局。冰雪旅游的消费者群体覆盖了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人群。从高端的冰雪度假村到经济型的冰雪旅游景区,都有各自的消费者群体。
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滑冰和滑雪场馆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冰雪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刺激和休闲的需求。
然而,冰雪旅游行业也面临着季节性限制、资源分布不均、产品同质化等挑战。随着冰雪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冰雪运动的普及为冰雪旅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冰雪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为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模式的创新,为冰雪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冰雪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这反映了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也是冰雪旅游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北方扩展到全国的生动写照。
目前,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目前仍面临技术创新、专业人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挑战。聚焦当下,随着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的需求愈发旺盛,在即将到来的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市场将再次迎来小高峰。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需求,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将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从传统的滑雪、滑冰项目,到新兴的冰雪观赏、冰雪节庆活动,再到结合VR、AR等高科技手段的冰雪体验馆,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冰雪旅游的内涵,也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特别是“玩冰乐雪”的概念,更是成为吸引家庭游客、年轻群体的热门选择,让冰雪旅游不再只是冬季的专属,而是成为全年皆可享受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区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南北方各省份均呈现出良好的冰雪旅游发展趋势,“专业运动+大众娱乐”“北上南进+主客共享”的冰雪旅游休闲消费态势正在形成。一方面,北方地区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成熟的冰雪产业基础,持续推出高品质的冰雪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南方地区也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打造冰雪主题乐园等方式,积极挖掘冰雪旅游市场潜力,实现了冰雪旅游的“南移西进”。这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冰雪旅游市场的全面繁荣,也为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我国冰雪旅游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消费者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以及冰雪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冰雪旅游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全球冰雪旅游市场的重心逐渐东移,中国作为冰雪旅游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冰雪季里,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国内外游客带来更多惊喜和欢乐。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30条工作措施。《若干措施》中,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这些措施,都跟温泉旅游行业的发展直接相关。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指出:到2023年年底,全省旅游业发展全面超越上一年水平,旅游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5亿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24%、117%;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入境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0%、9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42%以上。力争5年内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2)产业优势
吉林省双辽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地道的特色美食、良好的生态保护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构成了其显著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双辽市拥有辽阔的草原、湖泊和湿地,如双辽草原、月亮湖等,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同时,这里历史悠久,辽代文化遗址、清代建筑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双辽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多民族聚居地的特色,使得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浓郁,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平台。在红色旅游方面,双辽市拥有许多红色革命遗址,如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此外,烤全羊、手把肉、蒙古族奶茶等特色美食,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还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冰雪节等节庆活动,都进一步丰富了双辽市的旅游内涵,使其成为游客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3)区位优势
双辽区位优势显著,处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已把双辽定位为吉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双辽是东北地区西部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双辽至大虎山、四平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大庆至广州、长春至深圳、集安至锡林浩特、嫩江至丹东、双辽至白城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双辽交汇,是吉林省唯一一个拥有多条高速公路节点、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城市;沈阳至明水、集安至锡林浩特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G231嫩双线贯穿南北;长春至双辽省级干线公路横跨东西。双辽距离通辽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均150分钟车程。双辽将融入长春1小时经济圈、沈阳2小时经济圈。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用地面积为20公顷,建设包括冬季滑雪场、冰雪嘉年华、养生养老度假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片区。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9762万元,利润8929万元,投资回收期7.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7.86%。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冬季休闲娱乐的新选择,也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冰雪旅游项目的热情和好评,反映出双辽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成功。通过这个项目,双辽市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逐步成为冬季旅游的新亮点。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双辽市。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双辽市人民政府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辽河路1980号
2.2单位概况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松辽平原与科尔沁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辖区面积31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下辖18个乡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2条铁路,4条国省干线,是吉林省唯一拥有4条高速公路、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节点城市。
双辽市凭借吉林省西部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等优势,把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景区打造、城镇建设、配套设施和商品开发之中,构建吉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双辽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双辽市现有的水系及湿地、草原资源,形成两条廊道式旅游带,即“生态体验旅游带”和“乡村休闲旅游带”。
双辽市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已经为城市与农村、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网络的双向互通打造出一条绿色通道,借助这条新销售渠道,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入口”,形成有效联结和承接平台,催生出更多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成为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黄喜波
联系电话:+86-13844438112
文化旅游
四平市冰雪旅游建设项目
时间:2025-03-21 13:18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打印| 字号:中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冰雪旅游归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吸引物,体现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项目。
项目选址双辽市,建设集冰雪旅游、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冰雪观光、户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
1.1.2 市场前景
(1)冰雪旅游市场现状
在2023至2024年度的冰雪季节,我国参与冰雪休闲旅游的人数已超过3.85亿人次,2024至2025年度,该数字将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同时,我国冰雪产业的规模自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约达到9700亿元,而2025年预计将达到10053亿元。这些数据明确地表明,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预计将继续保持其增长势头。
冰雪旅游主要集中在冬季,但随着冰雪运动设施的持续完善和冰雪旅游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冰雪旅游的季节性限制正在逐步减少。我国的冰雪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然而,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旅游产品的创新,南方地区也开始发展冰雪旅游,形成了南北互动的新格局。冰雪旅游的消费者群体覆盖了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人群。从高端的冰雪度假村到经济型的冰雪旅游景区,都有各自的消费者群体。
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滑冰和滑雪场馆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冰雪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刺激和休闲的需求。
然而,冰雪旅游行业也面临着季节性限制、资源分布不均、产品同质化等挑战。随着冰雪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冰雪运动的普及为冰雪旅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冰雪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为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模式的创新,为冰雪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冰雪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这反映了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也是冰雪旅游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北方扩展到全国的生动写照。
目前,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目前仍面临技术创新、专业人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挑战。聚焦当下,随着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的需求愈发旺盛,在即将到来的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市场将再次迎来小高峰。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需求,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将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从传统的滑雪、滑冰项目,到新兴的冰雪观赏、冰雪节庆活动,再到结合VR、AR等高科技手段的冰雪体验馆,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冰雪旅游的内涵,也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特别是“玩冰乐雪”的概念,更是成为吸引家庭游客、年轻群体的热门选择,让冰雪旅游不再只是冬季的专属,而是成为全年皆可享受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区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南北方各省份均呈现出良好的冰雪旅游发展趋势,“专业运动+大众娱乐”“北上南进+主客共享”的冰雪旅游休闲消费态势正在形成。一方面,北方地区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成熟的冰雪产业基础,持续推出高品质的冰雪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南方地区也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打造冰雪主题乐园等方式,积极挖掘冰雪旅游市场潜力,实现了冰雪旅游的“南移西进”。这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冰雪旅游市场的全面繁荣,也为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我国冰雪旅游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消费者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以及冰雪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冰雪旅游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全球冰雪旅游市场的重心逐渐东移,中国作为冰雪旅游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冰雪季里,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国内外游客带来更多惊喜和欢乐。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30条工作措施。《若干措施》中,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这些措施,都跟温泉旅游行业的发展直接相关。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指出:到2023年年底,全省旅游业发展全面超越上一年水平,旅游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5亿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24%、117%;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入境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0%、9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42%以上。力争5年内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2)产业优势
吉林省双辽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地道的特色美食、良好的生态保护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构成了其显著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双辽市拥有辽阔的草原、湖泊和湿地,如双辽草原、月亮湖等,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同时,这里历史悠久,辽代文化遗址、清代建筑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双辽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多民族聚居地的特色,使得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浓郁,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平台。在红色旅游方面,双辽市拥有许多红色革命遗址,如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此外,烤全羊、手把肉、蒙古族奶茶等特色美食,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还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冰雪节等节庆活动,都进一步丰富了双辽市的旅游内涵,使其成为游客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3)区位优势
双辽区位优势显著,处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已把双辽定位为吉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双辽是东北地区西部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双辽至大虎山、四平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大庆至广州、长春至深圳、集安至锡林浩特、嫩江至丹东、双辽至白城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双辽交汇,是吉林省唯一一个拥有多条高速公路节点、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城市;沈阳至明水、集安至锡林浩特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G231嫩双线贯穿南北;长春至双辽省级干线公路横跨东西。双辽距离通辽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均150分钟车程。双辽将融入长春1小时经济圈、沈阳2小时经济圈。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用地面积为20公顷,建设包括冬季滑雪场、冰雪嘉年华、养生养老度假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片区。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文化旅游
四平市冰雪旅游建设项目
时间:2025-03-21 13:18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打印| 字号:中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冰雪旅游归于生态旅游范畴,是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吸引物,体现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是一项极具参与性、体验性和刺激性的旅游项目。
项目选址双辽市,建设集冰雪旅游、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冰雪观光、户外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
1.1.2 市场前景
(1)冰雪旅游市场现状
在2023至2024年度的冰雪季节,我国参与冰雪休闲旅游的人数已超过3.85亿人次,2024至2025年度,该数字将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同时,我国冰雪产业的规模自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00亿元,2024年约达到9700亿元,而2025年预计将达到10053亿元。这些数据明确地表明,冰雪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预计将继续保持其增长势头。
冰雪旅游主要集中在冬季,但随着冰雪运动设施的持续完善和冰雪旅游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冰雪旅游的季节性限制正在逐步减少。我国的冰雪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然而,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旅游产品的创新,南方地区也开始发展冰雪旅游,形成了南北互动的新格局。冰雪旅游的消费者群体覆盖了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的人群。从高端的冰雪度假村到经济型的冰雪旅游景区,都有各自的消费者群体。
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滑冰和滑雪场馆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冰雪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刺激和休闲的需求。
然而,冰雪旅游行业也面临着季节性限制、资源分布不均、产品同质化等挑战。随着冰雪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冰雪运动的普及为冰雪旅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冰雪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为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等模式的创新,为冰雪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冰雪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来,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这反映了国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也是冰雪旅游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北方扩展到全国的生动写照。
目前,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目前仍面临技术创新、专业人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挑战。聚焦当下,随着消费者对冰雪运动的需求愈发旺盛,在即将到来的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市场将再次迎来小高峰。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旅游需求,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冰雪+”新产品、新场景,将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冰雪体验。从传统的滑雪、滑冰项目,到新兴的冰雪观赏、冰雪节庆活动,再到结合VR、AR等高科技手段的冰雪体验馆,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冰雪旅游的内涵,也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特别是“玩冰乐雪”的概念,更是成为吸引家庭游客、年轻群体的热门选择,让冰雪旅游不再只是冬季的专属,而是成为全年皆可享受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区域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南北方各省份均呈现出良好的冰雪旅游发展趋势,“专业运动+大众娱乐”“北上南进+主客共享”的冰雪旅游休闲消费态势正在形成。一方面,北方地区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成熟的冰雪产业基础,持续推出高品质的冰雪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南方地区也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打造冰雪主题乐园等方式,积极挖掘冰雪旅游市场潜力,实现了冰雪旅游的“南移西进”。这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冰雪旅游市场的全面繁荣,也为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我国冰雪旅游市场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消费者对于冰雪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以及冰雪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冰雪旅游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全球冰雪旅游市场的重心逐渐东移,中国作为冰雪旅游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冰雪季里,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国内外游客带来更多惊喜和欢乐。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从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30条工作措施。《若干措施》中,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这些措施,都跟温泉旅游行业的发展直接相关。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指出:到2023年年底,全省旅游业发展全面超越上一年水平,旅游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超2.5亿人次,分别同比增长224%、117%;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入境旅游收入、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0%、90%以上;过夜游客占比42%以上。力争5年内实现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2)产业优势
吉林省双辽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地道的特色美食、良好的生态保护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构成了其显著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双辽市拥有辽阔的草原、湖泊和湿地,如双辽草原、月亮湖等,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同时,这里历史悠久,辽代文化遗址、清代建筑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双辽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多民族聚居地的特色,使得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浓郁,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平台。在红色旅游方面,双辽市拥有许多红色革命遗址,如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此外,烤全羊、手把肉、蒙古族奶茶等特色美食,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还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冰雪节等节庆活动,都进一步丰富了双辽市的旅游内涵,使其成为游客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理想之地。
(3)区位优势
双辽区位优势显著,处于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中心地带,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规划》中,已把双辽定位为吉林省西部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双辽是东北地区西部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双辽至大虎山、四平至齐齐哈尔两条铁路通过;大庆至广州、长春至深圳、集安至锡林浩特、嫩江至丹东、双辽至白城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双辽交汇,是吉林省唯一一个拥有多条高速公路节点、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城市;沈阳至明水、集安至锡林浩特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G231嫩双线贯穿南北;长春至双辽省级干线公路横跨东西。双辽距离通辽机场50分钟车程,距离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均150分钟车程。双辽将融入长春1小时经济圈、沈阳2小时经济圈。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用地面积为20公顷,建设包括冬季滑雪场、冰雪嘉年华、养生养老度假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片区。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9762万元,利润8929万元,投资回收期7.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7.86%。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冬季休闲娱乐的新选择,也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冰雪旅游项目的热情和好评,反映出双辽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成功。通过这个项目,双辽市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逐步成为冬季旅游的新亮点。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双辽市。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双辽市人民政府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辽河路1980号
2.2单位概况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松辽平原与科尔沁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辖区面积31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下辖18个乡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2条铁路,4条国省干线,是吉林省唯一拥有4条高速公路、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节点城市。
双辽市凭借吉林省西部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等优势,把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景区打造、城镇建设、配套设施和商品开发之中,构建吉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双辽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双辽市现有的水系及湿地、草原资源,形成两条廊道式旅游带,即“生态体验旅游带”和“乡村休闲旅游带”。
双辽市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已经为城市与农村、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网络的双向互通打造出一条绿色通道,借助这条新销售渠道,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入口”,形成有效联结和承接平台,催生出更多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成为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黄喜波
联系电话:+86-13844438112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四平市经合局
联 系 人:温大成
联系电话:+86-434-3260536
电子邮箱:spjhjjhk@163.com
(责任编辑:李光辉)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9762万元,利润8929万元,投资回收期7.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7.86%。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冬季休闲娱乐的新选择,也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冰雪旅游项目的热情和好评,反映出双辽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成功。通过这个项目,双辽市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逐步成为冬季旅游的新亮点。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双辽市。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双辽市人民政府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辽河路1980号
2.2单位概况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松辽平原与科尔沁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辖区面积31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下辖18个乡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2条铁路,4条国省干线,是吉林省唯一拥有4条高速公路、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节点城市。
双辽市凭借吉林省西部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等优势,把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景区打造、城镇建设、配套设施和商品开发之中,构建吉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双辽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双辽市现有的水系及湿地、草原资源,形成两条廊道式旅游带,即“生态体验旅游带”和“乡村休闲旅游带”。
双辽市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已经为城市与农村、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网络的双向互通打造出一条绿色通道,借助这条新销售渠道,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入口”,形成有效联结和承接平台,催生出更多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成为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黄喜波
联系电话:+86-13844438112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四平市经合局
联 系 人:温大成
联系电话:+86-434-3260536
电子邮箱:spjhjjhk@163.com
(责任编辑:李光辉)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四平市经合局
联 系 人:温大成
联系电话:+86-434-3260536
电子邮箱:spjhjjhk@163.com
(责任编辑:李光辉)模
项目用地面积为20公顷,建设包括冬季滑雪场、冰雪嘉年华、养生养老度假区、综合服务区等功能片区。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9762万元,利润8929万元,投资回收期7.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7.86%。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冬季休闲娱乐的新选择,也吸引着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冰雪旅游项目的热情和好评,反映出双辽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成功。通过这个项目,双辽市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逐步成为冬季旅游的新亮点。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选址
双辽市。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谋划阶段。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双辽市人民政府
地址:四平市双辽市辽河路1980号
2.2单位概况
双辽市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松辽平原与科尔沁草原接壤带,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辖区面积31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万,下辖18个乡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2条铁路,4条国省干线,是吉林省唯一拥有4条高速公路、9个高速公路出口的节点城市。
双辽市凭借吉林省西部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等优势,把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工业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景区打造、城镇建设、配套设施和商品开发之中,构建吉林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双辽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依托双辽市现有的水系及湿地、草原资源,形成两条廊道式旅游带,即“生态体验旅游带”和“乡村休闲旅游带”。
双辽市蓬勃发展的旅游经济已经为城市与农村、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网络的双向互通打造出一条绿色通道,借助这条新销售渠道,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入口”,形成有效联结和承接平台,催生出更多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成为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市场主体。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黄喜波
联系电话:+86-13844438112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四平市经合局
联 系 人:温大成
联系电话:+86-434-3260536
电子邮箱:spjhjjh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