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本项目选址四平市铁西区,拟大批量生产高压快充充电桩,以解决未来城市电动汽车普及后的充电需求。同时覆盖四平市区及周边地区,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1.1.2市场前景
(1)新能源充电桩市场现状
高压快速充电技术专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快速充电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使用更高电压和更大电流,旨在缩短充电时间并提升充电效率。高压快速充电行业通常涉及750V、800V及以上的电压系统,以实现更迅速的充电过程。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桩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充电运营商的盈利状况得到改善。消费者对快速充电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高压快速充电技术成为关键解决方案,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272.6万台,同比增长51%;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为587.0万台,同比增长69%。
在产业链方面,上游参与者包括电池材料供应商和充电设备制造商,他们提供电池组件、充电模块和高压快速充电核心技术等;中游涉及充电设备的设计与生产,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生产、建设和运营;下游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新能源汽车用户是高压快速充电产业链的最终受益者,他们的充电需求将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对快速充电需求的增加,高压快速充电技术通过提高电压和电流,显著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已经成为未来充电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采用800V及以上的高压平台,以实现更快速的充电。2023年中国高压快速充电市场规模约3097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高压车型可能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高压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预计高压充电站将更加普及,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充电体验。同时,政策支持和环保意识的提升也将为高压快速充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高压快速充电技术将为实现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2)新能源充电桩市场前景
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驱动: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充电桩需求也随之增加。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6年的20.1万根增长至2022年的521万根,年均复合增速达到72%。这种市场需求推动了快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压大功率直流快充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计充电电压将从500V升级到800V,单枪充电功率从60kW支持到350kW,充满电的时间将从1小时左右缩短到10-15分钟。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深圳计划到2024年底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多元场景覆盖的超充设施服务体系;广州推出“超充之都”计划;海南发起“超充之岛”建设计划;北京出台对大功率充电设备的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快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电动汽车快充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供应商、中游建设和运营商以及下游应用市场。上游设备供应商如宝武钢铁、明泰铝业等提供原材料,充电设备制造商如科士达、盛弘电气等生产超充桩及超充站设备。中游建设和运营商如星星充电、特来电等负责超充站的建设和运营。下游应用市场主要包括新能源车企及最终客户。这种完善的产业链为快充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快充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使得快充充电桩成为刚性需求,增长潜力巨大。特别是高压大功率直流快充桩,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需求。此外,柔性充电堆等新技术也有望进一步得到应用,满足不同车型的差异化充电需求。
综上所述,快充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正推动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革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完善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的普及,快充技术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主流解决方案,为实现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研发技术较为成熟,采用最前沿的生产技术。产品能实现快速充电,为城市居民提供稳定、高效、安全保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环保服务。
图1 充电桩的工艺流程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组织实施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
《中国制造2025》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2)土地优势
目前,四平市享受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政策和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政策及一系列国家级发展平台政策。境内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7个工业集中区和10个特色产业园区,为高端企业开拓东北市场提供了项目承载平台。可开发土地资源存量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四平市区将从51.6平方公里扩容到121平方公里,新增用地、储备用地可满足新上项目需求,用地价格在东北41个城市中处于低价位。
(3)人才优势
四平市汇集了科研、工程技术、勘察设计、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各类人才,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工程学院、四平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四平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成长体系。
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所、成人高校2所、职业学校22所,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多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
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熟练技工所占比例在东北城市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劳动力正值红利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可满足各类企业需求。
(4)区位交通优势
四平铁西区是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东北地区运输半径最短的城市。哈大高铁客运专线、京哈、平齐、四梅等主要铁路干线交汇市区,102国道、303国道、京哈、长深、集双高速公路贯穿市区,距长春龙嘉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1个多小时车程。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建设规模
项目年产19万台汽车充电桩。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面积78704.53㎡,主要建设生产车间45960㎡;仓库8680.63㎡;行政办公楼3875.24㎡;宿舍及食堂1200㎡;公共工程、绿化工程及其他18988.66㎡。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49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968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576.33万元,利润2830.19万元,投资回收期6.3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8.87%。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吉林省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地址:四平市铁西区海丰大街2118号
2.2概况
铁西区位于四平市区西部,东与铁东区隔长大铁路相望,西南同辽宁省昌图县接壤,东北部与梨树县相毗邻。全区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下辖一个乡(20个村)、五个街道办事处(39个社区)和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人口25.6万,城区基础设施完备,市容市貌美观,是中共四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四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科技、教育中心。
2.3联系方式
2.3.1 项目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阮波思
电 话:+86-13304345300
电子邮箱:sptxzsb@126.com
邮政编码:136000
2.3.2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四平市经合局
联 系 人:温大成
联系电话:+86-434-3260536
电子邮箱:spjhjjh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