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松原市 > 招商项目
松原市年产百万吨新型功能型复合肥绿色智能制造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1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用于农业生产,养分含量高,营养元素种类多,副成分少,对作物土壤无毒害,同时复合肥的理化性状好,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复合肥对平衡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控释肥料是缓释肥料的高级形式,主要通过包膜技术来控制养分的释放,达到安全、长效、高效等目的,是现代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适合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满足种肥同播的需要等。将复合肥与缓释肥生产技术相结合,半料浆双氨法智能制备缓释型复合肥,缓释型复合肥结合了缓释肥和复合肥的优点,对农作物生长提高帮助,同时不会对土壤及水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可以调控各种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环保肥料”,代表着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项目依托扶余市现有的化肥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塔造粒智能制造技术,生产缓释复合肥。计划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绿色工艺和智能化制造为核心,生产新型缓控释功能性肥料。

1.1.2 市场前景

(1)国际市场供需情况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对农作物增产有重大作用,依据所含营养元素的数量不同,常见的化肥可分为单质肥料和复合肥料两类。未来,随着政策的支持、复合化率进一步提高以及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改变将推动我国化肥行业的整体发展。作为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农业生产物资之一,化肥产业迅速发展。从市场规模来看,受限于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监管等原因,规模增速日益趋缓。2017-2022年间,全国化肥行业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作物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为2,655亿元。截至2022年中国化肥行业的市场规模为3027亿元,同比增长2.1%。。

图表1 20172022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从供给端来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近年来,我国化肥产量呈现波动的态势。据统计,我国在2005年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然而,从2010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我国化肥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愈发明显,自2017年以后,国内主要农用化肥产量开始逐渐下降。2017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6,065万吨左右;2022年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约5573.3万吨,较上年底增长2.3%。从化肥的细分种类的产量占比来看,主要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其中,氮肥占总产量的比值最高,达到了67.4%;其次是磷肥,占比为19.2%;第三为钾肥,占比达13.4%,

图表2 20172022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单位:万吨)

分省份看,2022年全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前十省市分别是湖北省、青海省、山东省、内蒙古、河南省、四川省、新疆区、山西省、贵州省、云南省。其中,湖北省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排名第一,累计产量为581.18万吨。

图表3 2022年中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前十排行榜(单位:万吨、)

图表4 2021年全国各省化肥产量分布地图(单位:万吨)

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角度看,由于市场部分主粮农作物产品价格上升,人民种植意愿上涨,国内农作物播种面积呈稳定上涨态势,2022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7.75亿亩。基于此,市场所需农业基肥需求量增加,但由于我国开始倡导使用生物肥等更为环保的基肥来代替复合肥等化学肥料,2022年我国农用复合肥施用折纯量为2294万吨,国内复合肥施用量保持稳定小降的态势,我国复合肥行业市场开始逐步进入用量衰退期。国内复合肥行业门槛较低,大部分厂商产能较小、技术有限,随着行业市场变动,复合肥部分中小企业将加速退出市场,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市场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图表5 20172022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同比增速(单位:千公顷)

从我国化肥行业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化肥行业从“八五”时期急缺化肥育土,大力发展化肥工业,到“十五”时期意识到过渡施肥污染环境,开始防治,再到“十一五”时期全面提倡科学施肥,推广测土施肥、复合施肥,最后发展至今“十四五”时期,开始全面深入推广减量增效型施肥,加速完成农业绿色转型。在国内化肥行业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环境保护防治意识逐步加强、精准施肥意识增长,复合肥逐步成为国内农业生产基肥首选,行业因此持续加速发展。随着政策逐步推进实施,国内农业市场对复合肥产品配比比例关注度持续提升,同时“减量增效”施肥要求对复合肥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对我国复合肥行业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行业门槛将持续提升,本项目依托扶余市现有的化肥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塔造粒智能制造技术进行生产,完美契合行业发展趋势。

1.1.3技术分析

项目采用高塔造粒智能制造技术生产缓释型复合肥。复合肥在反应釜内反应完全后,进入造粒机进行造粒,然后进入高塔中,实现复合肥结晶、干燥。

(1)包裹型缓释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原理:利用熔融尿素和磷酸一铵、氯化钾可以形成低共熔点化合物的特点,将经过预热后的粉状磷酸一铵、氯化钾、填充剂与熔融尿素充分混合,通过反应生成流动性良好的NPK熔体料浆,该料浆通过专用喷头喷入复合肥造粒塔后,在空气中冷却固化成颗粒,从而获得养分分布均匀、颗粒性状良好的复合肥料。

图表6 包裹型缓释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2)螯合型缓释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原理:利用废弃蛋白质料液,经水解生成复合氨基酸,加入微量元素的氧化物或无机盐进行螯合反应,生成的强酸性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液经加入碱性腐植酸钠调节pH值,高塔处理后得产品。

图表7 螯合型缓释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图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政策层面。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东北地区的施肥原则是“限氮、限磷、控钾,补充钙、镁、硫、锌、硼、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并提出主要措施:实施秸秆还田和粮豆轮作,增施有机肥;推广机械深施技术,适时适量追肥;在土壤水肥保持能力强和地膜覆盖种植区,推广一次性施肥技术;风沙土、酸性土区域补施钙镁肥,土壤pH值高、产量水平高、缺锌区域增施锌肥,长期施用氯基复合肥区域适当改施硫基复合肥或含硫肥料;玉米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深施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稻推广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适量增施硅肥,大豆、花生推广接种根瘤菌剂,增施硼、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地方政策层面。《扶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拓展战略纵深、壮大规模总量、强化辐射带动,构建“一轴三带,南接北融”发展新格局。“一轴”是指以哈大综合交通大通道为发展轴,推动蔡家沟镇、三岔河镇、新源镇、陶赖昭镇加快发展,打造“一都、三区、五基地”,即建设“东北肥都”。

(2)产业优势

扶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户,总产值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6.7%,连续三年位居松原市首位。新洋丰、史丹利等四大复合肥企业产能达到350万吨,在东北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40%。扶余市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玻璃制品生产基地、中国北方木业生产制造基地。扶余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现已打造高标准农田66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215万亩,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水平,连续4年稳居商品粮产粮大县全国五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多个,棚菜面积发展到1.9万亩,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企业达到20户,发展农产品品牌31个,扶余市获评中央财政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

(3)人才优势

依托吉林省农科院、吉林省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大专院校技术服务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加强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福利待遇、职称评聘、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励措施,在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方面等制定配套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创业。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利用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塔造粒智能制造技术,生产缓释复合肥。包裹型缓释复合肥50万吨/年(50kg/袋),螯合型缓释复合肥50万吨/年(50kg/袋)。

1.2.2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400,650平方米。建设年产缓控释功能性肥料100万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投资198,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8,500万元。

图表8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00,000万元;利润52,946万元;投资回收期6.2年(税后,含2年建设期);投资利润率26.74%。

图表9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本项目依托扶余市现有的化肥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塔造粒智能制造技术,生产缓释复合肥。缓释复合肥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缓控释复合肥因其环保、高效等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环保肥料”,代表着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项目市场运作规划方面,将一改以往化肥企业的销售模式,采用降成本营销模式,发起联盟或组织“公司+农户”方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真正做到优惠与民,降低农资投入成本,可产生较大的农业效益。

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建设各项外部条件完备,采用技术精细先进,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均可。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等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松原市扶余工业集中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本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扶余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

地址:扶余县政府五楼

2.2单位概况

扶余市,吉林省辖县级市,由松原市代管,位于吉林省北部、松原市东北部,地处嫩江、松花江的冲击平原上,属东部温带季风气候,毗邻7个区、县(市),总面积4,65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扶余市辖5个街道、12个镇、5个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75,017人。2021年,扶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20%、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5.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4%、5.7%。

近年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提高到350万吨水平。大力推行深松整地、免耕播种、测土配方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统筹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对传统农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抓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打好乡村产业振兴攻坚战。建设产业强村50个以上,村集体年均收入超过500万元。强化示范引领,构建“3+7+N”乡村产业体系。聚焦农民会做的、农民能做的,探索建立集体控股、企业合作、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依托鲁花集团、优迪食品、基正谷物等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产业。

扶余市适时推出产业集群打造工程,重点发展8大产业集群,构建“3+5+N”产业体系,即打造3个主导产业集群,包括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生态纸业产业集群以及生产资料产业集群;壮大5个支柱产业集群,包括建筑建材产业集群、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商贸物流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N个新兴产业集群,其中包括医药健康、职业教育、数字经济、汽车配套、金融服务、高新技术等N个新兴产业,实现企业综合实力、创新驱动能力、科技转化能力明显提升,提高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扶余市以服务为根本,构建了重商、亲商的营商环境。在筑巢引凤的招商之路上,扶余市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每年至少落地5亿元项目2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同时,积极开展直播招商,经常性组织网红直播宣传推介扶余投资环境、招商项目和优惠政策。实施总部招商,制定发展总部经济政策措施。实施筑巢招商,推动“双创”基地投入使用,谋划建设数字产业园、建材产业园。紧盯项目抓建设,落实“一项目一专班”,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迅速落地见效。全力打好营商环境再优化攻坚战,创建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市。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让群众和企业“只跑一次”。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实施经济主体培育工程,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总部经济管理、上市企业培育、小微企业孵化,为建设创新扶余、数字扶余奠定基础。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扶余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

联 系 人:闫雷

电话:0438-5862058

箱:fuyuzhaoshang@163.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松原市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喜悦

电话:183438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