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松原市 > 招商项目
松原市年产20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8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聚碳酸酯(以下简称“PC”)是一种无定形、无味、无臭、无毒透明的热塑性聚合物。它具有优良的机械、热及电等综合性能,特别是耐冲击、韧性高,蠕变小,制品尺寸稳定。目前PC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有光气法和非光气法。本项目采用非光气法,可以使整个PC生产过程可实现“零排放”,基本无污染,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剧毒化学物质光气,是典型的“绿色化学”清洁生产工艺。

1.1.2 市场前景

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C),又称PC塑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得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因其耐热老化性、绝缘性能、抗冲击性、透光性等优点在建材行业、汽车制造业、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电子行业、光学透镜、包装行业等行业领域应用广泛。

近年来随着我国开始兴建聚碳酸酯生产项目及聚碳酸酯生产技术的大幅提升,极大的提高了国内聚碳酸酯的产能,我国聚碳酸酯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总的来看,2017-2022年我国聚碳酸酯的产能在逐年稳步上涨,2017年聚碳酸酯的产能为94.5万吨,2022年聚碳酸酯的产能上涨到320万吨,较2021年同比增长29.6%。

2017-2022年,伴随着我国聚碳酸酯的表观需求量的逐年上涨,我国聚碳酸酯的产量也在持续扩大,产量和表观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一大部分需求缺口仍需依赖进口。2017年我国聚碳酸酯的表观需求量为172.7万吨,产量为63万吨,2022年表观需求量扩大到287.5万吨,产量增长为178万吨,较2021年产量同比增长36.9%,由此可见,未来聚碳酸酯行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我国聚碳酸酯的产量将达到200万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未来聚碳酸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整体来看,2017-2022年期间,我国聚碳酸酯的进口数量先升后降,出口数量则先降后升,进口数量远超过出口数量,虽然已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但是仍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017年聚碳酸酯的进口数量为138.51万吨,2020年进口数量增长到163万吨,2022年下降到138.61万吨。2017年聚碳酸酯的出口数量为28.82万吨,2020年出口数量下跌到25.12万吨,2022年回升至29.09万吨。

2017-2022年中国聚碳酸酯的进出口金额呈现小幅波动。2017年聚碳酸酯的进口金额为40.52亿美元,出口金额为7.99亿美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进出口金额下跌到近几年最低,进口金额为36.37亿美元,出口金额为6.31亿美元;2022年聚碳酸酯进出口金额分别回升到40.2亿美元和9.35亿美元。

1.1.3技术分析

非光气法PC生产工艺是从绿色合成化学角度,先由甲醇、一氧化碳(来自气化装置)、二氧化碳、EO、环氧丙烷等基本原料出发,采用非光气工艺路线合成DMC(DMC),再由DMC代替光气与苯酚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DPC),最后DPC和双酚A酯交换生产PC。该生产过程不使用有毒物质,原子利用率高,副产物醋酸甲酯热裂解转化为甲醇和乙烯酮,甲醇回收后用于合成DMC,而乙烯酮与苯酚反应生成醋酸苯酯又可循环使用。整个PC生产过程可实现“零排放”,基本无污染,特别是避免了使用剧毒化学物质光气,是典型的“绿色化学”清洁生产工艺。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

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方案中指出: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型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5%左右。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乙烯产量超过5000万吨,化肥产量(折纯量)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重大工程任务调度,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加快重大石化项目论证,推进开工一批“降油增化”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新建项目环保应达到绩效分级A级指标要求。依托石化产业基地,大力推动两岸石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引导,依托现代煤化工项目开展关键材料、工艺技术装备攻关及应用推广,提升节能减排降碳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各地区要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重点产业链,滚动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库),加快重点项目审批进程,做好要素协调保障,分批压茬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施工、早投产、早见效。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瞄准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分级A级水平,推进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甲醇、合成氨、磷铵、电石、烧碱、黄磷、纯碱、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等行业加大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力度。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实施老旧装置综合技改、高危工艺改造和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设施升级改造,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水平。各地要加快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等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支持开展非粮生物质生产生物基材料、伴生有机肥等产业化示范。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企业搬改关,支持加快进度,鼓励搬迁改造同兼并重组、产品升级结合。动态更新石化化工行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搭建对接平台,培育技改综合服务提供商。发布实施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标准,遴选典型应用场景,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重点行业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行业智能化升级。

3.推进集约集聚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开发区管理制度,完善化工园区设立、扩区、退出、调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开展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回头看”,指导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依法依规倒逼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园区加快改造提升或转型退出,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各地区可根据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现有认定化工园区开展扩容或新设立化工园区,为优质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持续完善化工园区评价标准体系,发布实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智慧化评价导则,支持地方创建具有竞争优势园区、智慧化工园区,因地制宜推进培育产业耦合协同的综合化工园区,推进行业耦合发展,打造产业高端、绿色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载体。支持石化化工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发展质量水平,推动宁波市绿色石化集群等石化化工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迈进。建设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产业基地,加快磷肥、黄磷等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新能源、大食品、大健康所需磷化工产品供给能力。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升钾、锂、硼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鼓励地方结合区域资源、技术、产业优势,打造化工新材料、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细分领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区位优势

松原市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结合部,处于东北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几何中心,位于长哈经济带中间位置,毗邻哈大齐工业走廊,是联结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8市14县(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辐射周边人口达3400多万。松原市境内有五条铁路,六条国省干线公路、四条高速公路、一条高速铁路。两小时经济圈内有长春、哈尔滨、大庆三个机场。松原港沿松花江上行可到吉林市,顺流而下直达哈尔滨市和俄罗斯的伯力港,经俄罗斯的共青城进入鄂霍茨克海。松原查干湖机场已于2017年正式通航,松原内陆港于2014年正式通港运行。松原已经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立体化、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未来将形成松原至长春、哈尔滨、大庆等大城市一小时交通圈。

(3)产业优势

长岭县资源丰富硅砂储量4亿吨以上;油母页岩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量825.7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2.4亿吨以上。风能开发潜力较大,年有效风时2000小时以上,年发电近9亿度。此外,粘土、膨润土、泥炭土、建筑用沙等资源储量都很大。长岭交通便利。铁路平齐线、通让线在太平川镇交汇,大广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国道203线纵贯南北,省道长白西线横跨全境,乡乡通油路并与国省级干线形成交通网络。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需建设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附属设施及购置生产加工设备。

项目生产能力为年产20万吨聚碳酸酯(PC)。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00000万元,其中建设24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72711.57万元,利润51813.47万元,投资回收期6.79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7.27%。

1.4.2社会评价

突破生物降解塑料的瓶颈,首先是发展低成本的生物降解树脂,其次是避免与普通塑料单纯在成本上的简单竞争,而是发展适合生物降解树脂应用的特殊领域。PPC的工业化和应用的成功研发,是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重大机会。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地方和相关企业的长远利益、市场潜力巨大。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并对松原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项目能带动就业1000余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都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作、合资。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长岭经济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正在谋划中。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长岭经济开发区

2.2单位概况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8]13号)文件要求,长岭县根据“一县一区”要求对原有开发区进行了整合,调整后的吉林长岭经济开发区分为环城工业集中区、长岭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及太平川经济开发区三个子园区,实际规划面积共21.302平方公里。

三大园区具体情况:

1.环城工业集中区。200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集中区,省里批复规划面积53.2平方公里,现有规划面积6.93平方公里,现有农牧副产品加工、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建材及装备制造产业、医药产业等四大板块,共发展企业6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

2.长岭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2020年12月31日经过省政府设立认定,归长岭经济开发区统一管理,位于我县中心城区南部,距县城中心12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3.472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长岭得天独厚的天然气资源、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过境以及中石油在长岭建设天然气双坨子储备库等三大气源优势,构建八大产业链,着力发展天然气产业。目前,天然气产业园区现有企业2户,分别是吉林三源化工有限公司、长岭县长润风电有限公司,其中规上企业1户,为吉林三源化工。

3.太平川经济开发区。2005年9月被确定为省级工业集中区。2021年经省委编办同意整合到长岭经济开发区,位于太平川镇,规划面积10.9平方公里。开发区内拥有企业78户,其中规上企业8户,拥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4户,市级10户,年杂粮杂豆交易量50万吨。目前,重点打造高品质工业区、粮食及食品加工区、仓储物流区为主的三大板块特色产业。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长岭县商务局

联 系 人:金曼

联系电话:13843870991

邮箱:413272640@qq.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松原市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

联 系 人:王喜悦

联系电话:183438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