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松原市 > 招商项目
松原市20万千瓦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时间:2025-03-28 16:52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风电储能一体化是指将风力发电与储能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能源系统。‌这种系统通过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释放,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

1.1.2 市场前景

1全球风电市场情况

目前,全球风电市场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国、欧洲和北美等地区。风电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划,积极推动风电产业的发展。

按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和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亿和10亿千瓦,分别满足当时8%与17%的电力需求。风电发展的布局是:2020年以前以陆上风电为主,开展海上风电示范;2021年-2030年,陆上、近海风电并重发展,并开展远海风电示范;2031年-2050年,实现东中西部 陆上风电和近远海风电的全面发展。2030年后,储能、智能电网以及其他先进电力系统技术普遍应用,将从根本上解决风电并网与消纳问题。

在《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都作出了相应规定,即企业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资源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批准,报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备案。而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不问企业所有制,完全按照公平待遇。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内,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

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中,风力发电是除水能外,技术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因此,大规模发展风电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在,在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的大背景下,各能源公司应领先占领风力发电市场,这样经济上合理,也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根据国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的法律规定,本项目是属于国家鼓励建设项目。

(2)吉林省风电市场分析

开发新能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阶段,为此,吉林省将着力改善能源结构,鼓励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吉林省是少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种类较为齐全的省份之一,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均具有较为丰富的储量。同时吉林省化石能源储量不足,“贫煤缺油少气”,煤炭自给率不足50%,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条件。

吉林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重点电力项目第一位即是“陆上三峡”,“陆上三峡”工程:是指相较于长江三峡水电站(总装机规模为2250万千瓦),在我省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白城、松原等地风光资源丰富、未利用土地多等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省内消纳、外送、制氢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到“十四五”末,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超过长江三峡电站装机规模。

3)松原市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市场前景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气候治理呈现新局面,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紧密融合,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崭新阶段。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风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间歇性能源,其发电效率深受自然条件如风速、风向等的影响。这种不连续性和波动性使得风能发电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通过与先进的储能系统相结合,得以在风力资源充沛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而当风力不足,难以满足电力需求时,再将这些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不仅有效地平滑了电力输出,还显著增强了电网的调峰填谷能力。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电网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项目建设在松原市扶余市,投资规模大,能够直接拉动地方GDP增长。从项目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周期内,将产生大量的经济活动,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包括风电设备制造、储能技术供应商、电网改造服务商等,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为扶余市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作为绿色能源项目的典范,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有助于提升扶余市的城市形象,增强对外吸引力,为城市品牌增添绿色、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标签,市场前景广阔。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技术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并强调了发展储能技术的重要性。这为扶余市建设风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导。

2022年5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办函〔2022〕39号《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吉政办发〔2024〕1号文中第(六)调整优化风电项目核准制度。根据国家核准目录的调整情况,将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十)保障新能源电网接入需求。加快吉林省“四横四纵”主干网架建设,建立新能源项目接网一站式服务平台,制定新能源并网标准流程图和电源接入前期工作管理实施细则,高效推进接网工程快速建设。(十五)完善市场交易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省内现货市场建设。扩大省间现货交易规模,创新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扩大交易品种和范围。以上内容为项目提供政策支持。

2025年1月9日,省能源局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一体推动新能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推动各地加快“建园区、用绿电、降电价、上项目”,激发产业活力,释放产业动能,将我省宝贵的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鼓励地方政府用足用活“绿电+消纳”试点模式,不断推动新能源就近就地利用。二是持续完善“绿电+消纳”政策体系和运行模式,促进“风光电氢储”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将自带负荷(风火打捆)现有电源-负荷“一对一”模式拓展至“一对多”模式,通过打捆园区负荷,为更多新落地的项目创造降本空间。三是继续丰富氢能发展模式。培育“绿氢+”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氢能“制、储、输、用、研”全链条及“绿氢、绿氨、绿醇、绿色航煤”一体化发展,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上述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资源优势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北部、松原市东北部,地处嫩江、松花江的冲击平原上。属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季节分明,有利于风能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由于扶余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一定的风能资源潜力。

3交通条件优势

园区周边交通便捷,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基础设施健全,地势平坦,周围无污染,水电供应充足,通信发达,适于投资建设。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94.42万平方米。项目规划装机容量200MW,拟建设一个20万千瓦的风电储能一体化系统,拟安装50台单机容量4.0MW的风力发电机组,新建1座110kV升压站,配套建设集电线路110km(采用直埋+架空方式)。项目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3处,弃渣场10处,临时堆土场10处。场内道路总长80km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0000万元。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5710万元,利润34880万元,投资回收期6.3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3.2%。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仅对区域内各个具体产业部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本项目位于吉林省北部,扶余市地区风速和风功率相对较大,场区地势相对平坦,地貌简单,是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之一,项目所处地区常年多风,适合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本项目不仅可以为地区提供大量的清洁电能,还可以推动当地各产业的蓬勃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扶余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扶余市商务局

地址:扶余大街455号‌‌

2.2单位概况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东部。全市辖12个镇、5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2个灌区,2个省级工业集中区、2个市级工业园区、1个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全市幅员4658平方公里,共383个行政村。近年来,扶余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加速实施“做大新型工业市、做强现代农业市,建设区域中等城市,打造文化旅游新城”发展战略,努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扶余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农畜产品加工业。扶余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促进了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雨润集团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正邦集团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禾丰集团养殖及饲料加工项目、东瑞食品加工项目、隆华食品花生加工等项目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利用花生资源建设油脂加工、饮品生产、食品加工项目,利用杂粮、杂豆资源和畜牧资源,深度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是扶余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二是建材业。冀东水泥、北方水泥、吉林森工集团、鹏鸿木业、鹏鸿地板、奥丽威建材、宏原实木、鑫龙宜门窗、东远铝材、六环水泥制品、磊泰水泥制品、龙禹水泥制品和弓棚子工业集中区木材加工项目群构筑了强大的建材产业,依托产业集群,开发建设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节能复合门窗、板式家具、实木家具、新型管材制造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大有可为。三是制造业。扶余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化肥制造、汽车部件制造、玻璃制造等优势产业。史丹利、新洋丰、中盐红四方等化肥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投产后,扶余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化肥制造基地。以盛宝玻璃、合众玻璃为龙头,扶余已成为东北重要的玻璃制造基地之一。另外,扶余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一汽集团、吉林油田、大庆油田等大企业,建设汽车零部件、油田配套项目,前景看好。四是新能源产业。扶余的新能源类项目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春众诚油页岩开发项目、中节能绿碳环保公司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广东长青集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顺泰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上海成瑞风力发电等项目逐步确立了扶余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方向。五是服务业。扶余历来是吉林、黑龙江两省主要商品集散地,商贸物流十分活跃。中国供销集团建设的扶余商贸城交易火爆,三井子杂粮杂豆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杂粮杂豆专业批发市场,三井子农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已获批准。依靠扶余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扶余已经规划了大型仓储物流周转中心,直接为哈尔滨市提供仓储物流服务。六是旅游业。扶余旅游业方兴未艾,大金碑湿地公园、珠尔山风景区、慈云寺、圆通观、江山旅游度假山庄已经成为我省的著名旅游景点。大金碑湿地旅游区完成了整体规划,总规划面积41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34公顷,陆地面积180公顷。

2.3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人:

联系单位:松原市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

  人:于莉莉

联系电话:+86-1800438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