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松原市 > 招商项目
松原市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时间:2025-03-19 12:09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顺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市场需求,展现出卓越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项目的推进将促进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行业的繁荣,为扶余市带来丰富的就业机会,有效减轻当地就业压力,并吸引人才回归,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该项目将有助于进一步健全扶余市的氢能产业链,催生产业集群效应,增强当地产业的竞争力。这不仅将推动氢能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还能吸引更多投资,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项目的综合竞争力。相较于单一的风电或光电制氢方式,风光制氢一体化通过整合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实现了能源的高效互补与利用。在能源供应上,风光耦合制氢有效避免了单一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提高了能源自给率与安全性,从而确保了制氢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从经济效益上看,一体化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集中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了设备冗余和能源消耗,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此外,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还享受到了政府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补贴支持等,进一步增强了项目的盈利能力。

在市场竞争方面,一体化模式使得项目在氢能产业链中占据了有利地位。通过完善氢能产业链,催生产业集群效应,项目不仅提升了自身竞争力,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这不仅有助于项目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还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1.2 市场前景

1)项目建设背景

氢能源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绿色低碳且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发展的关键载体之一。为了支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性变革,构建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促进氢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部署了一系列推动氢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以及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依托其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吉林省于2021年全面启动了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根据20238月发布的《吉林省能源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实施方案》,预计到2030年,全省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5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从而成为国家松辽清洁能源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

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不可控性和时变性,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通过电解水制氢来拓展电能的应用,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目前,吉林省正在积极建设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三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并发布了《“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包含了支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

在吉林省召开的深入推进氢动吉林行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加快实施六大工程: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工业领域规模用氢、多元应用生态构建、高效便捷氢能储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氢能技术体制创新,以促进绿电+绿氢+绿氨+绿醇全链条的发展。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提升能源自给率与安全性:

位于哈大经济带核心位置的扶余市,作为连接吉林与黑龙江两省的枢纽城市,其能源供应主要依赖化石能源,这不仅带来了能源安全风险,也对环境造成了显著压力。通过实施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扶余市能够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从而提高能源自给率,降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该项目有助于实现能源的本地化供应和自给自足,有效预防外部能源供应中断可能引发的能源危机。这对于确保扶余市乃至整个区域的能源供应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采用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清洁能源作为原料,通过电解水的方式生产氢气。该生产过程无需燃烧化石燃料,实现了无污染、零排放,完全符合绿色能源的发展目标。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不仅避免了化石能源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其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展现了极高的环境友好性。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政府的紧迫任务。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作为一种低碳甚至无碳的能源生产方式,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展现了显著的优势。

大规模应用项目生产的氢气,能够显著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扶余市绿色能源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力量。

满足扶余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将显著促进扶余市的经济发展。项目将带动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为扶余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项目还将吸引人才回流,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扶余市的氢能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不仅将提升当地产业的竞争力,还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将使扶余市在新能源领域脱颖而出,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氢能产业链,扶余市将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是极其必要的。

(3)项目市场前景

目前,风光互补制氢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其技术与市场各环节持续演进。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领域技术不断革新,成本持续下降,装机规模持续扩大,这不仅推动了风光互补制氢的可行性与竞争力,而且电解设备、氢气储存与运输技术也在持续提升,氢能利用技术逐步成熟。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风光互补制氢产业预计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将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也将推动产业链的持续完善。从国际市场来看,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积极促进风光互补制氢产业的发展,而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大国,预计将在该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与持续创新,风光互补制氢技术正逐步达到新的高度,引领产业的升级与变革。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持续的创新活力,为风光互补制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光互补制氢产业链的各环节将更加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圈。企业、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等各方将深化合作,推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实现整个产业链的高效、顺畅运作。

随着清洁能源和氢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市场对风光互补制氢产品的需求预计将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能源储存等关键领域,氢能产品的需求预计将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为风光互补制氢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1.1.3技术分析

(1)风电制氢

风电制氢即将富余风力资源通过风轮转子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送入电解水制氢设备实现电—氢转换,经由压缩机压缩存入储氢罐中,经过运输在应用终端,通过氢燃料电池发电或直接应用于化工、医疗等行业。风力发电制氢系统根据与电网连接情况可以分为并网型风电制氢系统和离网型风电制氢系统,目前我国离网条件下风电耦合制氢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并网型风电耦合制氢系统。

(2)光电制氢

光伏发电制氢即将太阳能面板转化的电能供给电解槽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整体结构类似风力发电制氢系统。其中,光伏发电技术主要是基于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即让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首先由光子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最后形成电压。光伏发电的主要核心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其他还包含有蓄电池组、控制器等元件。我国光伏发电相关技术及建设规模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因此在我国能源清洁化转型进程中,光伏+氢的组合将在脱碳减排工作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3)风光耦合制氢

风光互补耦合发电制氢系统由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电解水制氢装置及氢能储存和利用系统组成,风光互补发电制氢系统工作原理为当区域电网中风光资源富余时,将弃风弃光资源用于电解水制氢,当电网电力不足时,氢能通过燃料电池为电网供电,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还可极大提升风光资源的利用率及并网稳定性,使得风力、光伏发电优势特性互补。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项目符合国家十四五和2035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 2035)》及《吉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意见》《“氢动吉林”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要求,此外,吉林省还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绿氢自消纳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并在项目立项、节能审查等方面提供支持‌。

(2)资源优势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嫩江、松花江的冲击平原上,受季风影响,风能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太阳能资源虽然不如西部地区那么充沛,但相比南方多雨地区,其日照时间较长,太阳能辐射量较为稳定,为风光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扶余市拥有较为丰富的风光资源,为建设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同时,扶余市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交通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为风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区位优势

扶余市地处松嫩平原,位于吉林省北部、松原市东北部,地处嫩江、松花江的冲击平原上。扶余市南、西隔松花江与德惠市、农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邻,北以松花江为界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对,东北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双城市相望,东以会塘沟为界与榆树市接壤,西与松原市宁江区连接。

扶余市交通便利,拥有多条铁路和公路。京哈铁路、哈大高铁和松陶铁路等3条铁路从境内穿过;京哈高速、正在规划建设的五右高速、国道102线、科铁公路等4条国省干道纵贯全境;水运上行可到达吉林市,下行可与哈尔滨市和俄罗斯通航。‌

(4)人才优势

松原市与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7所省内院校建立了11所产业学院、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和助力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这些合作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松原科研学习工作生活,建立了“人才之家·项目专班”,对接了126个产业项目和83个人才项目,通过产才融合平台,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可为项目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在人力资源方面,扶余市拥有众多的农业和工业技术人才,以及完善的教育体系,能够为项目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同时,扶余市政府积极推行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占地面积94833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辅助生产设施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办公及生活设施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公用工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项目装机容量250MW、年均发电量4.7亿千瓦时,年制氢量6000吨。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5000万元。

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10000万元,利润32600万元,投资回收期6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1.7%。

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风光制氢项目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

‌促进能源结构优化‌:风光制氢项目通过回收弃风、弃光等不稳定能源,将其转化为氢能储存和利用,有效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并网稳定性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还减少了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风光制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这直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提供就业机会‌:风光制氢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技术研发、设备维护、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岗位,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1.5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项目建设地点

扶余经济开发区

1.8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扶余市商务局

地址:扶余市春华路789号 

2.2单位概况

‌扶余市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扶余工业集中区、扶余弓棚子工业集中区、陶赖昭工业园区和蔡家沟工业园区,于2020年3月27日正式整合晋升为吉林扶余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规划总面积为14.78平方公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扶余工业集中区‌: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以503国道为中心,南至扶余市建成区边缘,北至北环路向北200—500米,东至三岔河镇老当铺村和腰六号村村界处,西至哈大高铁西1800米。

‌扶余弓棚子工业集中区‌:面积为1.38平方公里,分为两个地块,东侧地块以503国道为中心,西至弓棚子镇建成区边缘,南至503国道以南200—350米,北至503国道北300—420米;西侧地块东至143县道,南至301省道南570米,西至143县道西200—480米,北至301省道北1400米。

‌陶赖昭工业园区‌:面积为6.73平方公里,四至范围西至同三高速公路陶赖昭镇出口,东至102国道,北至榆陶铁路,南至榆陶铁路南650—1800米。

‌蔡家沟工业园区‌:面积为1平方公里,四至范围西至京哈铁路东600米,东至汇塘沟,北至冀东1号路北1200米,南至冀东1号路。‌

2.3联系方式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人:

联系单位:松原市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

联 系 人:于莉莉

联系电话:+86-1800438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