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名优特产是指经过加工、包装后直接面向市场销售的优质农产品,是农业生产延伸和升级、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名优特产具有地方特色、良好品质、受消费者欢迎等特点。同时,名优特产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名优特产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项目整合通化及白山等周边城市的人参、中药、葡萄酒、稻米、特色山珍、农特产等资源,依托省市产业政策优势、二道江区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及区内大力培育发展肉牛养殖、新型现代物流的环境优势,在通化市二道江区建设一个辐射周边区域的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项目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人参、葡萄酒、蓝莓、大米等各种农特产品。
1.1.2市场前景
(1)我国畜牧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行业现状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202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多重考验,各地区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有效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业运行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推行绿色生产,提升综合利用加工水平,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生猪存栏小幅增加,出栏增速放缓。2022年末,全国生猪存栏 4525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390万头,增长1.4%,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全年生猪出栏 69995万头,增长4.3%。生猪出栏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同比增长 14.1%,上半年增长8.4%,前三季度增长 5.8%。牛羊禽生产保持稳定。2022 年末,全国牛存栏1021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1%;肉牛出栏4840万头,增长 2.8%。全国羊存栏32627万只,增长2.1%;羊出栏33624万只,增长1.8%。全国家禽存栏67.7亿只,下降0.2%;家禽出栏161.4亿只,增长2.5%。
肉类产量持续增加。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 万吨,比上年增长 3.8%。鲜、冷藏肉产量3632.5万吨,增长7.6%。分品类看,猪肉产量 5541 万吨,增长4.6%;牛肉产量718 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525 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 2443 万吨,增长2.6%。乳制品产量小幅提高。2022年,全国乳制品产量 3117.7 万吨,比上年增长 2.0%,增幅较上年下降 7.4 个百分点。食用植物油产量下降。2022 年,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 4881.9万吨,比上年下降 4.6%。另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因供给增加和消费节约,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 1.6 个百分点。白酒和葡萄酒产量下降,啤酒产量小幅增加。2022年,白酒和葡萄酒产量分别为 671.2万千升和 21.4万千升,比上年分别下降5.6%和21.9%;啤酒产量3568.7万千升,增长1.1%。饮料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饮料产量 18140.8万吨,比上年增长0.3%。中成药和饲料产量均较上年小幅下降,分别下降3.4%和0.2%。
2022年,面对国际局势动荡,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消费需求收缩等多重考验,农产品加工业企业顶住压力、克服困难,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完成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6%。
202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 11362.1亿元,由 2021年下降1.6%变为增长3.1%;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 13.5%,比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
(2)吉林省名特优新产品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3年第二批特质农品名录。吉林省16个农产品,54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个农产品入选第二批特质农品名录,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系列增添了新的亮点。吉林省此次成功入选的产品,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多个品类,不仅在吉林省内享有盛誉,而且在国内市场也得到广泛认可。其中:通化市东昌区由通化盛吉信保健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东昌人参”,通化县由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化蓝莓”,通化县吉林省西江米业有限公司、通化县金大地生态农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通化金禾米业有限公司、通化江达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化大米”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名优特产市场预测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安全的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农特产品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首先,农特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得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对安全、健康的农特产品的需求量更高。此外,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有机、绿色、无公害等安全、健康的农特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次,农特产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特产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满足了消费者对多样化和新奇特的需求。此外,一些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当地旅游购物的热门商品。
最后,农特产品的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信任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营销推广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本项目利用通化及白山等周边城市优质资源,建设辐射周边区域的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项目市场前景良好。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拟委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专业级别高的设计、施工单位,可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体加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发掘特色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完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体系。强化科技支撑、质量控制、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粮经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产业带。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2025年发展目标,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5%,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提升到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长到80%。
2022年5月,为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更好保障市场供应,财政部、商务部决定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为重点,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出要按照“强节点、建链条、优网络”工作思路,在已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提高冷链物流质量效率,建立健全畅通高效、贯通城乡、安全规范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重点抓住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加快城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销地冷链分拨配送体系,创新面向消费的冷链物流模式,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属于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2)资源优势
通化市二道江区地处长白山西麓,幅员面积371平方公里,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东邻白山市,南北与通化县接壤,西与东昌区比邻,与通化市主城区相距20公里。地域辽阔,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素有人参之乡、中药之乡、林海之乡、鱼米之乡等美称。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厚的自然资源,为发展长白山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二道江区在人参产业、中药产业、葡萄酒、优质稻米、农特产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
(3)产业优势
近年来,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园艺特产业发展,利用山区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等优势,主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依托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人参、中小药材、山葡萄、蓝莓、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通化市实现东部山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①人参产业
二道江区人参种植面积217.5亩,西洋参种植面积827亩,林下参发展面积7889亩。中康参芝(通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林下参200公斤、园参10吨,种植返魂草、穿龙骨、钙果、金莲花其它中药材370亩。
②中药产业
二道江五道江村天麻种植项目占地面积40亩,生产工艺为种植天麻并进行烘干,每年春季栽种、繁殖,每平产量20斤。五道江村培育兰和灵芝孢子粉,年产灵芝5000斤、孢子粉2500斤。向阳村种植天麻1.8万平方米、黄精6亩。
③葡萄酒
二道江区与法国波尔多等世界著名葡萄产地同属黄金生产带,域内的通化万通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法国特色的“金航酒庄”,酒庄内建有独特的“洞穴式”双层酒窖,综合储酒能力5000吨。公司拥有现代化葡萄酒灌装生产线2条,年生产能力5000吨。
④优质稻米
二道江区铁厂镇一心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土壤中含硒,独特的高积温、高光照、高湿度,引用清澈的大罗圈河水灌溉,适合大米的生长。精选优良水稻,采用先进工艺,产出的大米保持原有营养不流失,具有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色泽如玉、软滑劲道、米香四溢之特点。可年产优质大米15吨。
⑤特色山珍
二道江区内拥有蕨菜、薇菜、蒲公英、桔梗、元蘑等野生植物,还有林蛙、蜂蜜、花粉、天然色素和矿泉水等资源。区内贵华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年产木耳2万斤,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吉林省菇芝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产赤松茸200吨。通化恒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软枣猕猴桃500亩,特色山野菜龙须菜、刺五加等200亩,并由通化师范学院科研成果牵头在菇园村投资软枣猕猴桃示范基地100亩。
⑥农特产
二道江区生猪存栏18059头,肉牛存栏2066头,羊存栏1907只,禽存栏77.725千羽。规模化养殖场共有19家,其中生猪养殖场8家;肉牛养殖场2家;肉羊养殖场2家;蛋鸡养殖场3家;肉鸡养殖场4家。区域内无肉类深加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依托“秸秆变肉”发展思路,二道江区借鉴延吉“秸秆变肉”成功经验,结合二道江区实际,分阶段推进“秸秆变肉”肉牛养殖项目。
(4)区位优势
公路:二道江立足于“白通丹”经济带中心,鹤大、通长两条公路贯穿境内,与通沈、通丹、通集、梅沈等高速公路连接成网,是东北东部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铁路:境内通丹线、梅集线、鸭大线、沈集线等铁路有直达北京、青岛、沈阳、长春、大连等地列车。
高铁:通化市正在全力推进沈白高铁建设,建成后可完善区域快速交通网,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航海:二道江距离通化机场30多公里,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航班,增设货运功能,其中通化到北京航班每天一趟,2小时即可抵达。目前正在加快实施通化三源浦机场扩建项目,增设货运功能,升级为航空口岸机场:加强国内航线培育,拓展国际航线。通化国际内陆港务作为全省向南开放窗口的核心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与丹东港“港区”联动发展,实现“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加快了向南开放进程。
未来愿景:随着通化机场、国际陆港、沈白高铁的逐步完善,二道江区将形成“1小时城内”、“2小时省会”、“3小时出海”快速大通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东部“进关出海、连接腹地、通达国际”的区域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物流集散地与沿海的开放前沿。
(5)人才优势
通化市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级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重点校验收进入全省百强校行列,是全省首个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入省级重点校行列的地区。近年来,通过科学布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设,通化市现有吉林省服务县域振兴示范性职教中心1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特色专业(群)3个。区域办学优势开始显现,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通化市政府已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通化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通化市在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给予企业助力,大力实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千名学子归巢计划”,持续为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20000㎡。项目建设标准化厂房、仓库、冷库、展示交易中心、检验检疫与研发中心、员工宿舍、设备用房等建筑物,配套建设水电暖、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5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
图表1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润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7.0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0.0%。
图表2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符合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方针,带动全市及全省农业等行业的壮大,让通化地区的名优特产更好的走向千家万户;项目的实施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人员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东西热村健康产业园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通化市二道江区商务局
地址:通化市二道江区钢城路68号
2.2 概况
二道江区隶属吉林省通化市,地处吉林省南部,长白山脚下、浑江中游,东邻白山市,南北与通化县相连,西与东昌区相接。下辖2个街道、3镇、1乡,幅员378平方公里。202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08844人,比上年减少1484人,同比下降1.3%。
通化市二道江区产业特色鲜明,拥有“三城”之美誉,中国医药城、中国通化葡萄酒城等享誉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健康产业为支柱,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新型建材产业为优势”的“1+3”新型产业格局。正在将装备制造业提升为核心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构建起“2+2+N”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二道江区突出“绿色发展、全面振兴”主题,努力打造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通化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核心区、主城区扩容的拓展区。
202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840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2.9%,与上年增速相比,下降8.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305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8903万元,下降6.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05138万元,同比下降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193万元,增长2.8%;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2:59.9:36.9调整到3.6:57.9:38.5。
2.3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4000
联 系 人:夏语浓
电话:+86-435-83701889
邮箱:edjqjhj@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市商务局
联系人:王良臣
电话:+86-435-3199017
+86-18643036783
邮箱:thsswjtc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