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1 有机肥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2)有机肥应用端分析
农作物种植是有机肥最主要的需求领域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从我国农作物种植情况来看,据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峰值16693.9万公顷,随后两年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截至2019年中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93.07万公顷,相比2018年略有回升。随着近年来我国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开始回升。2020-2022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6999.1万公顷,同比增长0.77%。
图表2 2016-2022年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

(3)有机肥产需量
与化学肥料相比,生物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用于土地开垦和土壤改良。生物有机肥的适用面非常广,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机农场等对生物有机肥都有较高需求,并且施用生物有机肥所生产出来的粮食与蔬菜的口感更佳,如果用到经济作物如烟叶上,则能够显著提升烟叶的等级评定,因此备受农户欢迎。
从产需量情况来看,随着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有机肥的产量及需求量不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有机肥产量为1705万吨,同比增长5.25%;需求量为1648万吨,同比增长4.97%。
图表3 2016-2022年中国有机肥产需量情况

(4)有机肥市场预测
中国农业、种植业产业规模巨大,对肥料需求量高;有机肥料不仅对农业、种植业效果更好,而且对环境污染更小。中国禽畜养殖产生的粪便、农业产生的秸秆、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等废弃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垃圾,可用于加工生产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促进社会经济增益。近年来中国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未来这一数据必将保持甚至稳步增长,中国肥料行业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推动有机肥持续发展。
2015年我国有机肥市场规模仅为795亿元左右,2022年我国有机肥市场规模达1045.7亿元,较2021年增长2.2%左右。在我国《“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支持政策频出的背景下,我国有机肥料行业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2.秸秆回收利用市场现状及前景
(1)我国粮食产量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农业大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其他农副产品产量常年保持全球领先水平。进入21世纪,党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下,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除2018年由于自然灾害、种植结构调整导致轻微减产外,其余年份均增产,粮食总产量从2016年的66044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68653万吨,净增2609万吨。
图表4 2016-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情况

(2)我国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情况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业废弃物产生,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需求极大。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多部规划和指导意见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并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以及财政支持的力度。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指标之一。
2022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9.77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7.37亿吨,秸秆利用量6.62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9.82%。秸秆品种以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
秸秆经过处理可以用于发电,制备牲畜饲料、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纤维素等。2022年我国饲料使用1.34亿吨,基料化、原料化领域0.13亿吨,食用菌基料0.15亿吨,燃料领域0.62亿吨,还田及其他4.38亿吨。
图表5 2016-2022年中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可收集资源量规模

(3)中国反刍饲料市场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饲料需求逐渐增加,国内工业饲料产量也随之不断增长,2022我国工业饲料产量为30223万吨,同比增长2.99%。受我国养殖结构的影响,我国反刍饲料在工业饲料中占比较小,虽然近年来占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占比仅为5%左右。未来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行业也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图表6 2016-2022年中国工业饲料产量及反刍饲料占比情况

2019年以来,在非洲猪瘟与新冠肺炎“双疫情”因素的影响下,牛肉等反刍动物产品的消费替代功能及营养价值功效逐渐显现,国内消费需求强劲。随着我国下游养殖规模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反刍饲料产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反刍饲料产量为1480.3万吨,同比增长12.25%;2022年我国反刍饲料产量为1616.8万吨,同比增长9.22%。
图表7 2016-2022年中国反刍饲料产量及增速情况

1.1.3技术分析
(1)有机肥生产技术
将畜禽粪便等原料堆积发酵,杀死粪便中的有害细菌和虫卵,彻底腐熟肥料。将腐熟后的粪便等原料加入适量的辅料混合。将混合后的原料经过造粒设备加工为圆球型颗粒或柱状颗粒。将颗粒状有机肥进行烘干、冷却、包膜和自动包装等工序。有机肥生产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有机物质得到充分分解,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风险;较少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小。
(2)秸秆饲料生产技术
秸秆饲料生产采用微生物处理法。微生物处理以有益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发酵剂,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木聚糖链和木质素聚合物酯链酶解,使秸秆软化,体积膨胀。这种将植物秸秆转化成微生物菌体蛋白、氨基酸、活性益生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的生物发酵法能提高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率,拓宽了秸秆的饲喂范围,应用范围广泛。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条件及技术优势
2021年,国务院《“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持续优化肥料投入品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推广肥料高效施用技术。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粪肥还田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以粪肥还田利用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指出,要发展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生物固氮,打造新技术、新肥料、新装备“三新”集成配套典型,推进化肥多元替代。2023年8月,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以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为重点,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化肥施用精量管控。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40亿吨左右,到2030年达到45亿吨左右。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农用优先,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发挥好秸秆耕地保育和种养结合功能。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石油化工产业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2)产业优势
近年来,柳河县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推动县域畜牧业提质增效、保障畜产品安全及畜牧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华牧业有限公司、通化吉祥牧业有限公司先后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绿生禽业、宏大牧业等8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
(3)资源优势
柳河县禽畜养殖能给有机肥生产提供原料,有机肥资源丰富。全县共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80户,其中:生猪养殖企业61户、牛养殖场4户、羊养殖场8户、蛋鸡养殖场32户、肉鸡养殖场68户和肉鸭养殖场7户。达到大型规模养殖场标准的有64户,其中:生猪养殖场3户、羊养殖场2户、肉鸡养殖场48户、蛋鸡养殖场11户。全县散养户约24904户。2021年,柳河猪出栏总量达7.6万头,同比增长15.9%;牛出栏总量达1.2万头,同比增长36.2%;羊出栏总量达1.6万头,同比增长30.9%;家禽出栏总量达1510万只,同比增长57.0%。
柳河县秸秆资源丰富。2021年,柳河县粮食播种面积136.39万亩,产生秸秆59.45万吨。2022年,柳河县粮食播种面积138.2万亩,产生秸秆66.29万吨。
(4)区位优势
柳河地处沈阳都市圈、长吉图一体化和通丹经济带的辐射区。通化机场坐落在柳河县三源浦镇,航线直通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集双、鹤大、辉白三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303国道、梅集铁路贯穿南北;距离集安中朝口岸200公里、丹东港口岸330公里、大连口岸530公里。柳河是空中交通始发地、高速公路中心点和陆路干港结合部。
(5)人才优势
目前通化市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级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重点校验收进入全省百强校行列,是全省首个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入省级重点校行列的地区。近年来,通过科学布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设,通化市现有吉林省服务县域振兴示范性职教中心1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特色专业(群)3个。区域办学优势开始显现,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通化市政府已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通化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通化市在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给予企业助力,大力实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千名学子归巢计划”,持续为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年产有机肥5万吨、年产饲料5万吨。
1.2.2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9394㎡。项目主要建设生态有机化肥厂房建筑面积5344㎡,饲料加工厂房建筑面积3200㎡,办公室、员工宿舍及其他辅助设施建筑面积850㎡,购置安装有机肥生产线和秸秆饲料生产线。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500万元,流动资金1500万元。
图表8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400万元,利润2500万元,投资回收期5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