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竞争也将更加严酷,通化地区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如继续延续现有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和散乱状态,注定要遭到市场淘汰。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全力推进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是通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抓手。通化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绝处求生的关键节点,唯有实现产业集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壮大规模,才能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1.1.2 市场前景
(1)石化装备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根据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对装备的需求,未来我国石化装备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在石化装备的特征方面呈现大型化、高压化、高效化、高硫、高酸化趋势;在石化装备的制造方面呈现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趋势;在石化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呈现设计、制造、使用一体化趋势;在石化装备的使用方面呈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化运行趋势。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促进行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抓手。目前,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已被确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标准化、模式化是实现“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的战术措施。
大力开发高效装备,如大型企业的汽电联产,能源梯级利用(燃气轮机发电产汽装备、高温气体净化设备);高温位热能回收,催化装置700℃烟气透平发电,余热锅炉产汽;低温位热能回收,300℃以下热源的利用(热泵、低温差高效换热器);CO锅炉化学能回收;高压液体的液力透平压力能回收;优化换热网络、蒸汽网络等,都需要加大攻关力度,为国内提高能效提供装备支撑。
要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世界制造业格局的变革,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石油装备的技术与制造水平,满足我国石化行业向高端发展的需要。
产品设计能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整体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中国制造品质的基础,应给予高度重视。要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中国制造工业基础,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政策。
(2)石油产业市场分析
石油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基础,是工业的命脉。2021年中国石油工业运行平稳,原油产量小幅增长,原油加工量增加,原油进口量减少,成品油进口量连续3年下降,成品油消费量增长。
近年来,我国原油产量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016-2018年原油产量连续3年下降后,2019年以来原油产量温和上涨。2021年,生产原油1.99亿吨,比上年增长2.05%。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同比增长3.03%。受资源禀赋的影响,我国原油产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中以陕西、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产量约占占总产量的34.9%;以黑龙江、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产量约占国内总产量的22.1%。
图表1 2013-2022年中国原油产量及增速情况

从石油消费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持续增加,2022年我国原油消费量高达7.11亿吨,同比增长0.14%。
图表2 2013-2022年中国原油消费量及增速情况

由于我国原油加工技术水平提升,我国原油加工量稳步提升,2018年突破6亿吨,2021年原油加工量突破7亿吨,2022年将为6.8亿吨,同比下降3.93%。
图表3 2018-2022年中国原油加工量情况及增速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成品油进口量为2645万吨,同比下降2.5%。2022年,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主要有沙特、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阿曼、马来西亚、科威特、安哥拉、巴西、哥伦比亚。其中,沙特作为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全年向我国出口原油8748.852万吨,交易总金额为4323.830亿元,平均售价为4942元/吨;俄罗斯为我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向我国出口原油8624.807万吨,交易总金额3893.166亿元,平均售价4514元/吨;伊拉克为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向我国出口原油5548.667万吨,交易总金额2607.958亿元,平均售价4700元/吨。
2022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为5369万吨,同比下降11.0%。全年成品油净出口量回落至2724万吨,较2021年减少约594万吨。近年来,为落实“双碳”目标,改变以往“大进大出”的贸易格局,国家逐步收紧成品油出口配额,2021、2022年下达的成品油出口配额均在3700万吨左右,较之前高峰时配额减少36%左右。在当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减油增化”已是大势所趋,出口端政策收紧成为常态,未来我国成品油出口将呈现维持下降趋势。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航空制造、卫星及应用等,重点支持重大成套装备、通用和专用设备及核心部件、基础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研发制造及应用,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促进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等八项主要任务。
《通化医药高新区精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若干政策》中规定,最高给予不超过土地挂牌价70%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固定资产投资补助;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本级地方留成部分的100%税收贡献奖励。重大工业项目,可给予重资产建设支持。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首次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的企业最高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最高给予50%(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科技贷款贴息支持。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2)产业优势
通化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储量较大,非金属矿、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建筑材料等都有较大储量。已经探明的矿种已达50余种,具有工业价值且已开发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铜、铅、锌、金、镍、石膏、硼、石墨、云母、火山渣等矿,其中镍保有储量约占吉林省的23.00%;火山渣远景储量约为5~6亿吨;大理石花岗岩建筑装饰材料储量10亿立方米左右。
(3)区位优势
通化区位独特,开放空间巨大。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鸭绿江国际经济合作带的核心区,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最东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现陆海联通互动的重要联接带,是东北东部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是吉林省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拥有公路、铁路国家级口岸各一处;途经通化的高速公路7条;运营铁路467公里;开通通化至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台州、大连等航班。沈白客专、集桓高速公路和通化机场扩建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4)人才优势
通化市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级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重点校验收进入全省百强校行列,是全省首个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入省级重点校行列的地区。近年来,通过科学布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设,通化市现有吉林省服务县域振兴示范性职教中心1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特色专业(群)3个。区域办学优势开始显现,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通化市政府已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通化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通化市在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给予企业助力,大力实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千名学子归巢计划”,持续为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工程为通化石油装备先进制造产业园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03,000㎡,总建筑面积为353,659㎡。项目分为三大板块:生产区、生活区和研发区。生产区建筑面积205,159㎡,建设单层标准厂房3栋,建筑面积173,900㎡: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26,439㎡:1#设备用房1栋(水加压站、消防泵站、污水处理站),建筑面积3,220㎡:2#设备用房1栋(变电站、换热站),建筑面积1,600 ㎡;生活区建筑面积78,750㎡,建设宿舍楼21栋。研发区建筑面积69,750㎡,建设研发楼19栋。道路及场地硬化面积为235,170㎡:绿化面积为120,600㎡:同时配置相应的公辅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0,000万元,流动资金70,000万元。
图表4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36,000万元,利润78,000万元,投资回收期6.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22.2%。
图表5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1.4.2 社会评价
本项目的建设在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力争进入世界产业链条的上游环节。项目对提升区域经济、降低发展成本,带动下游产业发展,为地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5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他方式可面议。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合作计划书。
2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址: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概况
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通化医药高新区)的前身为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5年7月。2011年8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与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整合,并更名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通化医药高新区核定规划面积12.70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57.3平方公里;中远期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107平方公里。
通化医药高新区现有医药企业43户,万通药业、修正药业等7户企业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通化东宝、通化金马药业为上市公司,9户医药企业被重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户企业获得省级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其中3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随着通化“大交通”战略的实施,通沈、通丹、通长、通集、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六路一场一港”工程的陆续建成,将直接把通化融入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特别是辽宁、吉林两省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通丹经济带”的实施,将使通化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联络带,通化医药高新区具有极强的后发优势。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务局
联 系 人:陈奎宏
电话:+86-13944545515
邮 箱:thyygxq@126.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市商务局
联 系 人:王良臣
电话:+86-435-3199017
邮箱:thsswjtc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