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冰雪运动是指在大自然的严寒之中(通常进行于寒冷的冬季,气温一般在0摄氏度以下)依托冰雪从事的体育运动。冰雪运动既是人类向自然环境发起的挑战,也是对人类挑战自己本身的渴望,更是一种在严寒中孕育而出、蓬勃发展的全新健身文化观念。冰雪运动精神是传播先进的科学训练、科学研究和冬季体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探索冰雪竞技体育运动、冬季全民健身运动、冬季体育教学、冰雪体育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通化县果松镇南岔村老秃顶山,海拔1512米,落差为875米,适合开发冰雪旅游项目。为充分发挥通化市冰雪资源优势,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项目借助果松镇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气候条件和地形优势,打造集初、中、高级滑道为一体,融合休闲、娱乐、竞技多功能的综合性雪场,为滑雪爱好者提供更优质便利的服务。
1.1.2 市场前景
(1)国际市场供需情况
①冰雪产业起源
冰雪产业起源于19世纪中叶阿尔卑斯山区,至20世纪初,以第一届冬奥会为契机,在阿尔卑斯山地兴起了大规模的滑雪山区开发,瑞士、奥地利成为冰雪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随后,全球冰雪产业经历蓬勃发展阶段、全面扩张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升级发展阶段,现阶段产业呈现发展世界化、经营多元化、配套服务完善三大特点。
②中国、澳洲等地冰雪资源开发迅速
冰雪资源是冰雪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全球冰雪资源开发情况,现阶段全球开发增速最快的国家地区为中国、澳洲以及部分东欧地区。美洲地区、西欧、北欧地区由于冰雪产业起步早,发展成熟,开发增速处于第二梯队;而非洲、南美大部分地区受限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增速较慢。
③全球雪场数量
截至2019/2020年雪季,全球雪场数量累计达5716家,较2018/2019年雪季有小幅增长,其中上行设施大于4部的雪场统计共2084家,同样呈现小幅增长趋势。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雪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3月中旬前后,陆续出现了雪场开放延迟、关停等情况,相较于大型雪场,小型雪场受到的影响更大。2020/2021雪季全球雪场数量约为5700家,其中上行设备大于4部雪场数量与上一年持平。
④阿尔卑斯山地区提升设备最多
根据全球冰雪产业提升设备的分布情况来看,由于阿尔卑斯山区的冰雪产业起步较早,且资源丰富,在提升装备的分布上占据了较大优势。根据Laurent Vanat《全球滑雪市场报告》的数据,2019/2020年雪季,阿尔卑斯山区的冰雪产业提升设备达到9857部,占比为38%。
⑤滑雪参与人数
近十年来,全球冰雪产业成熟市场增长放缓,新兴市场逐渐发展,产业整体参与人数规模相对稳定。然而受疫情影响缘故,近几年滑雪参与群体规模有所下降,2020/2021年雪季滑雪参与人次因为高山滑雪场所的封锁下滑至2.0亿人次左右。与此对应,全球滑雪运动人口渗透率也有所下降,2020/2021雪季年约为2.58%。后疫情时期,全球滑雪参与人次渗透率逐渐回复至疫情前的时期, 2021/2022年雪季滑雪参与人次回升至3.5亿人次,全球滑雪运动人口渗透率达到4.55%。
⑥冰雪产业市场规模
2014年至2019年,全球冰雪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全球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为13653.11亿美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冰雪产业规模下降至6621.75亿美元。疫情在2022年后有所好转,全球冰雪产业规模反弹。
图表12014-2022年全球冰雪产业市场规模统计

(2)国内市场供需情况及预测
①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冰雪产业起步晚。1949年《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提出,中国冰雪产业进入萌芽期,随后经历停滞、复苏与发展。现阶段,运动产业受重视程度提高,冰雪产业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2022年北京冬奥会引发冰雪运动热潮,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从小众运动逐步迈入大众消费视野,使得冰雪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冰雪政策及冰雪体育赛事的多重利好下,近年来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图表2中国冰雪行业发展政策历程图

②我国冰雪产业企业
就冰雪企业而言,我国现有冰雪运动相关企业9800余家。自2015年起,每年都有超500家滑雪相关企业成立。近几年冰雪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更是逐年增加,2018年为1041家,同比增长10.9%;2019年为1149家,同比增长2.5%;2020年我国冰雪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到1178家,同比增长32.4%;2022年更是超过1500家,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经预计,2023年中国冰雪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为1436家,增速虽然略有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态势,这表明市场对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③国内滑雪人次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发布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从2015年北京冬奥成功申办到2021年10月间,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从中国滑雪场参与人次情况来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导致户外滑雪场参与人次骤降至1019万人次,但在2020/2021户外滑雪场参与人次迅速回升至1755万人次。2018-2021年,室内滑雪场的参与人次逐年增加,2020/2021年雪季室内滑雪场参与人次达到321万人次。综合来看,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中国全部滑雪场参与人次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020/2021年雪季全部滑雪场参与人次达到2076万人次。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室内滑雪的形式在国内全面爆发,2021/2022年雪季,国内滑雪场的滑雪人次由上一年的2076万人次同比增长3.76%至2154万人次。
④我国冰雪产业消费
2016年至2019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受疫情影响,2020年冰雪产业规模降低到3811亿元。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逐渐回温,市场规模达5788亿元,同比增长51.88%;2022年产业规模为6300亿元。随着疫情防控放开,我国冰雪旅游消费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冰雪旅游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400亿元。
图表32016-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统计

2016-2017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规模为1557元;2020-2021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降为1061元。2022-2023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均消费达到2530元左右。冰雪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也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冰雪旅游也带动了文化、交通、住宿、娱乐、餐饮等多元消费。综合马蜂窝、携程、去哪儿、飞猪旅行、途牛旅游等平台对2022-2023雪季我国冰雪旅游消费情况作出分析。其中滑雪以25%的占比居于2022-2023雪季我国冰雪旅游消费情况首位;其次为滑冰21%、住宿16%、餐饮13%,娱乐、交通、购物以及温泉消费分别占比8%、7%、5%和5%。
同时,从马蜂窝预订的滑雪旅游消费中,超过1/3的冰雪旅游人群消费在千元以下,但有近四成的旅客人均花费超过5000元,其中20%消费在万元以上。
⑤我国冰雪行业预测
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于2023年9月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行。本届冬博会通过展示冰雪产业发展现状,交流冰雪产业发展趋势,助推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冬博会上发布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报告全面概述了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和即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报告显示,经相关数据测算,预计2023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8900亿元。冰雪旅游正从初期行业培育向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转变,“冰雪国潮”引领冰雪产业向链条化、集群化、全球化发展。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
(3)吉林省滑雪市场供需情况及预测
吉林省位于世界黄金冰雪旅游带东北亚核心区,拥有优质的冰雪资源,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吉林省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从自然地理条件上看,吉林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冰雪积雪区,东部地区山地起伏,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山地条件。从水文情况上看,吉林省河流众多,全境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万公顷,省内流域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水源充足,河湖分布广泛,为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水源条件。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较长,为发展冰雪旅游提供了较长的商业经营期。
吉林省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和重要的冰雪旅游目的地。75家滑雪场、超过1200公顷雪道总面积、350公里雪道总长度、8.9万个冰雪资源单体,冰雪市场占有率、产品综合销售额、市场承载力、重资产投资额持续领跑全国,北大湖、松花湖、长白山滑雪度假区接待人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近年来,吉林省积极推进各类校园冰雪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学生们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冰雪快乐。同时每年组织群众冰雪体育活动超过600余项次,形成了长春净月瓦萨国际滑雪节、查干湖冬捕节等一批知名冰雪活动。与此同时,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冰雪体育赛事,支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开展技术交流,充分发挥优秀运动员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互促共进。
让冰雪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吉林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随着一系列政策逐一落地实施,吉林冰雪高质量发展蓝图一步步被勾勒清晰。同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吉林省创新提出建设“冰雪丝路”的设想,把发展冰雪的目标定得更高更远,到2025年全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世界知名冰雪旅游胜地,到2035年冰雪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价值链全面迈向中高端,建成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吉林省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均刷新历史新高。“十四五”时期,吉林省已将旅游业确定为三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冰雪旅游将占据半壁江山。为实现旅游万亿目标,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用5年时间将冰雪旅游收入提升至5000亿元。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近年来,在中国冰雪产业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冰雪产业行业发展与创新,为冰雪产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冰雪运动补短板工程提到科学规划冰雪场地设施布局,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引导支持配建一批举步可就、经济环保的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加强冰雪运动技能、场地设施、器材装备、从业人员、安全规范等方面标准化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发展目标中提到:到2025年,形成冰雪运动基础更加坚实,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竞技实力极大提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更加坚实。冰雪运动普及度大幅提高,群众冰雪活动极大丰富,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稳步增加,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吉林省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中提到:到2025年,冰雪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冰雪竞技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到2025年,冰雪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40亿元,滑雪场数量达到100座 (其中具备竞技比赛标准的滑雪场达到30座),滑冰馆数量达到16座。到2035年,滑雪场数量达到120座,滑冰馆数量达到20座。建成结构合理、协调融合的冰雪体育产业体系。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到,到202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2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亿人次,年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提出“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建设行动。为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冰雪产业发展,其中每年投放冰雪消费券不低于3000万元;进一步提高冰雪渗透率,将冰雪运动项目列入中考体育选项。冰雪渗透率超过50%。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出台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壮大计划。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文化旅游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2)资源优势
通化县冬季平均气温低,降雪量丰富,温度适中,具备人工造雪系统要求的气候条件,雪场运营时间长,雪季运营时间可达5个月,冬季少风,具备一般雪场少有的气候优势。
项目所在地位于果松镇南岔村老秃顶山,海拔1512米,落差为875米,可建设滑雪道36条,平均雪道长度为800米,其中最长雪道可达870米,是高山滑雪的最佳地域。
(3)交通区位优势
近年来,通化市实施了交通快速化战略,提出打造“六路一场一港”的构想,重点谋划了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长春、通化至集安、通化至靖宇等高速公路,以及通化至丹东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快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提升区位优势。目前,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长春等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已建成通车。通集、通靖、辉白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通化机场已正式通航。“六路一场一港”项目全部建成后,通化将“通边达海”,实现了“1小时域内”、“2小时省会”、“3小时出海”的目标。2024 年北京-沈阳-二道白河高铁开通,北京到通化市只需3个小时,沈阳到通化市只需40分钟。“十四五”期间,通化将建成连接腹地、通边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东北东部区域交通中心,将更加紧密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4)产业优势
通化市打好文旅全链条融合发展升级战,围绕“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格局,计划实施文旅项目24个、总投资204.4亿元,佟佳江旅游度假区炫彩小镇、吉林龙湾5A级景区创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龙兴里文旅小镇启动招商、开业在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自安山城遗址公园通过国家批复。万峰滑雪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并跻身全省四大雪场之一,成功举办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北方区域机场战略联盟会在通启动。2023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0.4%、246.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人才优势
通化滑雪队是我国滑雪队建队最早的队伍之一,早在1954年就有了基础,1958年与吉林市队同步跨入了中国滑雪前列,50-60年代是全国著名的劲旅。通化滑雪队是我国开展跳台滑雪最早的队伍,运动员单北鉴、赵石陆、王明仁等 1958 年就跳跃过金国最高、最长的跳台。通化滑雪队是出国训练、参加比赛人数较高的队伍,教练平均文化水平较高,技术等级水平较高(6名高级教练),队内运动健将多,也是向全国各雪队输送的教练员最多的队伍。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00亩,总建筑面积为47.1万㎡。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冬季滑雪场、别墅度假区、商务休闲运动区、医疗服务区以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其中:
(1)冬季滑雪场
冬季滑雪场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12万㎡。包括入口广场、室外冰雪运动区、冰雪运动中心、专用滑雪教学训练场地、冰雪娱乐区及冰灯冰雕展区。可同时容纳1500人滑雪。
(2)别墅度假区
别墅度假区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6.7万㎡。包括养老庄园、服务管理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养生养老别墅等。
(3)商务休闲运动区
商务休闲运动区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25万㎡。包括商务酒店、商务管理中心、体育馆、特色商业街及购物中心等。
(4)医疗服务区
医疗服务区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3万㎡。包括健康护理中心、主题疗养中心、医疗中心等。
(5)公共配套服务
公共配套服务建筑面积4000㎡,包括锅炉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便利店、医疗服务站、警卫室、生态公厕、垃圾转运站及污水处理站等。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50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0万元。
图表4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00000万元,利润175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7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7.5%。
图表5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滑雪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成为项目所在地对外经济、社会联系的窗口,促进本地与外地的经济技术、文化协作与交流,拓宽了信息来源渠道,显著提升其知名度,从而为该地区吸引人、财、物创造了更加有利条件,加快该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滑雪场的建造与旅游滑雪业的发展会带动社会其他相关产业的开发,此外对地区交通、通信、商业、手工业、农副特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拉动效果,为周边区域的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推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1.5 合作方式
投资方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通化市通化县果松镇。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进行专家调研论证并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通化县经济技术合作服务中心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团结路557号
2.2 概况
通化县位于长白山南麓,辖区面积3724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开区,总人口24万,素有“长白门户•吉辽咽喉”之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全国流通网络服务强县、全省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优胜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生态县、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三度荣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和“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县国家级荣誉达70余项。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全口径财政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
2.3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4100
联 系 人:韩敏
电话:+86-18626537770
邮箱:9375120@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市商务局
联系人:王良臣
电话:+86-435-3199017
+86-18643036783
邮箱:thsswjtc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