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通化市 > 招商项目
通化市集安市清河镇龙爪沟能量谷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2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项目以人参种植产业化为主向,配合可观可食的虹鳟鱼养殖、林蛙养殖,再导入人参、林蛙、虹鳟鱼的观光与美食,形成一个良性的吃住玩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让更多农民加入,打造通化地区乡村振兴的板块工程。

  项目建成后,形成一个以第一产业为龙头,附带二产三产的特色乡村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将清河镇天桥村龙爪沟打造成中国的能量谷,将通化地区的人参、林蛙、冷水鱼在这个山谷中汇聚,与文化、旅游互动,形成一个带有产业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度假基地。

  1.1.2 市场前景

  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健康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强,乡村旅游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1)中国乡村旅游趋势分析

  趋势一:客源市场趋于多元化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乡村旅游吸引的客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驾游、亲子游客。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通过乡村旅游来接触自然风光、认识乡土风情及传统文化,同时也策划出社交和交友的需求。同时,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乡村旅游市场的一员,促进了年轻人对乡村旅游的越来越高的认可程度。

  趋势二: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

  在中国的乡村旅游市场,除了观光旅游之外,其他形式游也得到了不断拓展。比如,种植、采摘、DIY、度假康养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使得乡村旅游变得更加多彩多姿,而且有助于游客更好的了解和融入当地风俗、文化等。

  趋势三:旅游业与一二产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旅游,更多关注体验、交流、互动、品味等综合性需求。针对这些综合性需求,很多地方在营造产业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当地特色品牌,将农民和游客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产业集群的模式。

  趋势四:旅游市场迎来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

  旅游消费的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推动着乡村旅游的升级。当前,中国旅游市场迎来智能化、数字化的变革。在住宿、交通、导游等环节,智能化、数字化创新持续推动着旅游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同时,在乡村旅游领域,很多地方智能化推进的速度明显快于城市,可以实现一些城市尚未覆盖的功能,如虚拟导游、农场预约等。

  趋势五:农村旅游发展之下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一些顽固性问题,推进了农村旅游和农业发展的协同发展。通过村民的创业、就业与增收,加速了当地农产品的产业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等方面的发展。

  2)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数据分析

  近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居民外出旅游需求被抑制,乡村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为6000亿元,2021年收入为6300亿元,2022年收入恢复至7000亿元。随着外出限制的放开,被压抑许久的旅游消费端将迎来增长,乡村旅游收入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图表12011-2022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及增长率

  

  3)全国不同省份乡村旅游示范数量

  2019-2022年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量达到80个;浙江省位列第二,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为55个;江苏省紧随其后,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为54个。

  图表22019-2022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省份分布

  

  4)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画像分析

  从年龄层来看,19-35岁的消费者占比最多达到64.8%36-50岁的消费者为第二大梯队,占比为32.8%。从性别方面来看,女性比男性消费者更多,占比为62.8%。从收入水平来看,有44.6%的乡村旅游消费者收入范围在500-10000元,其次10001-15000元的乡村旅游消费者占比29.2%20000元以上的乡村旅游消费者占比最少,仅有2.7%。另外,在乡村旅游消费者中,企业职员占比超过一半以上,达到了56.4%

  此外,近些年城郊或乡村成为都市人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的选择,62.0%的旅游用户去乡村旅游3-4天,68.4%的旅游用户选择“和家人旅行”,乡村旅游成为增进家庭、朋友感情的新方式;在旅游出行方式的选择上,47.7%的游客选择自驾去城市近郊、省内乡村游玩。

  5)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选择产品类别分析

  乡村旅游业态逐渐多样化,从农家乐向休闲观光型、健康养生型转变。在乡村旅游产品的选择上,70.2%的游客选择生态风光型,65.8%的游客选择农家乐、蔬果采摘等形式的乡村体验型,54.9%的游客选择健康养生型。

  近些年,中国乡村旅游进入新时代,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6)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花费金额数据分析

  七成中国乡村旅游用户花费金额集中在300-900元区间,23.7%旅游用户花费900元以上,3.9%的中国旅游用户在乡村旅游的花费金额在300元以下。当前,中国乡村旅游消费主要用于吃和住,而部分乡村旅游国家,如:日本乡村旅游消费主要用于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未来乡村旅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7)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注重因素分析

  在对乡村旅游的注重因素中,“舒适的自然环境”“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风味美食”是中国乡村旅游用户主要考虑的因素,占比分别为65.5%56.7%56.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落地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本项目发掘乡村文化、生态等价值,为市民打造休闲慢生活,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1.1.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

  20182月,吉林省正式下发《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提出,围绕农业现代化、三产融合、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民生保障、脱贫攻坚、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人才支撑等方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20215月,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吸引各类人才在吉林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0216月,吉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2110号,旨在提升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资源价值兑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吉林乡村旅游“升级版”。

  2023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2)资源优势

  集安市整体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风早度,秋霜晚至,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积温3650℃,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1.6/秒,是吉林省平均降雨量最多、积温最高、无霜期最长、风速最低的地区,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

  集安市是吉林省人参主产区和全国唯一的边条参产区,素有“参茸故里”、“中国人参之乡”之美誉,集安人参质优形美、皂甙含量高,被誉为参中上品,鲜参年产量4200吨左右,约占全省的1/8

  龙爪沟整个沟域占地1.7平方公里(约2500亩),沟域可开发利用长度7公里,平均可利用宽度150米。农民宅基地约65户左右,其中有8-10无人居住;耕地总量约650亩,适合开发;苇沙河支流在沟内穿过,域内型塘坝数座,挡水效果良好,形成若干个水塘,适宜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沟内现有大量人参种植基地,多个林蛙养殖池;森林覆盖率高,森林植被非常优越,是发展乡村文旅的绝佳所在。

  3)区位优势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南部,地处长白山西南麓,毗邻5个区、县,总面积3341平方千米。集安市城区距通化市公路距离103千米,距省会长春市公路距离422千米,距辽宁省大东港公路距离260千米。

  集安市地处鸭绿江国际经济合作带核心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满浦市、慈城郡、楚山郡、渭原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千米。境内集安口岸是中国对朝贸易三大口岸之一,也是通化市唯一的口岸城市。中朝国际列车每日往返于两国之间,是吉林省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

  集安市境内铁路有国际、国内两条专线,国内通(化)集(安)铁路贯通南北,可直达北京、长春、青岛、大连等地,跨国铁路与朝鲜满溥市相接,可达朝鲜半岛腹地。境内铁路主要为国内线梅集线通集段,辖长46千米,是横穿通化市、通化县、集安市东南部的交通大动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国际线集安-朝鲜满浦,辖长8千米,是中国对朝鲜出境的重要线路之一。

  4)产业优势

  近年来,乡村游逐渐成为集安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为给游客提供更好的入住体验,集安市各乡镇陆续打造网红民宿、红色民宿、主题民宿等28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不仅为8万农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也为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打响了集安的民宿品牌。

  近年来,集安市充分利用乡村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优势资源,使之与当地的优美生态相融合,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也丰富了全市乡村旅游的内涵。2023年,集安市重点谋划打造“鸭绿江畔二十八村”乡村旅游品牌,以28个重点村做试点,赋予文化品牌创意和视觉形象设计,大力开展文化赋能工作,把文化成果融入到重点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过程中,使其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乡村旅游产品。目前,青石镇黄柏村“葡韵小镇”、城东街道下解放村“援朝首渡”、太王镇钱湾村“果·宿”、麻线乡下活龙村“渔·坞”等乡村旅游品牌已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在实现“农田变景观、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礼品”转变的同时,也为全市旅游产业复苏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规划用地170万㎡。项目规划布局从天桥村口开始,向东延伸,将近65户宅基地纳入其中,并将650亩农地升级为特色种植区,囊括农业、文旅、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产业。

  项目在清河镇人参产业的基础上,搭建以“农创+文旅+O2O产业平台+民宿社区”的新产业模式,项目具体模块包括:

  以人参、林蛙、虹蹲鱼为主要载体,打造农创产品。

  在现有山、林、水的基础之上,打造以特色鱼类观光、溪谷茶文化区、溪谷露营区、溪谷漂流区、森林越野俱乐部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活动。

  打造集农产品市集、农产品电商、中国人参主题商品超市、自创产品体验销售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融合体系。

  将现有的寺庙打造成为国学、养生为主的国学主题客栈,将天桥村打造成为森工主题的研学体验村落,将龙爪沟内的沿河民居打造成为溪谷民宿。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5000万元,流动资金5000万元。

  图表3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8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3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6.0%

  图表4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高标准规划的大型农业综合体项目,是乡村振兴战略方针下的重要项目,项目将成为通化农业旅游的名片产品,借助能量谷的人群互动,药食同源的深入研究与下沉,有效的推动地区的知名度,让地区的主导产业在全国游客与受众人群中生根。项目响应国家号召,发展乡村产业,带动百姓实现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保证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1.5 合作方式

  独资或合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通化市集安市清河镇天桥村。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产业规划方案。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清河镇人民政府

  地址:通化市集安市集锡线

  2.2 概况

  集安市清河镇位于东经125°51′,北纬41°19′。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最高气温37℃,无霜期127天。境内四周皆山,水源充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发展山区多种经营。清河镇南距集安市区63公里,北距通化市区40公里。集锡公路303国道贯通全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商贸活跃,是集安市岭北五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商贸中心。

  清河镇幅员面积5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790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全镇划分15个行政村、86个居民组、6个居民委,总人口20501人。

  清河镇辐射区域大,是集安市乃至通化地区的人参、中药材集散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清河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镇域经济突破中,全面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大力进行招商引资,不断加强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从而使小城镇建设逐步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清河镇先后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工业小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级十强镇先进镇”。

  2.3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4000

  联 系 人:王鹤臻

  话:+86-13214350227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市商务局

  联系人:王良臣

  电话:+86-435-3199017

  +86-18643036783

  电子邮箱:thsswjtc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