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通化市 > 招商项目
通化市年产1000万盒蒲公英发泡糖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2日    来源:吉林省政府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 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蒲公英在我国分布广泛,生命力和传播性很强,许多地方都可见野生植株。蒲公英可全株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散结等多种功效。鲜嫩的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保健蔬菜,可生吃、炒食、做馅。蒲公英是典型的药食同源植物,其根部药用价值高,同时蒲公英提取物中含有黄酮英甾醇、胆碱等药物成分,可直接作为药物治病,也可以通过深加工,分离各主要成分,蒲公英提取物可辅助治疗上百种疾病,其药用潜力无比巨大。

  项目结合目前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和园区实际情况,建设清咽利喉蒲公英发泡糖项目,为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1.1.2 市场前景

  (1)中药材行业现状

  中药材作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已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阶段,目前种植品种达200多种,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

  据统计,我国中药种植面积在2016-2021年间处于上升状态,2021年,我国中药种植面积达到5638万亩,较2020年同比上升3.35%;2022年受政策影响,多区域大力实施退林还耕、复耕种粮等措施,中药种植面积大大缩减,加之气候因素的影响,种植成本的上升,药农普遍收益不高,导致种植面积大大缩小。2022年中国中药种植面积达到5250万亩,较2021年同比下降6.88%。

  图表1 2016-2022年中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及增速

  

  从中药材的产量来看,2016-2021年,随着中药种植面积的增长,我国中药材产量也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我国中药材产量达到495.2万吨,较2020年同比上升4.98%。虽然2022年中药种植面积减少,但2022年中药材产量比2021年增长了25.8万吨,同比增速5.21%。

  图表2 2016-2022年中国中药材产量及增速

  

  中药材是中成药加工的主要原材料,随着上游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为中成药产品的生产增加了成本。从销售规模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中药材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销售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张。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为1976.08亿元,同比增长18.70%;2022年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增长为2084.67亿元,同比增长5.50%。

  图表3 2016-2022年中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及增速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药外贸总额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额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进口额28.8亿美元,同比增长5.1%。2023年1月至6月,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额29.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进口中药材前十的品种(以进口金额计)为西洋参、鹿茸、人参、姜黄、番红花、甘草、丁香、血竭、乳香、没药,前十品种进口额占我国药材进口总额的36%。2022年,我国进口药材的前十大货源国(以进口金额计)为印度尼西亚、缅甸、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印度、泰国、越南、俄罗斯、美国,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量的85%,进口总金额的87%。

  (2)蒲公英行业现状及预测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普遍加快,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健康、养生的理念也越发受到大众关注,因此药食同源类中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蒲公英产区广泛,全国大部分均有分布。蒲公英有良好药用保健作用,尤以临床最为广泛,其应用主要包括抗炎、抗肿瘤、抗肝损、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胃肠保护等。蒲公英是药食兼用佳品,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而且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蔬菜,是开发绿色天然植物营养保健品的宝贵资源。目前,各国已先后开发出蒲公英饮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今后在保健药物、化妆品开发上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2020年蒲公英产量在13035吨左右,2021年蒲公英产量约为11972吨左右,2022年蒲公英产量约为12571吨左右。

  在中成药需求方面,通过对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监控的7702种中成药品种进行筛选,目前有213种中成药中含有蒲公英,需求靠前的中成药是消炎退热颗粒、众生丸、蒲地蓝消炎片等。蒲公英需求靠前的企业为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统计,2020年蒲公英用量在11297吨左右,2021年蒲公英用量约为11860吨左右,2022年蒲公英用量约为12350吨左右。

  近年来,中国蒲公英市场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以来,中国蒲公英市场均价持续增长,在2023年1月达到12.83元/千克的高价。2023年4月份中国家种蒲公英市场均价达到10元/千克,为近年来最高价格。中国野生蒲公英市场价格在2023年1月份最高达到15.65元/千克的高价,2023年4月份中国野生蒲公英市场均价14.45元/千克。

  中国是蒲公英提取物市场的领导者,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地。目前,中国蒲公英提取物主要企业有陕西嘉禾生物科、陕西宏达植物化工、湖南绿蔓生物、陕西冠捷生物、陕西皓康生物、湖南华康生物、成都辰绿生物、天一生物及长沙上禾生物等,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2022年全球蒲公英提取物市场规模约0.3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0.33亿元。未来,全球蒲公英提取物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在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清咽利喉蒲公英发泡糖项目,市场前景良好。

  1.1.3技术分析

  本项目拟采用国际先进的中药材深加工技术,选用国内领先的成套生产线设备,进行清洗、筛选、加工、包装等生产程序,采用机械操作并辅以手工操作,整个生产过程保持各种原有营养成分,项目生产工艺技术完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为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要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要加强中药管理。

  《“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药产业给予极高的激励和高度认可,强化了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

  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作为首个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中医药5年规划出台,在中医药供给和资源总量、质量标准建设、医保准入、中医药创新、中医药国际化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发展要求。

  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吉林省重点优势产业,吉林省在《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中,决定全面加强“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将通化打造成国家医药名城。引导人才、科研等各类要素向走廊地区集聚,把“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成为医药健康产业的承载区、创新成果的集聚区、创新服务的密集区、引领发展的示范区。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果蔬、食用菌、参茸、中药材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推进超高压食品技术应用,发展超高压新型食品产业。强化协同创新机制,依托企业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特色产业基地。吉林省一直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投资者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3年3月,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本项目为示范区七大承接产业中的医疗健康行业项目。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通化医药高新区精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若干政策》中提出鼓励固定资产投资 ,对不同投资额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给予不同建设补助,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给予优惠。

  通化医药高新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投资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35项涵盖创新环境、服务体系、科技金融、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了额度为2.5亿元医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2)资源优势

  通化市药物资源丰富,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是“中国三大天然药库”之一。已经查明的药物资源252科、596属、1133种,主要有人参、天麻、贝母、五味子、红景天等。人参等道地药材特产是吉林省农业的支柱产业。长期来,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特别是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产业优势

  通化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特色鲜明,形成医药、食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和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通化医药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是全国第一个“中国医药城”、国内著名的“葡萄酒城”和东北重要的“钢铁城”。全市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发展到108户,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109.6亿元,总量和效益占全省的55%以上,通化制药企业数量、上市制药企业数量、国家级医药技术中心数量和制药企业销售人员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均排第1位。

  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以医药冠名的高新区之一,高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备,通讯、电力、供水、供热、燃气供应能力较强,保障充足,拥有通化市最大的产业孵化器——通化医药高新区医药健康创业园,园区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20万㎡。园区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培育示范作用明显,重点孵化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生产企业。通化医药高新区现有医药企业43户,万通药业、修正药业等7户企业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通化东宝、通化金马药业为上市公司,9户医药企业被重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户企业获得省级认证的企业技术中心,其中3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4)交通优势

  近年来,通化市实施了交通快速化战略,提出打造“六路一场一港”的构想,重点谋划了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长春、通化至集安、通化至靖宇等高速公路,以及通化至丹东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快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提升区位优势。目前,通化至沈阳、通化至丹东、通化至长春等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已建成通车。通集、通靖、辉白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通化机场已正式通航。“六路一场一港”项目全部建成后,通化将“通边达海”,实现了“1小时域内”、“2小时省会”、“3小时出海”的目标。2024 年北京-沈阳-二道白河高铁开通,北京到通化市只需3个小时,沈阳到通化市只需40分钟。“十四五”期间,通化将建成连接腹地、通边达海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东北东部区域交通中心,将更加紧密地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5)人才优势

  目前通化市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县级职教中心全部通过省重点校验收进入全省百强校行列,是全省首个县级职教中心全部进入省级重点校行列的地区。近年来,通过科学布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设,通化市现有吉林省服务县域振兴示范性职教中心1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特色专业(群)3个。区域办学优势开始显现,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通化市政府已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通化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通化市在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给予企业助力,大力实施“万名学子兴企计划”“千名学子归巢计划”,持续为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年产6000万粒(6粒/盒)、1000万盒蒲公英发泡糖项目。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面积55亩,总建筑面积36000㎡。主要建设2座标准化工业生产车间、标准原料库房、成品库房、办公综合楼、职工宿舍及配电房、门卫室、环保处理站。项目安装蒲公英发泡糖生产线4条,购置设备86台(套)。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15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000万元,流动资金3500万元。

  图表4 项目总投资汇总一览表单位:万元人民币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5000万元,利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4.6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38.7%。

  图表5 主要财务效益预测指标一览表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项目的建设是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对通化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通化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能为地方增加税源,带动建材、商业服务、交通运输等有关行业经济的发展,符合通化医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对促进城市经济繁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1.5 合作方式

  投资方独资。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进行专家调研论证并编制项目建议书。

  2 合作方简介

  2.1 基本情况

  名称: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务局

  地址:通化市经开环路1568号

  2.2 概况

  通化医药高新区于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区划面积66.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现有工业企业442户,2019全年科技研发投入资金4700余万元,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医药产业集聚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随着通化“大交通”战略的实施,通沈、通丹、通长、通集、梅沈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等“六路一场一港”工程的陆续建成,将直接把通化融入环渤海“2小时经济圈”,特别是辽宁、吉林两省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通丹经济带”的实施,将使通化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联络带,通化医药高新区具有极强的后发优势。

  2.3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4000

  联 系 人:陈奎宏 崔峰

  电话:+86-435-3265515

  +86-13944545515

  +86-435-3322595

  +86-13732858668

  邮箱:thyygxq@126.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市商务局

  联系人:王良臣

  电话:+86-435-3199017

  +86-18643036783

  邮箱:thsswjtc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