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通化市 > 招商项目
梅河口市民族特色产业园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4年02月02日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聚集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是实现强县富民,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举措。

项目依托梅河口市朝鲜族特色文化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建设民族特色产业园,打造集白菜种植、深加工,朝鲜族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项目。

1.1.2市场前景

1)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农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发展已从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就显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截至2023327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主体数量规模约为7.7万家,其中注册主体最热的年份为2022年,新增企业数量达到6330家。

2)我国农产品加工市场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产值较低、产业效益较低,与日益增长的社会生活成本的矛盾变得更加显著,国家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转型升级,优化其区域布局。

202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约23.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3%。其中,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市场规模约16.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非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市场规模约7.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0.5%。从结构来看,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占比68%,非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占比32%

2023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将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制造业(包括食用类和非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将实现营业收入约13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利润总额将达到约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0%。从结构来看,食用类和非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将分别占制造业营业收入的7.5%3.5%,利润总额的2%1%

在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中,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和水产品加工是主要的细分领域。2022年这些细分领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2万亿元、1.63万亿元、1.18万亿元、0.84万亿元、1.91万亿元、0.70万亿元和0.62万亿元,占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2%15.5%11.2%8.0%18.1%6.7%5.9%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万家,营业收入超19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2:1。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过5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五大类农业产业融合主体整体数量及投资规模都在快速增长。2021年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000万人,家庭农场达到39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0万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万家,工商资本每年投入乡村产业的投资总量都在万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已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2022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万家,营业收入超19万亿元。

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在多方发力的作用下,呈现出新特征、新态势。全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8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8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批准建设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涉及粮食、果蔬、畜禽、特色(茶叶、食用菌、桑蚕、板栗、花椒等地域品种)、水产、其他等六大类主导产业。果蔬类占比达到35%

4)吉林省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吉林省全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积极推进“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中药材)、梅花鹿、果蔬、林下及林特”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实施全产业链开发,持续把粮食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截至目前,全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57户,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量达到150个,认定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户。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5个。

2022年,全省中高端大米销量达到22亿斤,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鲜食玉米企业达到10户,其中东北农嫂鲜食玉米销量、电商销量、出口量均处于全国第一。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成功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人参、木耳、梅花鹿等品牌产品已成为所在县乡主导产业,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全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00亿元,成为抚松、通化、延吉等东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黄松甸黑木耳市场年吞吐量约3.7万吨,年交易额达30亿元,带动黄松甸镇95%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相关产业。双阳梅花鹿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5亿元、品牌价值超过60亿元,占长春市双阳区经济总量20%以上。全省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79个、农业企业品牌188个、农产品品牌267个,品牌影响力和综合效益逐步提升。

项目依托梅河口市独特的朝鲜族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特色产业园,发挥梅河口市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场前景广阔。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各地可结合实际创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折股量化、收益分红等方式让农民直接受益,切实发挥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带动农民增收作用。积极创新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

国家对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等均提供土地、财税等大力度的政策,其中用地保障尤为关键,如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允许各地在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支持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用地,为文旅等三产用地提供保障。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制度,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提出:探索在农民集体依法妥善处理原有用地相关权利人的利益关系后,将符合规划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按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复函》提出,示范区要按照“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多园联动”的空间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

2)资源优势

梅河口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成为了梅河口的文化底蕴。梅河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带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或关内外技艺融合的艺术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区位交通优势

梅河口区位优势突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梅河口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是吉林省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节点城市、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与长春、吉林、四平3座城市构成全省4个重要节点,与吉辽两省10多个县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辐射带动周边400多万人口。

4)土地资源优势

“十四五”期间,梅河口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产业发展等方面,赋予高新区更多自主权,允许先行先试。并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充裕的建设用地。

5)梅河口特色农产品优势

梅河口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多户,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多户,其中规上企业80多户。

全市绿优水稻种植面积45万亩,主要种植秋田小町、吉粳816、通院香518等优质米品种,现有规上大米加工企业20多户,年加工能力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梅河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评为“中国名牌”“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全市大小果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200户,其中80多户具有出口经营资格,年加工松籽15万吨、创产值54亿元,占全市GDP18%。全国80%的果仁产品在梅河口加工销售,松籽出口量占国际市场的70%,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被授予国家级出口果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松籽产业贸易和加工示范区称号。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240亩,采用分期建设的方式,各期建设内容如下:

1)一期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70000m²,建设辣白菜腌制基地,配备全自动流水线,打造绿色健康食品辣白菜产业园,年产辣白菜15万吨。

2)二期占地面积135亩,建筑面积90000m²,建设三产融合民族特色产业,以朝族特色为主题,涵盖生产、餐饮、娱乐、展示、历史、研发等为一体的全业态综合性园区。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6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000万元,流动资金12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53000万元,利润11000万元,投资回收期9.5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4%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将为吉西南产业承接提供完善的产业承接园区,有利于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带动并促进梅河口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带动梅河口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梅河口市。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光明街道康美大道555

2.2概况

吉林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梅河口高新区)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912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9.82平方公里,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2020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二。梅河口高新区坚持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以升促建,全面提升各项建设水平,现规划形成“五区五园一城一中心”新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先后荣获“国家火炬梅河口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吉林省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医药健康产业特色园区”、“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以来,梅河口高新区秉持“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质量招商、精细化建设、全链条服务、产业化经营,成功引进四环制药、步长制药、紫鑫药业、天衡医药、鲁南制药、正大集团、泸州老窖、新加坡三达膜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辖区存量企业持续增资扩能,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现有各类企业1214户,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7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10%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5000

联 系 人:穆占垣

话:+86-15643552255

      +86-435-4326686

邮箱:4965278@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梅河口市商务局

联系人:穆占垣

电话:+86-15643552255 

      +86-435-4326686

邮箱:49652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