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秸秆饲料主要是指以甜高粱、玉米、芦苇、棉花等秸秆粉碎加工而成的纤维饲料,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饲料。
1.1.2市场前景
(1)我国工业饲料市场情况
我国饲料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2018年至2022年,我国饲料总产量由23763万吨增长至30223万吨。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1-6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4930万吨,同比增长7.0%。
图表1 2018-2022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单位:万吨)

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30223万吨,其中,全国猪饲料产量为13597.5万吨,同比增长3.0%;全国蛋禽饲料产量为3211万吨,同比下降0.6%;全国肉禽饲料产量为8925万吨,同比增长0.2%;全国水产饲料产量为2526万吨,同比增长10.2%,增幅最大;全国反刍动物饲料产量为1617万吨,同比增长9.2%;全国宠物饲料产量为124万吨,同比增长9.5%。从历年数据来看,水产、反刍和宠物料产量创历史新高。
图表2 2022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单位:万吨)

(2)我国反刍饲料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2016年以来我国反刍工业饲料产量呈现阶梯式增长,2018年突破1000万吨,2022年我国反刍饲料总产量1616.8万吨,同比增长12%,占全国饲料总产量比重约5%。
图表3 2015-2022年我国反刍饲料产量(单位:万吨,%)

从产量结构占比来看,配合饲料是反刍动物饲料主要产品,2021年占比达74.05%。其次为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饲料,占比分别为21.6%和4.35%。
图表4 我国反刍饲料产量细分种类占比分布情况(单位:%)

受肉牛、羊传统散养养殖模式制约,反刍饲料行业尚未形成科学饲养标准,传统大型饲料企业在反刍饲料研发和技术服务长期投入不足,当前反刍饲料行业以中小型饲料企业为主,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受益于肉牛羊养殖规模扩张及模式升级,反刍精饲料普及率有望提高。
(3)我国秸秆饲料化市场
作为一个粮经作物种植生产大国,我国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秸秆中含有大量可利用纤维、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是牛羊等草食动物良好的粗饲料资源。比如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69.1%—82.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7.2%—47.1%,粗蛋白含量4.9%—8.7%,粗脂肪含量1.4%—1.7%,都是牛羊不可或缺的“五谷杂粮”,如果过科学的技术加工,提高其营养品质,甚至有望替代优质饲草成为草食动物的“主粮”。
图表5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占比情况(单位:%)

秸秆饲料化已成为重要的秸秆农用方式,在弥补优质饲草缺口、保障畜产品供给、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高效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国秸秆产生量8.65亿吨,可收集量为7.34亿吨,秸秆饲料化年利用量为1.32亿吨,这些秸秆可提供粗蛋白质约460万吨(以秸秆粗蛋白质5%计算),相当于5750万吨玉米、1150万吨豆粕或2300万吨苜蓿所能提供的粗蛋白质量;同时还可提供草食动物必需的中性洗涤纤维5000万吨。
秸秆中的纤维对牛羊来说好处多多,被牛羊瘤胃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可以提供能量;可以刺激反刍和唾液分泌,维持瘤胃pH值的稳定,防止反刍动物酸中毒;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增殖,从而保证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活动,提高微生物菌体蛋白的含量。秸秆通过牛羊消化后过腹还田还能为土壤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将部分有机质重新归还土壤,提升耕地质量。
虽然秸秆饲料已有较大发展,但对比我国巨大的食草动物养殖量,秸秆饲料仍有不小的缺口。按照2021年养殖的草食动物养殖存栏量测算,每年秸秆饲喂量近2.1亿吨,考虑饲喂过程中剩余和废弃的部分(按30%折算),全年草食动物秸秆的需求量在3亿吨左右。而目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总量在1.32亿吨,尚存在1.68亿吨的差距。如果将肉羊3.2亿头的年出栏量考虑在内,全年草食动物秸秆的需求量将达到3.85亿吨,秸秆饲料的缺口将达到2.53亿吨。
秸秆反刍饲料缺口明显,为未来我国秸秆反刍饲料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提供动力。项目依托梅河口市丰富的秸秆资源,建设秸秆饲料化基地,承接发展秸秆饲料加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市场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农作物秸秆加工饲料的生产技术主要有秸秆氨化技术、秸秆饲料压块技术、秸秆草粉制作技术、秸秆揉搓加工技术、农林废弃物制蛋白技术、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酶解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
项目主要采用“农林废弃物制蛋白技术”、“酶解技术”等技术生产反刍饲料。
(1)农林废弃物制蛋白技术
主要是利用纤维素降解酶和淀粉降解酶的生物活性和体外多酶分子体系,与酿酒酵母发酵后的生物转化,可以把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高效酶水解合成人造淀粉,同时在有氧条件下低成本发酵生产微生物蛋白。
(2)酶解技术
采用酶解技术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将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为易于消耗的糖类,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农用优先,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发挥好秸秆耕地保育和种养结合功能。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40亿吨左右,到2030年达到45亿吨左右。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复函》提出:示范区要按照“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多园联动”的空间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
吉林省将成立省级层面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推进机构,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服务,建立健全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
(2)区位交通优势
梅河口区位优势突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梅河口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是吉林省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节点城市、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与长春、吉林、四平3座城市构成全省4个重要节点,与吉辽两省10多个县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辐射带动周边400多万人口。
(3)土地资源优势
“十四五”期间,梅河口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产业发展等方面,赋予高新区更多自主权,允许先行先试。并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充裕的建设用地。
(4)产业优势
梅河口市粮食播种面积10.9万公顷,其中水稻2.82万公顷、玉米7.81万公顷、大豆0.2万公顷、土豆0.07万公顷。
此外,梅河口市把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着力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机制构建和产业培育,推进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转化和利用,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200000m²,主要建设生产车间、仓储厂房、物料周转场、研发用房等。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5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4000万元,利润83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2%。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利用秸秆生产加工饲料是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大革命,项目的建设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途径,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是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带动农民增收及就业方面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光明街道康美大道555号
2.2概况
吉林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梅河口高新区)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9年12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29.82平方公里,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2020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二。梅河口高新区坚持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引领,以升促建,全面提升各项建设水平,现规划形成“五区五园一城一中心”新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先后荣获“国家火炬梅河口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吉林省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医药健康产业特色园区”、 “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以来,梅河口高新区秉持“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质量招商、精细化建设、全链条服务、产业化经营,成功引进四环制药、步长制药、紫鑫药业、天衡医药、鲁南制药、正大集团、泸州老窖、新加坡三达膜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辖区存量企业持续增资扩能,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现有各类企业1214户,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7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10%。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5000
联 系 人:穆占垣
电话:+86-15643552255
+86-435-4326686
邮箱:4965278@qq.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梅河口市商务局
联系人:穆占垣
电话:+86-15643552255
+86-435-4326686
邮箱:49652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