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通化市 > 招商项目
通化市年产200吨人参提取物生产线建设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盛名于国内外。

人参提取物是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叶中提取精制而成,其富含十八种人参单体皂甙,溶于80°C的水,易溶解于乙醇。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过缓、过快、室性早博、血压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疲劳过度、病后、产后、术后身体虚弱等症状;久服可以延年益寿,并能增强体力,治疗癌症患者因放疗和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等症;有抗冷热应激作用。同时具有增强人体表面细胞的活力,抑制衰老等作用。

项目位于集安清河澳洋人参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集安及其周边县市丰富的道地长白山人参资源,生产人参各类提取物(包含人参根部提取物、人参茎叶提取物、人参果提取物,提高人参深加工水平。

1.1.2 市场前景

(1)人参行业发展现状

人参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人参种植业,原材料有种苗、土地、肥料、农业机械、设施等;中游为人参加工企业,主要包括人参初加工企业及人参深加工企业;下游主要包括中药企业以及人参产品消费者两大类。

人参不但是“东北三宝”之一,更被视为是“百草之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参的价值也愈发受到重视,市场规模逐步壮大。2023年我国人参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91934吨和95675吨,同比增长4.2%和6.2%。2023年我国人参市场规模已达到350亿元,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年复合增长率。未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人参等传统滋补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人参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资源,人参产业在吉林省最具优势特色。作为我国最大的人参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吉林省人参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60%、全世界的40%,每年通过长白山地区人参市场交易的原料参占全国交易量的85%左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参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吉林省在确保人参品质的基础上,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丰富产品品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力图撬开庞大的消费市场。

2023年,吉林省园参种植面积14.5万亩,鲜参产量3.4万吨;林下参面积116.5万亩,鲜参产量781.8吨。吉林省2023年参业综合产值708.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126.3亿元、第二产业244.8亿元,第三产业337.4亿元,占比分别为17.8%、34.6%和47.6%。

(2)需求分析

人参的强壮、延年、益智等传统作用已为现代医学所证明,深化了人们对中医中药的可信性及经典论述的正确性的认识。具体来说,人参中的有效成分包括皂甙类、非皂甙类、小分子肽和多肽、多糖等。其中,以人参皂甙研究得最多,因Rgl和Rbl含量较高,活性强,作用广。Rgl和Rbl是人参促智的主要有效成分,前者可改善记忆全过程,后者对记忆获得和记忆再现过程有易化作用。人参皂甙主要应用于医药工业、日用化妆品、食品与饲料工业等方面。例如,在食品与饲料工业方面,皂甙有延年益寿作用,可用做食品添加剂。

随着人参下游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市场对人参需求量将呈现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人参需求量还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8年我国鲜人参需求量或将达到83739.3吨。

(3)人参进出口量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人参相关商品总进口量波动增加,进口金额逐年增加。2022年中国人参相关商品进口量达3693.1吨,同比增长了3619.67吨,增长了49倍;进口金额达10550.39万美元,同比增长了7349万美元,增长了2倍;进口量及进口金额的增长均来自“鲜或干的西洋参”的拉动。2023年,中国人参进口量已增至5753.17吨,净进口量为3582.63吨;进口金额随贸易量同步增至12503.42万美元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2022年,中国人参相关商品总出口量及总出口金额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22年中国人参相关商品总出口量达1803.39吨,同比增长了286.36吨,增幅为18.87%;总出口金额达7990.07万美元,同比增加了1216.72万美元,增幅为17.96%。2023年,中国人参出口量增长到2170.54吨,出口金额随贸易量同步增至9087.16万美元

(4)项目市场分析

2023年,全球人参提取物市场规模为3220万美元,预计2023-2028年该市场将以6.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全球人参提取物市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慢性疾病病例的增加和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影响着4.2亿多人,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预计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这将推动全球人参提取物市场的增长。此外,人们对在营养保健品和药品中使用人参的认识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推动该市场增长。化妆品、药品等众多终端应用领域对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人参提取物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项目依托集安地区丰富的人参种植资源,建设人参提取物生产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项目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

(1)脱水处理

生晒参是经过了脱水处理而产生的人参品种。生晒参经过了在阳光下晾干或晒干的脱水处理,具有3-5年的寿命,具有调节血压、安神益智等众多功效。

(2)蒸制处理

为了再次延长生晒参的寿命,对生晒参再次进行了蒸制处理,得到了人参的熟制品,即红参,红参不但能够拥有10-15年的寿命,还能在补虚方面比生晒参强得多,因此也是人们最喜欢购买的一种人参。

(3)提取营养物质

各种处理人参的方法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对人参中的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微量元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进行破坏和损伤。而直接将人参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提取,则可以使这些营养物质最大程度且快速的进入人体为我们所吸收,是新型处理人参的方法之一。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2022年9月,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以吉林人参为代表的我国中医药特色健康资源传承发展,全链条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吉林省发布《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推动延伸药用、食用、化妆品等人参精深加工链条,加快推进以人参为基源的药品、食品、保健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和日化用品的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2022年6月,吉林省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参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人参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方面关键短板基本补齐,鲜参优质率达到85%以上;到2030年,人参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农业新兴支柱产业。

为支持东北地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202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四平、辽源、通化三市。示范区将承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绿色载能、现代化工、现代纺织、文化旅游七大产业。项目位于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属于七大承接产业中的医药健康项目。

20248月,吉林省通化市颁布实施《通化市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明确提出了人参品质提升、‌道地性保护、‌品牌培育与保护、‌传承与发展、‌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破解制约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打造千亿级人参产业规模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撑和法治保障。

(2)资源优势

集安地处长白山南麓,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所产的人参以质优、形美、皂甙含量高而著称,是吉林省最优质的人参产区。成功获批国家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

集安境内现有人参种植面积16.63万亩(其中园参6960亩、西洋参9345亩、林下参15万亩);鲜参总产量4583吨,其中园参1972吨、西洋参2571吨、林下参40吨。

3)产业优势

集安拥有全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该交易市场也是全国建设规模最大、服务配套最齐全,集人参文化展示、传播、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参交易中心。目前,入驻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并开业的商铺达200余家,2021年交易额达到35亿元,人参交易量4000吨。

益盛、康美等龙头企业与吉林大学、吉林农大、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等单位的专家团队合作创新,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研发项目26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4个,取得专利41项,选育人参新品种6个,制定修编人参国家标准7项、人参行业标准1项,集安市现已成为全国人参生产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和人参产业标准的重要来源地。

4)区位优势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南部,地处长白山西南麓,毗邻5个区、县,总面积3341平方千米。集安市城区距通化市公路距离103千米,距省会长春市公路距离422千米,距辽宁省大东港公路距离260千米。

集安市地处鸭绿江国际经济合作带核心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满浦市、慈城郡、楚山郡、渭原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千米境内集安口岸是中国对朝贸易三大口岸之一,也是通化市唯一的口岸城市。中朝国际列车每日往返于两国之间,是吉林省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

集安市境内铁路有国际、国内两条专线,国内通(化)集(安)铁路贯通南北,可直达北京、长春、青岛、大连等地,跨国铁路与朝鲜满溥市相接,可达朝鲜半岛腹地。境内铁路主要为国内线梅集线通集段,辖长46千米,是横穿通化市、通化县、集安市东南部的交通大动脉,也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国际线集安-朝鲜满浦,辖长8千米,是中国对朝鲜出境的重要线路之一。

5)人才优势

吉林省现有人参科研机构19家。通化市拥有张伯礼院士工作站、吉林人参研究院、集安人参研究所等7个人参科研机构,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0多项。审定了“新开河1号”“康美1号”“益盛汉参1号”等人参新品种7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人参产业)落户通化。益盛药业以人参为原料自主研发生产的心悦胶囊为国家二类新药、人参降糖胶囊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人参单体Re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另外,通化师范学院于2019年成立人参学院,为培育人参专业人才和厚植人参产业基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年生产人参各类提取物200吨(包含人参根部提取物、人参茎叶提取物、人参果提取物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租用集安边合区清河澳洋人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租用建筑面积6600㎡。项目建设人参提取生产线4条(人参茎叶提取生产线、人参根部提取生产线、人参单体分离技术生产线、人参农残处理生产线),并建设仓库、公用工程、净水处理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1.3.2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 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0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投资回收期5.3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30.0%。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符合集安市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是集安市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优先选择。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充分发挥集安及其周边县市道地长白山人参资源优势,提高人参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5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他方式可面议。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设备、技术。

1.7 项目建设地点

集安清河澳洋人参高新技术产业园

1.8 项目进展情况

已编制项目建议书。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集安市商务局

地址:集安市鸭江路3001号

2.2概况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辖区面积3341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4个街道,127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202547人,有汉、朝鲜、满、回等25个民族,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书法之乡、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边疆重镇。2023年GDP同比增长5.6%。

集安主要有四大名片:一是世遗古都。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汉唐时期存续705年的高句丽民族在集安繁衍生息并建都长达425年之久,传19代王,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迄今为止,集安境内共发现古遗址、古墓葬1万多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集安是全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地。二是国参故里。集安自古以来就是“百草之王”人参的主产区之一,人参应用历史已有1700余年,人工栽培历史已近500年。集安人参质优形美、皂甙含量高,被誉为参中上品,鲜参年产量4000吨左右,“新开河”品牌是我国人参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集安清河野山参”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人参品质代表长白山人参最高档次,是世界最优质人参产区、最大的林下参基地。三是边陲重镇。集安地处鸭绿江国际经济合作带核心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满浦市、慈城郡、楚山郡、渭原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境内口岸机关齐全,中朝国际列车每日往返于两国之间,是吉林省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四是养生福地。森林覆盖率达82.19%,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品质优良的人参、山葡萄、五味子、蜂产品、食用菌等驰名全国的特色资源,是全国最大的山葡萄产区,是重要的健康食品、保健品原料和生产基地。

2.3联系方式

2.3.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集安市商务局

联 系 人:朱启标

联系电话:+86-435-6224912  

          +86-15944561889

电子邮箱:jajhzsk@163.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通化市商务局

联 系 人:王良臣

联系电话:+86-435-3199017  

          +86-18643036783

电子邮箱:thsswjtc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