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通化市 > 招商项目
梅河口市年产5万件新能源电池铝外壳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15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梅河口市年产5万件新能源电池铝外壳项目

 
时间:2025-03-28 15:04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1.1.1产品简介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是保障电池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内部电池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撞击、高温、水分等,同时也为电池提供结构支持和热管理。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机械性能、热管理和阻燃性以及其他如防腐蚀性能和绝缘性能等。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材料主要有铝壳和钢壳两种,其中铝壳具有易于加工成形、高温耐腐蚀性、良好的传热性和导电性等优点。铝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可一次拉伸成形,相对于钢壳,可以省去盒底焊接工艺,从而避免因金属元素烧损而导致焊缝质量下降等问题。

项目依托吉林省全力推进“六个回归”的战略,梅河口市在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方面的产业基础,生产新能源电池铝外壳,为福迪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等企业提供配套。

1.1.2市场前景

1)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类。在环保、节能等方面,新能源车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的重点产业。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3731.45亿元(人民币),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10293.66亿元。

2016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相对平稳,自2021年开始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保持大幅增长,渗透率提高至31.55%,较2022年提升5.95个百分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图表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情况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32%,市场占有率达35.2%月度产销量不断创新高,8月、9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连续突破100万辆大关。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高,近三个月零售渗透率连续突破50%并持续增长,意味着“电比油多”的时代已经到来。这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潜力巨大。

2)动力电池市场前景

动力电池是一种用于提供动力能源的电源,主要应用于各类电动车辆(如电动乘用车、电动客车、电动专用车等)及其他需要电动驱动的设备(如无人机、移动电源等),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动力电池通常由电池盖、电池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有机电解液等构成,依据不同的生产材料,动力电池可以分为三元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进程。

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电池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418.7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电池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19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4.7%。全球新能源电池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024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总装车量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62.3GW·h,占总装车量的30.63%,同比增长29.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41.0GW·h,占总装车量的69.32%,同比增长35.7%。我国钠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实现装车,动力电池板块的竞争格局仍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半固态电池上半年装车量为2154.7MW·h,主要来自卫蓝新能源;钠离子电池装车量为1.5MW·h,来自孚能科技、宁德时代及中科海钠。

图表2  2024年上半年不同材料类型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

图表3  2024年上半年不同类型车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

从车型来看,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居前三位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分别是纯电动乘用车、插混乘用车、纯电动专用车,分别占比66.6%、21.9%和10.4%,合计达到98.9%。不过从增速来看,纯电动乘用车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16.3%,远低于插混乘用车的88.8%,以及纯电动专用车的116.4%。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在电池环节,2023年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在一阶材料环节,2023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增幅均在15%以上。在二阶材料环节,2023年碳酸锂、氢氧化锂产量分别约46.3万吨、28.5万吨。

3)新能源电池壳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日益重视和市场的迅速扩张,作为其核心组件之一的电池外壳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电池外壳作为电池组的重要保护结构,其设计、材料选择及制造技术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能、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随着电动汽车项目的快速增长,电动汽车电池壳行业有望快速增长。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壳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9.6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45.7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39%2024-2030)。

图表4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壳市场销售额及增长率

在新能源汽车中,锂电池作为核心动力源,其外壳的选择对整体性能和安全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用于开发电动汽车电池外壳的材料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正在解决重量、组装甚至冷凝问题。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外壳材质主要分为铝壳和钢壳两种。

铝壳以其轻盈的特点受到青睐,特别适用于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其采用3003铝板作为基础材料,通过融入多种合金元素如锰、铜、镁、硅和铁来增强性能,铜和镁的加入有效提高了铝壳的硬度和强度,而锰则显著提升了其耐腐蚀性。此外,硅的加入使得热处理效果更佳,铁元素则保证了铝壳在高温环境下的强度。铝壳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可直接成型,省去了焊接步骤,同时具备防爆、耐高温等特性,且表面处理能力出色。这种材料还易于定制,非常适合电子产品领域,同时,铝壳的可回收性也符合环保要求。

钢壳,作为坚固的代名词,一度在手机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近年来铝壳的普及对其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钢壳在柱式锂离子电池中仍有着广泛应用。钢材质的出色物理稳定性和抗压能力为其赢得了安全可靠的声誉。制造商通过不断优化结构设计和整合安全设备,进一步提升了钢壳电池的安全性,确保其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中保持领先地位。

项目依托梅河口市在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方面的产业基础,生产新能源电池铝外壳,为福迪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等新能源电池企业提供配套,市场前景广阔。

1.1.3技术分析

项目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废料金属清洗、铝液混合、生产成型、表面磨损检测以及板面清洁和废气处理,新铝液采用70%废料制备铝合金,合金成份为质量分数,%0.71.3Mn1.01.5Mg0.350.5Cu0.5Si0.40.65Fe。带状坯料用连铸法和压下量70%的热轧法生产,并在700900℃温度下退火0.5h以上,然后再冷却至少0.5h。用35%~65%压下量单道次冷轧后,首先在650700℃温度下进行整卷退火,然后用连续法于800105℃下冷轧到要求厚度。生产工艺和技术成熟,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

1.1.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7大新兴产业。之后陆续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等文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明确了8个方向,分别是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

2022321日,梅河新区党工委、梅河新区管委会、中共梅河口市委、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印发《梅河口市支持“4+3+N”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设立支持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装备制造业适用于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装备制造和重大装备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不新增用地且设备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支持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及非限制类、淘汰类的新设备(含国产和进口)项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装备制造业项目。经省级相关部门认定为首台(套)等装备类新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 500 万元的项目,一次性给予资金奖励30万元。

2资源优势

“十四五”期间,梅河口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产业发展等方面,赋予高新区更多自主权,允许先行先试。并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充裕的建设用地。

《梅河口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到2025年,全市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万千瓦。到2030年,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明显提高。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优化清洁电力资源配置,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稳步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推进曙光变电站220千伏项目。到2030年,电网基本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3)产业优势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作为梅河口市新规划建设的产业,已经开工建设装备制造业产业园,深化与北汽集团、青岛双星集团、东旭集团合作,引进北汽集团建设汽车改装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东旭集团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盖板玻璃、药玻加工制造项目。同时,已经与一汽集团、富维安道拓、东旭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将在汽车配件制造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梅河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量。“十四五”期末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4)人才优势

近年来,梅河口市委把人才作为建设吉林省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第一资源”,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梅河口市“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梅河口市关于“强化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5)区位优势

梅河口区位优势突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梅河口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重镇,吉林省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节点城市、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国道202线、303线贯穿全境,与沈吉线、四梅线、梅集线,沈吉、营松、营梅、集双过境高速公路,构成接轨长吉图、沟通渤海湾、连接长白山的综合交通体系。与长春、吉林、四平3座城市构成全省4个重要节点,与吉辽两省10多个县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辐射带动周边400多万人口。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2.1产品规模

项目建成后,年产3.5万件动力电池铝外壳。

1.2.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建设新能源电池铝外壳生产线。

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投资回收期7.5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5%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社会评价

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促进梅河口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延长新能源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并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可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当地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5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其它方式可面议。

1.6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可面议。

1.7项目建设地点

吉林省梅河口市。

1.8项目进展情况

对外招商。

2.合作方简介

2.1基本情况

名称:吉林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光明街道康美大道555号。

2.2概况

吉林梅河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是成立于20022月的梅河口经济贸易开发区,占地5平方公里,201912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9.82平方公里。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一,2020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二,先后荣获“国家火炬梅河口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吉林省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医药健康产业特色园区”、“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梅河口高新区深入落实4+3”产业体系,规划“五园一城一中心”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了医药健康产业园、健康食品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建筑及其配套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特医食品城、东北亚果仁集散中心,成功引进四环制药、步长制药、天衡医药、鲁南制药、泸州老窖、传化物流等行业领军企业。“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注册企业增加至3778户,先后荣获国家火炬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实力考评中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2位。2023年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103.3亿元,占全市的77.9%

2.3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135000

  人:张义珍 

 话:+86-13630716007

电子邮箱:mhxqjhj@163.com 

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梅河口市商务局

联系人:穆占垣

电话:+86-15643552255

+86-435-4326686

邮箱:49652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