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珲春口岸2014年被国家批准为中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珲春海洋经济示范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为项目的建设提供有效保障。项目的建设能够积极发展粮食国际贸易,能够提高进口粮食食品产业集聚度,形成真正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满足入驻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需要。
1.1.2 市场前景
(1)中国进口俄罗斯粮食的必要性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19.13亿亩的耕地,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位。而我国的人口数则为14亿人,位居世界前两位。根据粗略统计,2024年国内粮食产量突破1.6亿斤,可以满足国内民众日常所需。但实际上,我国每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粮食进口。我国在2023年,便跟俄罗斯签订了价值2.5亿卢布,折合人民币高达1700亿元的农业订单,订购俄罗斯超7000万吨粮食。除此之外,我国还与美国、澳大利亚有着密切的粮食贸易往来。
我国在粮食产量满足内需情况依然保持大量粮食进口的原因大概可以归因为内因外因两方面。内因方面,粮食的用途并不仅仅是居民食用,还包括畜牧养殖的饲料、酿酒原材料等等。因此我国尽管粮食产量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食用,但畜牧业饲料的制作同样需要粮食进口。而我国由于天然地形的劣势,缺少广阔的牧场草原,因此畜牧业对于饲料有着严重的依赖。我国大肆进行农产品进口的第二个原因,则是通过市场调控,稳定农作物的价值。从而降低农作物价格波动对消费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粮食进口,将我国粮食均价稳定在一个“物美价廉”的实惠水平。避免像是天灾、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农作物价格发生剧烈波动。
我国大量进口农产品的外因,则是积极推动资源的最佳分配。像是我国优质的农作物,其质量更高,可以出口给发达国家获得经济效益。
在2023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中,我国领导人与俄罗斯的负责人进行了合作洽谈。将会在后续增加合作,共同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双方更是约定,将会在未来的12年时间内,向我国运送超过7000万吨的豆类、油籽、谷物等农作物。
这份粮食供应合同,是中俄历史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合同。随着2024年第一季度的结束,目前俄罗斯已经优先向中国市场供应了超过1.25亿美元的粮食。
而在粮食种类中,增加量最为明显的粮食品类分别是小麦以及大麦。其中小麦的增长幅度超过了10倍,大麦的同比增长也是去年的7倍。
之所以选择增加对俄罗斯的订单进口,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中之一便是俄罗斯的农产品价格要更为低廉,具备价格优势。
俄罗斯地广人稀,拥有大量的耕地,农作物产量丰富。但俄罗斯人口稀少,因此大量的农作物都用以出口。而受到国际局势波动,俄罗斯大量农产品产生滞销,为了缓解农产品滞销的尴尬处境,俄罗斯对国内农产品降价出售,在价格优势之下,我国自然增加了对于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
(2)中国进口粮食食品的前景分析
相比澳大利亚与美国,俄罗斯与我国地理位置更加接近。因此通过俄罗斯进行农作物进口,能够帮助我国节省运输成本,更加实惠。
再者我国与俄罗斯贸易往来频繁,都是“一带一路”贸易圈中的重要国家。因此中俄之间增加贸易往来,可以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线的进一步发展。
而俄罗斯由于农作物合作商的日渐稀少,将会下调今年的农作物产量,避免导致农产品的积压造成经济损失。但俄罗斯方面确定,将会优先供应中国粮食所需。
在2023年的中俄峰会之中,俄方表明,将提升两国之间的粮食合作多样性、提高供应量写入两国联合宣言中,可见俄方对于增强与中国粮食合作的决心。并且俄罗斯还计划采用海上运输的方式,开拓中俄之间贸易新通道。俄罗斯粮食源源不断运送到我国,未来中俄粮食贸易将会不断增长。
珲春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进口俄罗斯粮食食品提供了广阔前景。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重要窗口和欧亚大陆桥的关键节点,珲春不仅临近俄罗斯远东这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还拥有多个设施完善、通关效率高的对外开放口岸,为粮食的快速运输和初步加工提供了便捷通道。同时,珲春作为中国对俄合作的前沿城市,享有国家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吸引更多粮食食品贸易商和投资者。随着中国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珲春将进一步凸显其区位优势,进口俄罗斯粮食食品不仅能够丰富国内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还能促进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2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业化典型案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国粮粮〔2019〕240号指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对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到2025年,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全面形成,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风险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总产值达到5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粮食企业超过60个;绿色优质高端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充分满足粮油消费需求;科技创新取得新的突破,逐步形成世界先进的创新引领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国际粮食合作交流持续深化,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明显提高。
在2023年10月的“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上,中俄两国签订了一份价值2.5万亿卢布的粮食供应合同。根据合同,在未来12年里,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7000万吨各类粮食,这是中俄目前签署的最大粮食交易合同。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5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7233平方米。其中: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为40926平方米,库房建筑面积为2528平方米,公共配套建筑面积为13779平方米。主要新建标准化厂房、库房、服务大楼、设备用房、10kv变电所、门卫及相关配套的公用工程。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6393万元,利润4920万元,投资回收期6.1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6.39%。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珲春市进口粮食食品产业园的建立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吸引国内外粮食加工企业入驻,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粮食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同时,产业园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此外,产业园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努力实现绿色生产。这些努力不仅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促进社会稳定。总之,珲春市进口粮食食品产业园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他方式可面谈。
1.7 项目建设地点
珲春市海洋经济示范区
1.8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延边州商务局
地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天池路3322号
2.2 概况
珲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县级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延边州东南,被赋予地级市政府管理权限,是吉林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以老爷岭为界与汪清县毗连,西北角与图们市相连,东北与黑龙江省东宁市相邻,总面积5,141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4个镇、5个乡。 珲春境内自然生态良好,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防川景区、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东北虎和远东豹自然保护区、东方第一哨、土字石界碑、民俗朝族村等风景名胜。
珲春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肃慎”族在境内繁衍生息,是国家首批四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2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2020年1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珲春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示范的意见》;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复函支持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立后,将着力打造成图们江区域海洋产业集聚中心、港航物流集散中心、临港产业制造中心、跨境国际贸易中心和对外开放合作中心。同时推动示范区与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部城市群相互支撑,加强与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的对口合作。
2.3 联系方式
2.3.1项目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刘延君
联系电话:+86-13069088999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延边州商务局
联 系 人:李经宇
联系电话:+86-1359651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