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州通道 > 延边州 > 招商项目
延边州林下经济产业融合项目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来源:吉林省商务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人参产业

延边州林下经济产业融合项目

 
时间:2025-03-19 19:19    信息来源: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打印
| 字号:
|
 

1.项目简介

1.1 项目背景

1.1.1 产品简介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通过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实现农林牧各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和协调发展。

项目拟建于和龙市头道镇大阳沟、长仁林场、龙门人参场,依托当地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开展林下经济产业融合项目,将梅花鹿、人参、灵芝的种植养殖和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综合型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体。

1.1.2 市场前景

1)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林下经济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涉及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多种形式,包括食用菌、中药材、特色林果、林下养殖等领域。目前,全国林下经济总产值逐年增长,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林下经济在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和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2800多个县,其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内容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森林食品,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

我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数据显示,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经营主体95万个,年产值从2013年的457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万亿元。全国发展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2000万亩以上的省份有14个,产值500亿元以上的省份有9个。

近十年来,649家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被认定,有关省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00多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面积约6000万亩,实现年产值近2000亿元,占全国林下经济总产值的20%,亩均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带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

2)林下经济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市场对有机、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林下经济凭借其生态优势,生产的农产品和中药材等受到消费者青睐,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为林下经济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也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体验生态的需求,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林下经济中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为林下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其向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林下经济的竞争力,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林下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领域,而是向深加工、品牌建设以及电子商务等多元化方向拓展。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提升了林下经济的附加值,还为其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种多元化的产业链拓展为林下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其快速发展。同时,这也为林下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林下经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建立国际贸易关系等方式,林下经济产品得以走向世界舞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林下经济的国际知名度,还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国际合作不仅为林下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也促进了其与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其快速发展。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林下经济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损害生态环境。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林下经济向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林下经济的长远之计,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政策导向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以实现林下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品牌建设,推动林下经济走向世界舞台,为其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国家林草局出台了《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科学规划林下经济的区域布局、重点领域和经营模式。鼓励利用商品林地高效发展林下经济,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适度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予以支持。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在林地经营、资源利用、林权融资等方面大胆探索。全国20多个省(区、市)出台专门的指导性文件和扶持政策,设立林下经济专项扶持资金。

2区位优势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上游北岸,东与龙井市接壤,西与安图县毗邻,北与龙井、安图两市县交界,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境北道、两江道隔图们江相望。和龙市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国边防公路、和龙至龙井一级公路、和龙至长白山旅游公路等,形成了南出国门、北上高速、东连图珲金三角、西进旅游胜地长白山畅达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和龙至二道白河铁路及和龙至南坪铁路,与哈大线、沈丹线、长图线等14条铁路联通,形成了沿辽东半岛海岸,中朝、中俄边境的南北走向铁路通道。

3)资源优势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2%。林下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区和三大天然药库之一。和龙市人参栽培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质人参生产基地,可为项目提供充足原料。

1.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5000公顷,建设内容如下:

头道镇大阳沟:人参灵芝文化园、雕塑人物、文化展厅、七座朝鲜族特色民宿、三角木屋、防控渠园区湖面两处、环山木栈道、游客观赏路、游客停车场、游客卫生间。

长仁林场(种植基地):林下参林下灵芝种植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

龙门人参场(加工区):加工车间四栋、文化科研综合楼,购置相关设备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1.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1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7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600万元。

1.3.2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

1.4.1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4516万元,利润4355万元,投资回收期7.2年(税后,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16.13%。

说明:表中“万元”均为人民币

1.4.2 社会评价

该项目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和龙市丰富的林下资源,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项目实施后,预计将为当地居民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并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在生态保护方面,项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利用林下资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保护。此外,项目的推进有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项目显著提升了和龙市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和龙市林下经济产业融合项目在促进就业、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对和龙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5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1.6 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或其他方式可面谈

1.7 项目建设地点

和龙市

1.8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建议书已编制

2.合作方简介

2.1单位基本情况

名称:和龙市商务局

地址:和龙市人民路

2.2 概况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上游北岸,东与龙井市接壤,西与安图县毗邻,北与龙井、安图两市县交界,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境北道、两江道隔图们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28°2242~129°2417〃,北纬41°5944~42°5715〃。市境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呈不规则柞叶状,总面积5068.62平方公里,境内国境线长177.9公里,设有南坪、古城里两个对朝国家级陆路口岸。

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州前列。荣获全省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优胜县(市)和争先晋位优胜县(市)。

2.3 联系方式

2.3.1项目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和龙市商务局

  人:金善玉

联系电话:+86-15585593332

电子邮箱:helongshizhaoshang@163.com

2.3.2项目所在市(州)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延边州商务局

  人:李经宇

联系电话:+86-13596515933

 
(责任编辑: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