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环境 > 市州环境
吉林市投资环境简介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1年04月14日    来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一、关于吉林市市情简介

  吉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南部,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其中城市中心区人口近200万,辖5个县(市)、4个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吉林市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国甲级开放城随事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魁力城市。

  吉林市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等物产资源丰富,为投资兴业奠定良好基础。这里有170多种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465亿元。拥有13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经济动物380多种,是长白山天然绿色产品的主要产区和集散中心。吉林市林木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森林覆盖率占56.8%,林木积储量达1.7亿立方米。吉林市水资源总量170亿立方米,拥有白山、红石、丰满三座梯级电站及吉林热电厂、哈达热电厂等大型电站(厂),装机总容量400万千瓦,是全国少有的水电丰足的城市,具备承载产业化外资大项目的资源条件基础。

  吉林市工业基础雄厚,是一座核心竞争力较强的工业强市。吉林市是国家“一五”计划时期重点投资建设、东北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老工业基地,具有强大的产业集聚和融合能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全市现已形成以石化、汽车、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四大支柱产业,轻纺、建材、能源、医药四大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框架。我们正在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改革、改组和改造,并规划包装了一批高质量的产业化外资大项目和优良企业,为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发达地区资本扩张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吉林市旅游特色鲜明,是一座闻名遐迩、四季皆宜的旅游大市。自然风光秀美,有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雾树、世界石陨石之王一吉林陨石、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湖一松花湖等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城市。以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厂为代表的冬季冰雪旅游设施;使吉林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滑雪旅游天堂。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北山、文庙、龙潭山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近年来,我们以“清水绿带”工程为主体,全力建设城区松花江两岸城市生态走廊,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建设,努力构建旅游度假胜地、雾淤冰雪文化源地、经商创业旺地和居住宝地的新优势。

  吉林市国际化进程加快,是一座具有最优创业发展环境的开放城市。坚持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及社会发展加速融入国际分工与合作体系。先后同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30多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和商贸协作城市。对外联系和交往日益广泛和密切。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和尤卡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和大众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意大利蒙特集团,加拿大格林柯尔公司及台湾润泰集团等一批跨国公司相继进驻;华润啤酒、冀东水泥、吉利集团、娃哈哈、建龙钢铁等国内大型企业来吉落户,资源配置的空间不断拓展,国内外资本的进入速度和投入密度明显提高。全市拥有各类进出口企业400户,出口产品涉及化工、冶金、电子、医药、轻纺、农副产品等八大主导产业400余个品种,出口69个国别和地区。吉林市正日益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投资中国的重要城市。

  吉林市有着优越的投资兴业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完备,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日趋完善,海关、商检、陆路口岸等服务功能齐全,具备较为完善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有较强的投资创业比较优势和吸纳能力。

  吉林市是人居宝地,旅游胜地、发展热土。未来的10年至20年,是吉林市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新一轮大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吉林市正以面向世界的全球胸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进取姿态,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抢抓战略机遇,扩大开放空问,调优产业结构,培育竞争能力壮大核心优势,在一个更高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向工业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和具有一定魁力的国际花园城市迈进。

  二、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对外经贸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五”时期,吉林市对外经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外向度显著提升。截止2004年底,吉林市市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9户,累计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年均增长29.85%;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年均增长25.49%。外商投资分布重点行业有:石化、汽车、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医药、电子、轻纺、电力、服务贸易、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等近20个行业,涉及香港、美国、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澳门、日本、英国、台湾、捷克等23个投资国别和地区。

  截止目前,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400户,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46.1亿美元,年均增长19.28%;其中出0 23亿美元;年均增长20.58%。出口产品涉及石化、化纤、冶金、医药、木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10多个产业300多种产品300余种;产品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印尼、荷兰、意大利、台湾、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累计签约劳务承包工程项目120个,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合同额7.6亿美元,年均增长30.69%;营业额4亿美元,年均增长23.84%;外派劳务5.6万人(次),年均增长28.56%。承包项目涉及石化、冶金、城建、交通、机械等20多个行业,国际工程市场已拓展到韩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利比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届东博会,吉林市向国外客商推出石化、汽车、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制造、轻纺、建材、能源、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10余个行业105个境外招商项目,总投资24.16亿美元,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产业化外资大项目68个。会议期间,吉林市将与国内外客商签约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冶金、中药及生物制药、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服务业等行业项目4 0个,总投资额72.8亿元(人民币),利用境(域)外资金49.44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23个,总投资额4.58亿美元,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0项。内资项目17项,总投资额为35.7亿元(人民币)。

  三、关于吉林市振兴老工业基地主导产业发展成就和未来发展战略

  (一)振兴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成就

  近年来,吉林市在深刻理解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战略性机遇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竞争性的基础上,把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作为旗帜;突出率先发展和工业强市,积极发挥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吉化集团公司、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吉林铁合金集团、吉林炭素集团等国有大企业比较集中优势,以大项目建设为龙头,突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推动作用,加快与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步伐,在推进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和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围绕产业布局;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化工产业正在加紧实施百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吉林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乙烯单体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规划128个化工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大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依托吉林化纤集团,与意大利蒙特集团合作,实施15万吨差别化腈纶,2007年吉林市差别化腈纶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差别化腈纶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扩能改造,吉林铁合金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年对外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其产品出口量分别占日、韩进口量的40%和30%,产品已打入欧洲市场。吉林炭素集团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炭素生产基地。引进全球农产品加工巨头ADM公司及种植领域先锋杜邦公司的技术成果和先进工艺,总投资11亿元的吉林驼牌玉米经济示范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二是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形成的国际化环境,加快大企业与跨国告诉合资合作步伐,加快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外向度。吉林化纤集团与意大利蒙特集团签订总投资17.8亿元人民币的15万吨腈纶项目;吉化集团与奥地利本德洛兹公司签订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年产500万吨铝银浆项目;北大湖开发区与美国平天公司签约总投资3100万美元,拟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的北大湖改扩建项目;杭州国华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和韩国林光株式会社在蛟河签约总投资1900万美元的年产56万平方米亚克力人造大理石项目;美国日晖国际控股公司拆资400万美元,并购华良药业,年内将投资追加到1500万美元;香港华信集团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山梨酸二期工程项目实施运作。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石化、汽车、医药、电子、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商贸服务等行业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增加,新签约项目平均规模1000万美元以上。

  (二)未来主导产业发展战略

  今后一个时期,吉林市产业创新坚持国际先进性、资源禀赋优先、产业结构创新和财税边际贡献的原则,重点策划关联度高,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战略产业,同时规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地产业创新,率先实现振兴目标。

  依托百万吨乙烯工程,与吉化合作、与跨国公司合作、与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合作,再造一个新吉化。

  把吉化公司建设成为中油集团最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外,同时要与吉化合作、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与国内有实力的民营经济合作,重点再建设100万吨乙烯生产项目,最终建成具有明显产业特色、较强聚集辐射能力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基地。到2010年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

  遵循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原则,加快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依托一汽、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公司;加大对一汽吉林轻型车厂扩能改造,合资生产T4高档商务车、通用经济轿车等整车新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0年,全市整车生产能力达到60万辆,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实现6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比重提高到4 0%。同时,坚持高标准、开放式、大批量原则,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生产配套体系。

  以实施300万吨特钢项目为载体,建成北方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以吉林铁合金集团、吉林炭素集团为依托,规划建设年产300万吨特钢的北方精品钢材生产基地。把“特钢基地”发展成为辐射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特钢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集散中心。

  促进“三农”裂变,加快形成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优势

  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以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为龙头,配套发展4.5万吨精制玉米油、2.3万吨玉米胚芽乳粉、57万吨DDGS蛋白饲料;形成以华润啤酒为龙头的50万吨啤酒生产能力。建设吉林沱牌玉米经济示范产业园,实施年处理60万吨玉米及利用玉米秸秆生产10万吨有机生态肥项目。三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到2010年,示范区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O亿元以上。

  规划实施一批具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支撑的优势产业

  一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及小家电业。按照电子信息终端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思路,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带,重点布50万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终端(GPS)、5 0万台数字高清晰度彩电及100万台数字电视机顶盒、50万套汽车防抱死系统(ABS)等电子信息业项目,建设8 0万台功能型特种冰箱、3 0万台车载DVD、5 0万部楼宇可视对讲机5 0万台负离子发生器等小家电产品生产项目。二是积极发展能源工业。结合东北电网和全市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2010年前,全市能源工业总投资180亿元。重点实施吉林热电厂二期改造、白山电厂扩能改造工程。三是关联发展建材工业;确立以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非金属制品为主要产品结构的建材业新格局。到2010年,全市水泥产量达到1500万吨,非金属矿制品产值达到15亿元。

  四、关于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为国内外资本进入创造条件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国企改革作为快速振兴吉林市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通过改革再造体制和机制优势,发展壮大产业群体,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截止目前,吉林市172户改制企业和95户列入省计划的企业,完成和基本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数均超过80%;,退出国有资产130亿元,基本实现整体。吉林市企业重组产权出售步伐加快。10户重点企业在产权转让暨项目招商会上实现签约;吉原钢管和通钢成功重组;北方仪表实施破产程序;吉林东光集团整体并购瑞宝车灯。吉林市国企改革全面进入快车道,为国内外资本进入创造条件。我们衷心希望国内外企业界和投资者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吉林市国企改制,投资建厂,共同实现新的发展。

  吉林市正面临加快发展战略机遇期,诚挚希望国内外有识之士认识吉林,选择吉林,投资吉林。吉林市将以开放的胸怀、优越的投资环境欢迎和支持每一位投资者,在开发吉林、发展吉林的进程中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