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
长春市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
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
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春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
清代设治前,属蒙古郭罗尔斯前旗扎萨克辅国公的封地。
清初,朝廷对东北一直实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后,大面积土地被开发,人口剧增,嘉庆五年(1800)清设置长春厅,置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道光五年(1825年),长治所北移宽城子。同治四年(1865年)挖城壕,修筑木板城垣。光绪十四年(1888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
1913年3月,长春府改称长春县,置县公署。1925年设长春市政公所,1929年9月,市政公所和长春开埠局合并,并改称长春市政筹备处,筹建长春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翌日长春沦陷。1932年3月伪满洲国宣布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8月,改为“新京特别市”,隶属伪满洲国国务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随之垮台。12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在长春市设置长春市政府,隶属吉林省。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中共长春市委和市政府随军入城。长春市改为长春特别市。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1949年5月9日长春市政府改称市人民政府,隶属吉林省。
1953年8月1日,长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理。
1954年8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长春市改为吉林省辖市。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到长春,长春市成为吉林省会城市。
1955年2月22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长春市人民政府改称长春市人民委员会。
195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和榆树县划归长春市管辖,长春实施市管县体制。
“文革”期间,1968年3月6日成立长春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长春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
1988年至1994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九台县改为九台市(县级),榆树县改为榆树市(县级),德惠县改为德惠市(县级)。
1995年8月,撤销双阳县建置,设立双阳区。至此长春市形成了辖6个区(南关、宽城、朝阳、二道、绿园和双阳区),3个县级市(九台、榆树和德惠市),1个县(农安县)的行政建置格局。
1989年2月。国家批准长春市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相当副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7月国务院决定各省会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长春市于同年12月停止计划单列市。
第一种说法来自《长春县志》的记载:长春厅“设治地点,原在长春堡较东偏数里,命名由此起。而建治之处,土人更名之日,新立城云。”因厅设于长春堡附近,故名长春。然而长春堡之名的由来据1982年《长春地名》资料记载,长春堡是由新迁居此地的汉族人命名的,取吉祥之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春堡是沿用辽金时代长春州的旧名,因为此地原属于长春州辖境。《吉林地志》(民国二年版)和《增订吉林地理纪要》(民国二十年版)均认为长春一名源于长春厅,而长春厅是沿袭了辽金时的长春州而得名。
这种说法见于官方文献中,而且很多位对长春历史很有研究的老先生也比较认可这种没有丝毫戏说成分的说法,这也增加了这种观点的权威性。
第二种说法认为,长春之名是以长春花而命名的。《满洲地名考》中提到,“长春之意,是蔷薇的异名。”持同种说法的《辽史》、《吉林通志》也有类似记载:“花名长春,柔枝纷披,取以名地。”此外,近人对这种说法也进行了考证,其结论为:“长春这个地名是以花命名的。远在辽金时期,长春一带生着许多柔枝纷披、花团锦簇的长春花,也就是蔷薇科野生月季花。月季花从古至今一直叫长春花,是由月月开花而得名的。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认为长春一词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这是古代肃慎人祭天时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所以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长春水资源丰富,国家允许利用的过境客水资源为173.7亿立方米,相当于境内水资源的6.5倍。
长春境内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90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47.9%。其中,饮马河为4.9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38.1%;境内第二松花江干流为2.87亿立方米,占22.2%;拉林河为3.15亿立方米,占24.5%;伊通河为1.96亿立方米,占15.2%。
长春境内地下水储量为14.67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52.1%。可开采量为9.0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储量的64.5%。其中,农安县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7亿立方米,占长春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的29.6%;榆树市为1.93亿立方米,占21.4%;德惠县为1.88亿立方米,占20.8%;九台区为1.44亿立方米,占16%;长春郊区为0.84亿立方米,占9.4%;双阳县为0.16亿立方米,占1.7%;长春城区为0.1亿立方米,占1.1%。
长春水能资源并不丰富,长春市222条河流中,可发电的河流仅有10条,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
土地资源
长春土壤共有12个土类、38个亚类、64个土属、190个土种,其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长春东部为暗棕壤地带,中部为黑土地带,西部为黑钙土地带,自东向西更替。受地形分异的影响,地带内的土壤系列各不相同。在暗棕壤地带内,组成了低山丘陵暗棕壤,台地白浆水、河谷草甸土和洼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土地带内,组成了台地黑土、河流阶地草甸土和低地沼泽土土壤系列;在黑钙土地带内,组成了阶地平原黑钙土、河谷阶地草甸土和盐碱土土壤系列。形成了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暗棕壤为主的众多的土壤类型。
矿产资源
长春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共39种,258处,主要是能源矿、非金属矿和金属矿,多分布在九台区和双阳区。
长春能源矿主要有煤炭、石油和油母页岩。已探明原煤炭储量为53.2亿吨,保有储量2.3亿吨,共有5处煤产地,即营城子煤田、羊草沟煤、孙家沟煤田、长春煤田、双阳煤田。石油是长春新发现的优势矿种,位于双阳县境内,油田长300公里,宽14公里至20公里,油气层埋深2000米左右,预计储量为4亿至8亿吨,可年产石油35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现已开采,命名为“长春油田”。长春油母页岩分布于农安县境内,探明储量为168.9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97%,占全国50%,尚未开采。
长春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岩、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和建筑石材等,多位于九台区和双阳区。长春石灰岩的探明储量为2.7亿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双阳县羊圈顶子石灰岩是吉林省最大的石灰岩矿,探明储量2.1亿吨,可年产60万吨水泥。吉林省沸石的探明储量为7311.2万吨,珍珠岩的探明储量为4 360.3万吨,均分布在长春地区。长春膨润土的探明储量为2084.2万吨,占吉林省探明储量的50%以上。长春非金属矿中,除石灰岩已大规模开采外,其它均匀为小规模开采,尚未充分利用。
生物资源
长春植物资源共约800多种,森林资源不丰富。长春林地面积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长春林地面积中,防护林占48.6%,用材林占46.8%,经济林占3.1%,特用林占1.5%。从林木成长程度上看,幼龄林占73.6%,中龄林占20.7%,近熟林占3.9%,过熟林占1.8%。长春森林资源的特点是防护林面积大,经济林面积小;幼龄林面积大,成熟林面积小;东部山地丘陵区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西部台地平原区比较贫乏。长春草地资源共有8.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春西北部,其次是松花江河漫滩及其支流卡岔河,拉林河河谷低地。此外,荒山荒丘也有零星分布。其中,农安县占41.1%,榆树市占25.3%,双阳县占14.5%,九台区占10.3%,德惠县占5.2%,长春郊区占3.6%。长春野生植物资源计有97科、237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共有163种;野生食用植物约有20种;野生饲料植物约有25种;野生蜜源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约有15种。
长春动物资源共264种,其中,优势级动物14种,占动物资源种数的5.3%;常见级动物58种,占22%;少见级动物136种,占51.5%;偶见级动物56种,占21.2%。长春动物资源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毛皮兽和食虫鸟类多分布在东部山区。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养殖性动物发展很快,产量成倍增长,主要问题是,森林动物和水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趋于减少的动物有161种,占动物资源种数的71%,其中濒危动物近50种,占21.4%。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中国林蛙(喻士蟆)鳖、环颈雉、水獭、银鼠等野生动物。
经济概况
综述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长春是近海沿边开放城市,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城市有关优惠政策。根据国务院批复,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以长春市、吉林市和图们江一带为核心,横贯中蒙大通道,向外辐射东北经济区、大图们江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9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7.6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为7.1:51.4:4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57.2%、40.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691元(按户籍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比上年增长12.1%,折合9338美元。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5530.03亿元。
第一产业
长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2004年全国十大产粮县排名,长春地区有三个,商品粮产量和人均拥有量中国第一。其中,榆树市以23.2亿公斤粮食产量名列榜首。相关知名企业包括大成集团、德大集团、吉粮集团和皓月集团等。
长春皓月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加工和出口企业,年加工能力居世界第一位。长春的吉林德大是世界农牧企业、全国工业企业、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全国工业企业进出口4个500强。亚洲最大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长春大成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种植业产值284.1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3.8亿元,增长20.6%;牧业产值255.2亿元,增长5.5%;渔业产值4.2亿元,增长9.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1亿元,增长3.5%。
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粮食总产量达到911.2万吨,比上年增加98.7万吨。其中,玉米产量743.4万吨,增长20.1 %;水稻产量127.1万吨,减少17.1%。
第二产业
工业是长春经济的主导力量,主要的产业有汽车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建筑和材料制造等。长春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的摇篮。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和轿车均在长春诞生。
汽车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一汽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汽车厂,生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轿车,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201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降低率为6.61%。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汽车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4888.5亿元,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9.2%;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251.7亿元,增长27.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1%;生物与医药工业完成产值106.4亿元,增长21.2%,占1.3%;光电子信息工业完成产值102.8亿元,增长15%,占1.2%;建材工业完成产值562.7亿元,增长21.8%,占6.8%;能源工业完成产值566.6亿元,增长15.4%,占6.9%;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68亿元,增长7.4%,占5.7%。
第三产业
2012年长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67.3亿元,增长14.8%。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9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进口167.8亿美元,增长11.3%;出口29.0亿美元,增长27.9%。
2012年来长旅游人数达到365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5.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接待国内旅游者3620.21万人次,增长17.4%。全年旅游总收入548.3亿元,增长27.0%。旅游外汇收入22379.1万美元,增长31.8%。
截至2012年末,长春市拥有银行24家,保险公司28家,本地和异地驻长证券公司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