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环境 > 市州环境
白城市投资环境简介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9年06月06日    来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白城市是吉林省所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经121度38秒至124度22分,北纬44度13分57秒至46度18分。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3.2万人。

白城市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是全国节水型井灌区建设示范市,被列为全国农业四大开发区之一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白城市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都居吉林省首位。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

1992年向海被国务院指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为国际GEF项目重要检测区,是全国林业科普基地。2005年向海、莫莫格被国家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向海鹤舞”被评为“吉林八景”之一,享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之美誉,是吉林的象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白城市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光热资源在吉林省第一多。截止到2013年现有在册耕地827万亩,占吉林省在册耕地面积的13.4%;实有耕地1198万亩,居吉林省第2位。截止到2013年湿地面积377600公顷。区域内有向海、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包拉温都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11657公顷,其中,向海105467公顷,莫莫格144000公顷,包拉温都62190公顷。

植物资源

白城市野生植物有东方香薄、慈茹、槐叶萍、芦苇、水葱、黑三梭、角果藻等724种。

白城市草原辽阔,可利用草场面积1359万亩,人均8.4亩,正常年景产草40万吨。现有林地面积754万亩,宜林地面积186万亩,立木蓄积量898立方米,吉林省1000多万亩人工林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白城市林地总面积40.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6%,立木蓄积量1406.8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白城市属吉林省西部地区,区内有国家级的保护区2个,多年来的保护使全区各种动植物在逐年扩繁增大,据调查,目前,全区野生动物种类有山鸡、山兔、狼、狐狸、雉鹑、白枕鹤、野鸭、大鸨、貉子、灰鹤、孢子、丹顶鹤、白鹳等400种。其中丹顶鹤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每年3-4月份迁来吉林省,10-11月份飞到南方越冬。它姿态优美,步履轻盈,鸣声嘹亮,深受人们喜爱,是极为重要的观赏鸟。大鸨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典型的大型草原鸟类,素有“亚洲驼鸟”之称。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吉林省白城、四平、长春地区均有分布,属夏候鸟。

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地下水储量21亿立方米,现仅开采3亿多立方米,水质好。芦苇是白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是全国五大重点产苇区之一,就面积而言位居全国第二位。日照积温高,年积温累计达3276.5℃。

白城市境内有嫩江洮儿河等6条主要江河,流径总长700多公里。共有水库12座,大小泡沼300多个。可养殖水面138.3万亩,占吉林省的34.4%;水产品年产量3万吨左右,居吉林省首位。

矿产

白城市

白城市

白城市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四大类25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15%。白城市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石灰石等20多种,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的煤储量为1亿吨。

白城市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矿泉水和建筑用砂、石、粘土7种。2009年全市共有矿山企业99户(不含石油、天然气企业),按矿种分列:建筑用砂矿山40户、砖瓦用粘土矿山53户、建筑用花岗岩矿山2户、建筑用凝灰岩矿山2户、矿泉水企业1户、煤炭矿山1户;按行政区分列:市本级2户、洮北区31户、镇赉县15户、通榆县12户、洮南市26户、大安市13户。全市共有矿业从业人员4136人,年产矿量421.99万吨,工业总产值8489.7万元,年销售收入7938.7万元。

风能

白城市地处吉林省的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白城辖区内风能资源是吉林省风能储量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

据1951年以来气象资料记载,年大于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24天,8级以下的风天,年平均47天,春风尤甚,约占年风天的60%以上,年平均风速可达3.7米/秒。2009年初,长沙中南勘测设计院来我市实地勘测,确定全市可开发风电面积6865平方公里,可开发装机容量2280万千瓦。据气象专家测算,在白城五个县(市、区)内整个大气中,总的风力每年可发电2076亿千瓦时,有效风能密度达每平方米268至348瓦,年平均风速达4.5米每秒(6米高以下的风速),20米高的风速达6米每秒以上。我市风机年有效运行时间达2100多小时,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白城市是吉林省风电开发最早的地区,1999年通榆同发风电场3.06万千瓦并网发电。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风电场27个,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13万千瓦。

 

经济概况

概况

白城市

白城市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26.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71.1亿元,增长8.3%。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36278元,比上年增长7.9%。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6.7:46.5:36.8调整为16.5:45.6:37.9。2015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第二产业贡献率为25.2%,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2.9%。

201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7%;食品类价格上涨2.7%;烟酒类价格上涨3.1%;居住类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了0.4%;衣着类上涨4.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2%。

2015年,全市公共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1.3亿元,比上年下降3.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0.2亿元,同比下降2.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8亿元;公共安全支出8.1亿元;教育支出28.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9亿元;文化体育及传媒支出3.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9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7.5亿元;节能环保支出9.7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4.5亿元,农林水支出43.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9.3亿元。

第一产业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农业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53.3亿元,同比增长8.9%;畜牧业产值61.9亿元,同比增长2.0%;渔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1.8%;林业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12.9%。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417.6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玉米产量260.1万吨,同比增长1.8%;水稻产量96.8万吨。同比增长11.0%。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9.5万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4.9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52.9万公顷。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其中肉类总产量11.2万吨,同比增长3.7%;禽蛋产量6.0万吨,同比增长20%;牛奶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5.16%。

2015年,全市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共86户,共完成产值190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4%。新建大棚园区6个、扩建大棚园区15个,大棚园区发展到83个。全市棚膜园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45亿元,新建棚膜总面积2000亩,全市大棚(温室)已累计发展到9.54万栋,面积达到8.12万亩。

2015年,全市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工作进展顺利。100个示范村完成投入48000万元。其中,建设资金投入25500万元;启动项目750个,现已完工项目460个,投入资金13500万元;整合财政扶持项目97个,投资资金9000万元。发展主导产业23个,参与农户3.9万户。

全年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27个,有机食品105个,无公害农产品158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

第二产业

2015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10.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比上年下降32.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4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其中重工业为97.4%,轻工业为98%。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80.9%、95.3%和98.2%。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284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87.4%,比上年末增加31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

2015年,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9户,比2014年增加25户,本年度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为67.2亿元,同比下降16.3%,共完成总产值53.3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7亿元,同比下降18.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本年度新开工面积19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4%。本年度竣工产值45.6亿元,同比增长12.9%。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0.5亿元,比上年增长9.4%。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营业额33.8亿元,同比增长11.2%;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65.4亿元,同比增长18.6%;住宿业完成营业额12.2亿元,同比增长24.5%;餐饮业完成营业额37.7亿元,同比增长25.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7.6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26.4亿元,同比增长1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亿元,同比增长10.8%。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2324.3万美元,同比下降7.2%。其中,进口3143.9万美元,同比下降17.2%;出口9180.4万美元,同比下降3.2%。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856项,实际到位域外资金983亿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5907万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直接利用外资53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6%;间接利用外资10534万美元,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