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环境 > 市州环境
白山市投资环境简介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9年06月06日    来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东经126°7'至128°18',北纬41°21'至42°48'。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惠山市隔鸭绿江相望。

东西相距180公里,南北相距163公里,国境线长454公里。2009年市区面积2736平方公里,行政区土地面积名列全省第三;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市区61.2万人,占全人口45.6%。目前白山市区非农业人口已达46.7万人,市区的城镇化率达78.8%。全市人口130.8万,全市城镇化率为68%,是东北东部重要的节点城市和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白山市境内著名旅游景点主要有长白山天池、杨靖宇将军陵园等。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全市有林地面积1476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人均森林蓄积量167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9倍,是中国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市。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息的条件,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

动植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350余种,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马鹿、猞猁、香獐等珍禽异兽有37种之多。

境内还有2300多种野生植物中,经济植物1500余种,其中人参、灵芝、高山红景天、五加参、天麻、月见草等药用植物900多种,白丁香、铃兰、夜来香、天女木兰等芳香植物200余种,绿色食用植物有木耳、山芹菜、蕨菜、薇菜、松籽、蘑菇等200余种。经济植物以野山参、园参最为着名,人工种植园参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要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丰富的特产资源造就了一批“名乡”,抚松县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参之乡”、靖宇县被评为“中国西洋参之乡”和“中国长白山矿泉城”、八道江区被评为“中国林蛙之乡”、临江市被评为“中国红景天之乡”。

矿产资源

白山地区已发现煤、铁矿石、石英砂、硅石、滑石、硅藻土、膨润土、石膏、水晶浮石、火山渣、大理石、高岭石、玛瑙、铅、锌、铜、镁、金、锑、银、磷等金属和非金属矿100多种,占全省发现矿产的73%。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36余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成矿条件好。境内临江市硅藻土产品远销亚太地区,江源区、浑江区列入全国60个重点产煤县之列,白山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水资源

白山市位于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第二隆起带的交汇部位,中朝准地台的辽东台隆区。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层序较齐,出露较全。处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壳强烈隆起、火山活动频繁的长白山的南端。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抚松县、靖宇县及临江市的东部为构造侵蚀火山堆积地貌,面积约占全区的70%;江源县、八道江区及临江市的西部为构造侵蚀中心,长白山第四纪火山群大规模开发堆积形成了玄武岩台原和由粗面岩组成的熔岩高原,地下水的形成与赋存条件主要受区域地质地貌条件控制,古老的变质岩系构成了区域隔水基底,广泛发育其上的松散岩类、玄武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碎屑岩类等由于空隙发育,为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提供了空间和通道,致使地下水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各类地层岩石的空隙成因、发育程度及埋藏条件的不同,因而各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埋藏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玄武岩类孔洞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溶洞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五大类。

 

经济概况

概况

白山市

白山市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93.8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4.0亿元,增长7.3%。人均GDP达到54854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例为9.0:57.1:33.9,工业占GDP比重为54.2%。

全市实现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783.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61.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4%。

当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3.8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1.7亿元,下降6.8%。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4.8亿元,增长1.2%。全年完成税收收入50.4亿元,下降2.6%。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57.5亿元,增长14.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9亿元,下降1.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亿元,增长4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5亿元,增长23.6%;医疗卫生支出11.8亿元,增长21.3%;农林水事务支出21.2亿元,增长44.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0亿元,增长19.6%。

第一产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实现种植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长4.9%;林业增加值7.3亿元,下降6.4%;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8.9%;渔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6.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6亿元,与去年持平。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86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7.3万吨,比上年增产13.3%,其中,玉米产量22.5万吨,增产20.3%;水稻产量0.6万吨,减产9.5%。农特产品平稳增产,人参产量1.6万吨,增产4.9%;蓝莓产量1532吨,增产25.3%;林蛙产量1696吨,增产6.9%;鹿茸产量6477公斤,增产4.0%。

全市猪、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20.3万头、6.8万头和6.8万只,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0.9%、1.1%、2.9%。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8万吨,下降1.0%;禽蛋类总产量1.7万吨,增长4.7%。

第二产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37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8亿元,增长6.3%。

从轻重工业看,全市轻重工业比例为32.4:67.6,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2.8亿元,同比增长7.5%;重工业276.8亿元,增长9.3%,轻工业增速低于重工业增速1.8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5.6亿元,增长3.7%,占比重28.2%;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92.7亿元,增长13.1%,占比重71.5%。分行业看,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同比增长12.7%;制造业增长7.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增加值增长的部分行业有:医药制造业53.2亿元,增长2.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饮料制造业25.8亿元,增长12.1%,占比6.3%;木材加工业63.1亿元,增长6.5%,占比15.4%;食品制造业13.1亿元,增长24.1%,占比3.2%;黑色金属采选业47.6亿元,增长32.1%,占比11.6%。增加值下降的部分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3.6亿元,下降2.7%,占比10.6%;炼焦业4.1亿元,下降12.2%,占比1.0%。资源型行业实现增加值260.6亿元,增长9.6%,占比6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共实现利润22.2亿元,下降17.1%。全市盈利的部分行业有: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额3.6亿元,饮料制造业3.3亿元,木材加工业3.7亿元,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7亿元。亏损的部分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2.1亿元,炼焦业亏损0.4亿元,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亏损0.9亿元。

综合能耗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08.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8.6%。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5.2%。

建筑业下降明显。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0.0亿元,比上年下降45.8%。当年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1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2%。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户)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完成工业投资349.5亿元,增长10.1%。

全年完成非国有投资466.7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72.8%,其中完成私营企业投资255.8亿元。

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53.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24.0%。全市在建计划总投资超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有36个,完成投资63.3亿元;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完成投资29.9亿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4.1亿元,比上年下降0.8%。商品房竣工面积66.8万平方米,增长23.0%;商品房销售面积18.4平方米,其中,销售住宅面积15.8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省外(国内)资金5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12.0%。

第三产业

白山市

白山市

邮电业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9亿元,增长13.1%。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6.1亿元,增长10.5%。其中,全市移动电话交换设备容量162万门,局用交换机容量149.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0.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16.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2部/百人;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20.4万户。

贸易和旅游业 

市场销售态势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全市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6.7亿元,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9%;乡村实现零售额29.4亿元,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住宿业实现零售额8.6亿元,增长20.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7.6亿元,下降6.7%。

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中,与上年相比,粮油类增长15.6%;金银珠宝类增长15.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7.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2%;汽车类增长33.2%;化妆品类增长12.3%;中西药品类增长28.2%;书报杂志类增长12.6%;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5.7%;日用品类增长8.6%;肉禽蛋类增长23.3%;通讯器材类增长57.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4.4%。

外贸出口平稳运行。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3.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出口2.2亿美元,增长2.0%;进口0.9亿美元,下降17.4%。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76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26.2%。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22.4万美元,分别增长6.8%和6.9%。

金融和保险业 

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3.2亿元,比年初增加5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28.2亿元,比年初增加34.0亿元。人民币境内住户存款余额为621.7亿元,比年初增加51.3亿元;人民币境内住户贷款余额为428.0亿元,比年初增加34.0亿元。全市小额贷款公司40家,累计发放贷款4.9亿元,贷款余额4.4亿元;全市有融资性担保公司8家,在保金额合计33.9亿元,累计担保额合计80.8亿元。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8家,保险行业当年实现保费收入25.6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9亿元,增长13.1%;人身保险费收入21.7亿元,增长55.0%。当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总额2.6亿元,增长18.7%。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6亿元,增长23.9%;人身险给付金额1.0亿元,增长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