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环境 > 重点产业
医药工业

  吉林外资网    时间:2019年06月06日    来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异军突起,正在以良好的态势提速发展,写下了跨越式发展的辉煌篇章:2014年,全省医药健康产业经济规模达到323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健康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687.7亿元、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产业实现产值397.1亿元、医药商业与流通业实现营业收入759.1亿元,医疗与健康服务业实现收入386.4亿元。全省医药工业总量居全国第5位,中药产业优势尤为突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余年居全国首位。

想要把一个领域缔造成支柱性产业,需要多年精心的培育。

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早在2000年、2008年和2012年,省政府先后调整组建了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组。2013年,省委、省政府调整组建培育医药健康支柱产业推进组,几次调整,推进组办公室均设在省科技厅。多年来,省科技厅及医药健康推进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公共服务职能,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重点推进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的产业集聚,使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增速位居全省各重点监测行业之首。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我省验收创制药物孵化基地时认为:“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了以科技部门为主导的组织推进体制,在全国是一项创新,组织与推进工作扎实、有效,有力地促进了医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为积极营造有利于医药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从2009年起设立了省医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14年经费额度达到5500万元。建立了医药产业运行动态监测系统和分析预警制度,重点针对中成药、生物药、化学药、中药材等不同内容展开运行监测,按月定期公布全省医药产业监测数据,强化了政府对医药产业的调控与引导。

多年的积淀,让我省的医药健康产业打牢了根基,拥有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更有着敢于亮出“支柱产业”招牌的发展底气。

今年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健康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99.1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增加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34.7%,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省医药健康工业独领风骚,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吉药现象”。

加大投入、创新驱动、政策扶持,“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医药健康产业破浪前行

创新是每一个产业长盛不衰的秘诀。

医药健康产业的巨大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从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到药品生产,再到产品使用和已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全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我省医药健康产业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依靠创新驱动。

通化东宝药业重组人胰岛素及制剂项目,得到了“双十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2014年实现销售产值10.35亿元,是立项前2009年3.97亿元的2.61倍,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7.8%上升到2014年的20%;施慧达药业手性拆分光学纯药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产业化项目,2014年实现销售产值20.02亿元,是“双十工程”项目立项前2009年8.2亿元的2.4倍,国内同类产品零售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1位,同类产品医院用药数量也达到了第1位。

这仅仅是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稳步提升的一个缩影。

我省在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新药研发为主导,以大品种二次开发为重点,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一系列举措增强了医药产业的整体实力,全省建设医药健康支柱产业其力已聚、其功已成: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十一五”以来,共投入医药健康领域省及国家科技经费15.73亿元,充分发挥了科技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2008年以来,已有10味香鹿胶囊等90个新药取得生产批号,伪人参皂苷GQ等100余个新药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推进医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与中国中药协会合作,成立了由5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省医药大品种培育专家委员会。近年来,围绕大品种质量提升、工艺优化、药效物质基础、临床再评价等内容,累计支持133个大品种开展二次开发,投入科技经费2.64亿元,带动企业投入31.5亿元,133个品种2014年实现销售产值231.7亿元。

——“双十工程”项目向医药健康领域倾斜,并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双十工程”累计支持医药健康领域项目49项,占全部“双十工程”项目的30.6%。投入科技经费3.5亿元,带动企业投入35.8亿元。49个项目2014年共实现销售产值86.9亿元,是项目实施前51.8亿元的1.7倍。

——保健食品批号大幅增长,为产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10年,我省提出加快推进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打造医药健康产业新板块。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经费9771万元,支持项目235项,获得保健食品批号81个。尤其是2014年,新获得国家批准保健食品批号38个,超出前3年获得批号的总和。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化学制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省科技厅认定了以化学药为重点的辽源医药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组建了吉林省化学药中试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二五”累计投入化学药科技经费1.1亿元,是“十一五”投入的5倍。2014年规模以上化学药工业实现产值199.5亿元,是2010年83.1亿元的2.4倍。

——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积极推进人参和梅花鹿产业快速发展。卫生部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批准我省为人工种植人参食品试点省。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允许养殖梅花鹿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十一五”以来,省科技厅累计在人参产品研发领域投入科技经费1.77亿元,梅花鹿产品研发领域投入科技经费4189万元。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并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以来,我省医药领域“重组人胰岛素的品种技术改造”等69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争取经费3.15亿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制药物孵化(吉林)基地”项目于2014年8月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孵化基地3年累计销售产值99亿元、利税22.3亿元,其中,苦碟子注射液等4个品种销售产值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