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采取外学台州、内抓服务的措施,强化内部服务水平,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4月初,在去年通化市793名领导干部赴台州集中轮训的基础上,新一轮解放思想学习台州“五个一百”工程全面展开。全市选派100名机关干部、100名金融干部、100名优秀青年干部、100名招商引资干部、100名新生代民营企业家赴台州挂职培训,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作风互鉴、办法互学,进一步推动两地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加快把通化打造成“吉林的台州”。
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打造通化台州产业园区的有利契机,依托物流产业园、出口加工产业园、医药化工产业园,借鉴台州企业孵化、管理模式,催化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与台州对口合作,吸引台州战略投资者来港务区投资兴业,将港务区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五转”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是通化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台州“妈妈式”服务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大力倡导的服务理念,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在深化简政放权、审批流程再造、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全力打造诚信型、法治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旨在大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深切感受到审批少了,门槛低了,环境好了。2018年,全市梳理“只跑一次”事项3558项,占全部事项的95.2%;编制了《民生事务一本通》;采取“项目模拟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在全省率先
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改革,大幅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的证明材料;产业项目审批时限50天以内,有特殊要求的不超过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