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原则批准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作出加快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决定。
如果说此前《规划纲要》传递出的消息令人振奋,那么省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就是让振奋的吉林人更加清晰地看到,至少到2020年时,将会在这片黑土地上发生怎样的变化。
<基础年>
长吉图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170亿元
“《规划纲要》是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的沿边开放的区域规划,长吉图地区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和示范区,从而在我国沿海、内地、沿边开放大格局中,我省占据了沿边开放先行示范的地位,有利于改变开放滞后、分量较轻、名气不大的对外形象。”在13日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常务副省长竺延风在作《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加快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决定议案的说明》时,一连用了两个“唯一”来回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
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实现“一年有良好开局,三年有明显进展,五年取得实效,十年实现跨越。”我省接下来的工作,将全面围绕这一目标前行。
起步之初,作为《规划纲要》实施的基础年,有必要记住这样一组数字:2009年长吉图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17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9%左右。
<开局年>
“长吉图”生产总值达4890亿元
在《实施方案》中,将今年确定为《规划纲要》的开局年。所谓“万事开头难”,在这一年中,我省将努力营造全面推进长吉图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并有序推进,在高起点和高层次上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夯实基础。
根据规划,到今年年底,长吉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9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5%,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同时完成其他年度工作目标。
<2012年>
“借港出海”目标基本实现
有了良好的开局,接下来的工作则可以按照确定的具体目标逐一推进。
根据计划,2012年,“借港出海”基础性工程和合作机制等关键环节将取得突破,“借港出海”目标基本实现;“内贸外运”货运量将达到一定规模,有效缓解东北地区运力瓶颈;内蒙古阿尔山至蒙古乔巴山铁路(中蒙大通道)建设全面启动;启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形成一定规模。
珲春市、图们市对外开放窗口功能进一步提升,延龙图开放前沿功能进一步完善,长吉腹地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长吉图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72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6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
<2015年>
长吉图开放合作体制逐步建立时隔5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又会是怎样的面貌?
根据规划,2015年,长吉图开放合作体制逐步建立,贯通东北经济区、蒙古国通往日本海的国际运输通道逐步形成,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较强集聚能力的国际、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到2015年,长吉图一体化初见成效,基本实现延龙图一体化。当年,长吉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
<2020年>
“长吉图”生产总值占全省70%
10年后的长吉图能否验证“十年磨一剑”的定律?在规划中,2020年,长吉图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工业及特色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区域合作关系协调合理,对外综合运输通道便捷顺畅,城市功能完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满足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要求,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面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指标。
规划统计,2020年,长吉图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94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8万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