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的持续升温、朝鲜开放步伐的加快,珲春检验检疫局找准服务地方经济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五个切入” 有效促进珲春口岸经济实现新跨越、大提速,促进珲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
从加强口岸通道建设切入。珲春检验检疫局始终把口岸通道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推出无午休通关、无节假日通关、预约通关等措施,方便服务企业,提高通关效率。
从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切入。根据“口岸经济”实际,坚持风险分析的等级划分原则,积极探索科学、便捷、高效的边贸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和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方式。着力在出口商品风险预报、动植物产品及包装出口预警通报等相关信息服务上下功夫。
从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切入。紧紧围绕能源矿产、纺织服装、木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多措并举细化服务。及时、准确掌握珲春企业的投资意向和大企业筹建、扩建动态,积极、主动、全力配合招商引资;加大普惠制宣传和签证工作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获得国外注册;结合珲春外贸企业特点,选择基础较好,规模较大,经济效益高的服装、木制品等企业实行一类企业管理;积极帮助企业获得检验检疫绿色通道资格等。
从支持珲春战略项目切入。针对新开发的珲春-朝鲜-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航线,该局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揽子帮扶方案,提高检验检疫工作对珲春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从满足地方迫切需求切入。珲春市规划利用朝鲜及日本海水产品资源,将每年5万吨、价值6亿元人民币的海产品就地转化,建设全国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珲春检验检疫局积极主动帮扶企业拓宽对俄经贸合作领域,保持对朝贸易优势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同朝鲜开展海产品捕捞、养殖、深加工等方面的合作,使33个企业顺利通过出口卫生注册(备案)。
同时,对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实行“三个提前介入”,即企业在申报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时提前介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时提前介入,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时提前介入,并不断拓宽和丰富提前介入内容,使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2009年,珲春检验检疫局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东风,围绕珲春口岸优势,掀起定向帮扶、上门走访、一厂一策等一轮又一轮服务热潮,为珲春外贸的寒冬带来了融融暖意。
“川香乐”牌长粒香富硒大米的农残、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指标符合俄罗斯官方要求,首创珲春产大米出口俄罗斯超万吨。
结合边贸工作实际,大胆尝试边贸风险评估试点工作,仅边贸风险评估一项为外贸企业减少通关成本200万元人民币。
分别签发了吉林省首份对印度的《亚太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为珲春市绿禾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出口的1万多吨、货值400余万美元的大米签发了普惠制原产地证书,使其在俄罗斯享受到24万美元的关税减让。
2010年,珲春市将在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中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珲春检验检疫局将按照珲春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着力在加快口岸通道的检验检疫设施建设和促进大通关、大经贸、大物流格局的实现,打造东北亚重要的交通枢纽、创建毗邻三国的自由经济区重要平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