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前进刻度,年轮写下追梦华章。2018年,长春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总量迈上7000亿元台阶,占全省经济比重达到4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8亿元,增长6.2%;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体现的是长春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懈努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破解矛盾,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决心,更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经济质量向好、结构趋优的态势的进一步体现。
做大底盘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在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全面升级改造为智能生产线,车间里只有几名工人,操作员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这是长春市传统工业产业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2018年,长春市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3大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全市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重点推进轻量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吉林通用机械中德工业园、吉林富峰热成型零部件基地、吉林万丰奥威汽车铝轮毂数字化工厂、一汽铸造变速箱压铸铝壳体、吉林通鑫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产业化等轻量化项目相继投产,长春市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制造体系初步形成。
持续做大经济底盘,落实亿元以上项目1206个以上,GDP增速有望达到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不断巩固,税收收入占比达到77.5%,工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以上;工业和服务业用电量、土地出让面积等先行性指标增长较快。
同时,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共性技术,培育建设了8个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支持10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34个地院(校、所)合作专项、30个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航天专用碳纤维、高灵敏度科学级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安全环保型化工灌装机器人系统、中功率二氧化碳集束激光器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热潮
全球市场上第一款双焊头点焊机器人,全球速度最快的冲压搬运机器人……25种高端工业机器人在位于长春经开区的吉林省吉客现代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被生产出来。这家“貌不惊人”的公司年产2000台套(件)工业机器人项目不久前投产,预计3年内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亿元。
2018年,长春市按照打造“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出台了具体规划,明确把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紧盯目标、狠抓落实,有力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启动数字长春建设,积极培育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功引进了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等大数据行业龙头,建成吉林移动、联通吉林云数据基地、华为长春、浪潮等6个较大型数据中心,达到8000个机柜、1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
为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长春市着力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体系,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落位力度,规划建设了15个新兴产业园区,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后劲,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活动,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热情,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及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得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9%,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20%。
服务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7日开业当天,销售额就高达680万元,客流量达3万人次。”据欧亚汇集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省及长春市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规划总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欧亚汇集全部投入运营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
2018年,长春市持续强化服务业发展攻坚,搭建平台吸引产业集聚,政策引领加速项目落地,强化服务推进载体建设,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长春国际金融中心、欧亚汇集城市商贸中心……一个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投入使用,为长春高质量发展带来无限能量。
同时,成功举办汽博会、农博会、电影节等重要展会,会展业交易额比上年增长11%,全年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龙嘉机场旅客吞吐量与上年相比增长11.2%。
此外,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一批商业综合体投入使用,持续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1%以上,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75万户。
今年,长春市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对接东北振兴战略及国家相关重大规划、“长吉图”战略和吉林省“三个五”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战略、“一主、六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建立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打先锋、站排头,打造新时代振兴发展新优势、吉林全面振兴的主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