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绿色生态妙美展四季吉林丰饶
来源: 时间:2015年10月19日
人的城镇化是吉林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包含了社会发展与多业态开发建设的系统工程。据权威人士介绍,截至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休闲旅游已成为很多人的刚性需求,预计未来5至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可年增15%以上,再考虑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普遍被认为是新型城镇化开发建设的最优路径之一。 吉林,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从春寒料峭到燕语莺啼,从草木苍翠到浮瓜沉李,从雨坠清荷到霜天红叶,从映月渔火到凇情雪韵,这里景观千姿百态,这里人民勤劳好客,这里文化丰富多彩。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与生态人文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我省旅游经济规模、运行质量的提高,以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开发为前提,将部分相对落后的山区农村整合规划为度假村、吉林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等项目,以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依托,构建城镇与自然间的有序配置,促农民增收、安居乐业,让现代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曾经的穷山村在绿色城镇化道路上有了致富机遇。 为确保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省旅游局全面开展了第二次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并加快编写旅游规划,仅2013年启动编制和修编各类旅游规划达31项,覆盖包括了立足全省战略部署的《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节能减排、加大局域间互动的《长吉图特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再到重点市县项目等专项规划。与此同时,省旅游局出台《旅行社安全管理规范》,强化旅游行业监管,并加大《旅游法》宣传贯彻力度,从政策到理念意识上,强化景区事故灾难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巩固了我省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站在我国现存的三大宫廷遗址之一——伪满皇宫博物院前,远眺西南,幅员辽阔的蒙古族自治县前郭县内,马头琴音伴着查干湖冬捕;再看东南,我国东北边陲重镇集安、“绿色立体资源宝库”通化等独具特色的市县群,以及云霞洞、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延边雪山飞湖、珲春防川等景区美不胜数。 可是,每当旅游旺季时,由于我省贯通景区的基础设施及交通承载能力有限,大交通瓶颈问题屡屡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旅游业发展。为此,在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省全面开展通往3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交通标识建设工作,仅去年即完成68个景区的地图标注。通过扫除航线盲点城市、加密重点城市航班等方式,提高了长春、长白山等机场的吞吐能力。 由于穷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和社保水平相对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赴长春、吉林市等地打工以改善生活。传统农业无法改变这些山村的落后面貌,而工业化建设也与这些村落的地域性资源优势契合度不高。于是,依托大自然的资源馈赠,发展可持续的绿色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好路子。 自2013年开始,我省在建或新建的旅游重点项目已达145个,全年完成投资260亿元,同比增长21.5%。各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吉林松花湖景区、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卡森长白天地等大型综合型度假区项目建设稳步进行;吉林世贸万锦大酒店、中东凯越酒店、通化戴斯酒店等一批高标准酒店投入使用。新建项目为附近村民带来了技能培训及就业新机会,随着更多的农民、村民投身到工业生产、服务业等工作岗位,向市民的角色转变逐步进行着。 据省旅游局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省接待游客10388万人次,同比增长15.78%;实现旅游总收入1477.41亿元,同比增长25.41%。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25.70万人次,同比增长6.28%,旅游外汇收入5.38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旅游业经济规模和运行质量的提高,在为农民收入、生态环境价值、文化品牌价值等带来提升的同时,形成了人口的聚集模式,拉动着产业以及农民现代化的上岗就业。就业、收入、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使农民乐于参与甚至把握城镇化的进程。同时,因地制宜地利用资源优势的绿色旅游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特征也顺应着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尊重和珍惜人与自然资源为前提的旅游业,将助推我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
![]() |